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意在创意产业集群内部和外部的扩散是促进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推动创意产业规模化的关键所在.在借鉴创新扩散等理论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内涵,分析了创意扩散的特点,并进一步构建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过程模型”.该模型刻画了创意扩散的一般过程规律,反映了创意扩散主体、扩散影响因素以及扩散环境等各扩散要素的交互作用和扩散机制,并提炼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的三种模式.本研究拓展和丰富了创意扩散的理论分析框架,且对促进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组织结构是一个开放演化、适应性的复杂网络系统,从而其知识传播和扩散具有新的特点。文章首先构建反映集群组织结构变化的NW小世界网络模型,以特征路径长度、聚集系数等参数来反映其组织结构特征和知识传播的关系;其次,结合科技型企业知识吸收的五大特征要素建造网络多维度的知识扩散模型。经模型检验发现,密切的战略联盟关系和知识交流频率能显著地提高网络中的知识扩散量,降低特征路径长度,提高企业知识协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界定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和创意扩散环境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可拓方法建立了多级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优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技术创新由集群外部向集群内部扩散的阻碍因素基础上,利用动态博弈理论和Blackman/Fisher-Pry模型分别对技术创新在集群内部企业间的扩散方式及扩散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政府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初期技术创新扩散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5.
Bass模型在无缝技术扩散中的应用及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义乌无缝技术扩散的数据应用于四种基本的技术创新扩散模型,发现虽然最能代表无缝技术的扩散模型是BASS模型,但实际的扩散曲线与BASS模型的扩散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比较BASS模型和SIR模型的异同并借鉴复杂网络的最新成果,本文认为BASS模型的扩散网是建立在完全网的基础上,而实际的扩散网却并不如此,从而导致BASS模型的曲线不能完全解释实际的扩散曲线。因此,本文在理论上指出了修正Bass模型的方向。最后是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创新的竞争扩散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相互临近在增加交流与学习机会的同时,也增加了创新的竞争压力,而这两方面的因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新行为的发生.在对创新扩散内在机理加以分析的基础上,从知识和信息的交流与学习角度,构建了创新在产业集群内竞争扩散的模型,分析了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并从模型的经济意义出发,探讨了创新在集群内扩散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产业集群内的创新扩散与创新之间的竞争具有正反馈关系,企业的学习能力对创新扩散的速度具有显著影响.模型可用于探究当产业集群内存在两种相互替代的创新时的竞争扩散程度,为企业创新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数值计算验证了理论研究结果,增强了模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提升技术能力的方式是不同的,根据集群内是否含有技术创新源,将集群分为两种:内生创新源产业集群和外生创新源产业集群。对于前者,技术能力的提升过程就是技术的扩散过程;对于后者,技术能力的提升过程就是通过外向型技术学习引进技术,随后在集群内扩散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高技术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高技术集群技术扩散网络的概念,分析技术扩散网络的内涵、特征,研究集群企业依托高技术集群网络,通过技术学习过程,促进企业技术能力形成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的理论观点认为,随着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人员流动和知识交流,集群内部企业间的互动学习效应会得到增强。本文通过对临朐和大沥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铝型材产业集群的对比分析,探讨集群中技术扩散过程。结果表明,与现有的集群理论观点相左,在集群发展尚处于早期的临朐,集群内部技术学习效应明显,但在相对成熟的大沥镇企业间的学习效应却并不显著。这是因为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主要不是为了实现技术突破,而更多的是对现有技术的模仿和追赶。正是这种企业行为特征决定了S型的扩散曲线在发展中国家集群中的适用性。由此,集群内部的技术扩散过程应成为理解集群形成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0.
