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问卷)了解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的激励需求并得出重要激励因素及其偏好,最后通过对不同激励因素之于不同背景特征博士生的重要程度的比较分析,提出针对不同特性的高校理工科博士生要有不同的激励重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问卷)了解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的激励需求并得出重要激励因素及其偏好,最后通过对不同激励因素之于不同背景特征博士生的重要程度的比较分析,提出针对不同特性的高校理工科博士生要有不同的激励重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将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综合指数法两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构建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体系,并针对国内部分高水平理工科高校201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验证,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完善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系列建议,为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探讨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学科竞赛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作用;从加强专业学科知识教育,完善竞赛管理、激励制度,加强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学科竞赛的成果孵化、转化体系4个角度提出了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理工科高等院校科学研究与专利权保护的现状 ,提出了 2 1世纪理工科高校应如何适应知识经济发展 ,使高校的科研成果得到法律保护 ,从而形成良性科研循环 ,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提出了在理工科高校采用教育培训形式进行知识产权意识普及,规范制度激励与强化知识产权文化等进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评高校对博士生发表论文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莹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27(4):71-72,75
为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我国高校对在校博士生都有毕业前必须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的要求。分析我国高校对博士生发表论文要求的现状,及由此带来的博士生学生负担较重、学习研究效果下降、博士生在发表论文时出现逆向选择以及高校在论文要求改革上的博弈态度等问题。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大背景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日益获得了中国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高校中最大的学生群体是本科生,虽然已有的培养计划在激励学生创新能力上获得了一定成功,但他们的创新精神依然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作为一名基层的理工科高校科研与教学工作者,本文作者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着眼于培养高水平研究型理工科本科生创新人才,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难、理论依据少、主观因素多等问题,设计一种包含21项指标的三级指标架构,利用总体相关系数法,依据指标特征提取出多项指标与理工科高校成果转化的相关性,并与综合指数法有机结合,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构建一种新的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国内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真实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验证,得出各项指标在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的权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助推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若干建议,为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在现阶段的理工科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理工科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本文着重就目前各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并结合目前理工类学生对于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想法,从而提高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与理工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和应用大学物理知识及思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广  虞华君 《科研管理》2019,40(1):199-208
探索激励因素影响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的机理对于创新我国高校科研激励体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703份高校教师的有效调查问卷,在EFA分析外在激励、内在激励和科研绩效的结构维度基础上,应用SEM的路径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分别对科研绩效的影响。EFA研究结果表明:外在激励包括薪酬激励、考核激励和晋升激励;内在激励包括创新激励、成就激励和社交激励;科研绩效包括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路径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薪酬、考核和成就的激励不影响过程绩效,而晋升、创新和社交的激励不仅影响而且能通过它进一步影响结果绩效。第二,通过晋升和社交的激励不能直接影响结果绩效,直接通过薪酬、考核、创新和成就的激励对结果绩效产生消极影响。第三,过程绩效(科研态度和行为)是激励因素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中间变量和关键变量。上述成果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学科技活动的特点,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科技活动评价指标体系。为有效反应时间、空间等因素与大学科技活动的演变关系,引入激励控制线构建了双激励控制线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将离散信息的动态评价问题转化为连续信息的动态评价,实现对科技活动在时间上的离散和动态集结,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我国不同区域的10所代表性研究型大学在2002—2009年的科技活动进行了动态实证评价,通过激励控制线引入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各研究型大学在各时间点上的"激励"与"惩罚"面积及演变特征,结合评价结果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做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3.
科技悬赏是指针对特定难题,设奖征集具有创新性科技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奖励制度安排。激励对参与者行为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悬赏成果的质量,特别是在不同风险约束条件下,参与者会相应调整自己的参赛行为。本文考虑了参与风险与激励因素双重作用下参与者的行为选择问题:即考察在资金风险、道德风险和组织风险约束条件下,货币激励、技术激励、荣誉激励、社会资本/社交激励对科技悬赏参与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行为与货币激励、技术激励、社交激励正相关,而荣誉激励对参与行为影响不显著,参与行为与参与风险负相关。基于此,提出应强化货币激励,开通社会资助渠道;制定配套措施,降低参与风险;以及激励方式应根据参与者类型以及科技悬赏项目类别而有所区别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赵苏 《科教文汇》2014,(24):192-193
激励是一切管理部门和机构运用于被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高等学校,对被管理者的管理必须秉承公平、公道原则,就是应用激励手段也需要思考一定的策略,使得激励能够真正意义上起到激励作用,真正发挥起激励的正效应。本文作者从高效科技管理角度所谈激励作用发挥之策略,值得我们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及其政策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考察了科技人才激励的国际经验。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度强调政策的目的性,而忽略了科技创新人才特殊的动机与需求,因此本文在吸收相关理论和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和政策完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激励政策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的涵义、研究目的和意义,分析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构建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体系的模型以及政策措施和要点。  相似文献   

17.
边扬帆  成全 《情报探索》2020,(1):112-119
[目的/意义]旨在了解国内科技政策的热点及政策导向,以期为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2015-2018年国务院和科学技术部印发的科技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及TF-IDF算法对热点主题词进行提取并分析,采用狄利克雷主题模型(LDA)提取科技政策主题并进行主题聚类,挖掘重点关注的政策主题,并对科技政策文本运用MDS(multidimensional scaling)方法进行降维分析,并对科技政策的走向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主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科研诚信、专项研究、科技人才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主题领域进行;关于教育、产能激励、装备制造、创新创业、众创空间、加工贸易、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领域已经引起并将持续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过程分析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超  刘玉国  宋微  史琳 《现代情报》2014,34(7):166-170,176
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越来越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不同的激励因素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本文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分成3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活动特点、风险性种类及大小、所需资源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激励机制,因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研究具有理论与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开发与激励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针对人才开发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对策和激励机制,并对科技创新人才管理者的自身素质要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