目前,珠江三角洲存在的产业集群可以分为两类,政府扶持型产业集群和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将成为珠三角洲产业集群发展的主流。给出了技术扩散机制博弈基本假定的基础上,对技术扩散各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对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模式下技术扩散机制的设计给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广东省陈村花卉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网络进行分析,对其网络密度、平均距离、网络中心度等指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陈村花卉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技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多依赖于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等核心企业,而此类企业的技术获取门槛较高,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获取成本,不利于技术的溢出和扩散,行业协会在技术交流与扩散中的作用不明显;同一地缘关系是集群技术扩散网络形成的社会基础,市场合作产生的技术溢出是集群技术扩散网络形成的直接原因。网络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其中陈村花卉世界有限公司处于最核心位置;其次是台资和外资企业,它们占据了核心层的多数,对陈村花卉产业集群的发展起较强的控制作用,而本地中小企业和传统种植户处于边缘位置。集群技术源较单一,产学研发育不明显,对台资和外资的技术溢出依赖性强。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资本的有关理论出发探讨了Bass模型的社会学内涵,认为Bass模型在技术扩散领域内的扩展多是围绕着对技术扩散社会化过程进行更为详细和精确的描述而展开的,但是这些扩展的模型在技术扩散的社会互动过程的描述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可供改进的空间;最后提出了对Bass模型进一步改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任鹏  袁军晓  方永恒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184-187,192
通过对波特的产业集群"钻石模型"评价,客观地分析了"钻石模型"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的局限性,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综合模型分析方法。该综合模型包括生命周期模型和绩效模型两个部分。生命周期模型从宏观角度分析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与演化规律;绩效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产业集群绩效的影响因素,反映产业集群所处状态的运行状况。综合模型达到了从宏观和微观综合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技术环境论的技术扩散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谢荷峰  和金生 《预测》1999,18(5):57-59,69
本文从技术环境论的角度探讨技术扩散现象。技术扩散度受技术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并且与相关技术的相互作用有关。本文主要研究了特定环境下单技术扩散模型及具有替代型技术关系的“新”技术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场论的技术扩散速度三阶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技术扩散速度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扩散过程中的场态特征,将技术扩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场源形成阶段、场源稳定阶段、场源衰退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技术扩散特点构建了三个阶段的技术扩散速度模型,并根据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的基本状况,应用统计工具软件对模型的拟合程度及模型参数进行估计验证,得出结果比较满意。根据此三阶段模型对技术扩散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扩散速度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企业集群中的技术学习分工和知识流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文章论证了从集群内部学习是集群中企业技术学习的主导途径,继而又指出,集群外部知识资源对于整个集群技术能力的更新和增长有着重要意义,因而需要集群中企业各级开展外向于集群的技术学习活动。考虑到集群中企业在经济实力和吸收能力上的差异,提出了学习的分工模式,即集群中的强势企业瞄准集群外部高新知识进行外向型学习,而弱势企业则从这些知识在集群内部的后续扩散中学习,从而形成“外部引进--内部扩散”的良性知识流动,以此推动集群整体技术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科技产业集群:价值链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知识、技术和信息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流动,科技产业集群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本文通过阐述科技产业集群的价值系统,构建出科技产业集群的价值链模型,并由此阐述了实现科技产业集群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新兴产业技术的"井筒存储效应",提出通过产业集群缩减空间距离,促进同质型产业技术网状扩散结构的形成和异质型产业技术融合空间扩大的微观机理。从产业集群带动创新人才集聚,加快社会网络建设,降低技术共享成本,完善相关产业链条等方面进一步剖析集群对技术扩散路径优化的作用机制。最后,结合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实际,给出相关政策建议,通过创新生态的优化和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快速扩散。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碳产业低碳转型动力提升策略问题,借用传染病模型的分析思路,基于SEIR模型构建了的高碳产业低碳技术扩散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anylogic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构建高碳产业低碳技术扩散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系统仿真。仿真结果显示,随着参数的变化,高碳产业低碳技术扩散平衡点和活跃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当高碳产业低碳技术扩散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一旦有新的低碳技术扩散源,低碳技术将在企业之间不断扩散,并最终进入某一个平衡状态;当基本再生数小于1时,无论刚开始有多少企业进行低碳技术传播,系统最终将进入无低碳技术扩散的平衡状态。根据仿真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四条对策:(1)多渠道创造低碳技术扩散源;(2)多层次提升低碳技术转移意愿;(3)多方法提高低碳技术转移成功率;(4)多方位提升低碳技术使用率。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4,(10):11-17
基于网络结构和优先连接模型,构建了集群网络扩张中的知识扩散、集群创新模型,并经数值模拟发现:集群网络结构随着转移因子的变化而变化,并在转移因子δ∈[0.3,0.9]时基本保持稳定;集群的效率与集群的集聚程度正相关;在集群形成中期培育领军企业能有效影响集群的网络结构和收益。研究证明,提高知识溢出效率、优化集群网络结构、适时培育领军企业是提高产业集群平均收益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