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如何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学术界亟需研究的课题。文章概括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义、内涵和特点,探寻其演变的一些规律,在对现有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文献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演进趋势、建设路径模式选择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研究,分析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理论、评价方法及存在的缺陷,为准确把握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对我国部分重点城市或区域正在开展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作为人类知识创新和传播的主要载体,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了催化剂和动力源。我国明确将若干区域和城市率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新时期一流大学建设赋予了重要使命机遇,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大学与区域创新互动的理论发展和案例研究,总结了相关模式变化规律和做法经验,针对大学与城市创新体系如何实现系统性协同的具体路径问题,通过剖析上海交通大学服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实践案例,从战略路径全面匹配、组织机构重构、基础原创策源、产学研开放融合、创新创业生态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大学在对接提升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过程中,其协同路径的思考与选择、设计与实施、特点与成效,以期为我国新时期区域创新和一流大学建设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世界各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分析比较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可深化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与演化逻辑的认识,以及量化刻度全球城市创新发展格局。以8套知名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为对象,重点分析其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等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动态跟踪北京与纽约、波士顿、伦敦、东京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排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全球城市创新格局较为稳定,北京在科学论文和创业生态等指标上的得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人才和大学等指标仍是其得分短板,需要进一步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打造高效率开放创新生态。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空间载体,提升城市创新绩效将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中国2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广义矩估计,探索城市层级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揭示城市层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探讨不同城市层级对...  相似文献   

6.
科创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良性互动,可以极大增强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科技创新和金融的角度,对一些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进行研究,梳理了4种科创中心与金融中心互动的典型模式,分别为面向科技创新的金融创新模式、将金融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模式、利用闲置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模式、科创中心和金融中心融合发展模式。针对每一种模式给出相应范例城市,总结其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和成功因素。最后,本文分析了这些典型模式的共性,及其对我国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7.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原始创新策源地,是全球创新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平台.按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是科技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以为其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首先梳理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内涵和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脉络,然后对比分析国外典型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金字塔顶尖平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将集原创思想—技术开发—产品中试—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创新体系,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进而引发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带动新兴产业成长,产生区域和城市创新的"连锁效应",有力地推动依托区域的科技与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要素构成体系的基础上,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利用2004年和2014年截面数据,对23个中国科技创新城市进行创新要素耦合评价。结果显示,样本城市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不高,多处于高度和中度耦合协调阶段,极度耦合协调阶段和低度耦合协调阶段的城市极少;样本城市的区域特征明显,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位居前列,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表现乏力;以上海、北京和深圳为代表的部分城市具备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优势,可在政策方面有所侧重,有效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全球创新中心是以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商业化为核心的产业和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或区域。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的四次转移现象表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需求牵动是科技创新中心转移的根本动力。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再是漫无边际的自然探索,而是牢牢抓住人类社会发展需求而进行有目的性的创新活动。现今,以国家为主体的科技中心转向了以城市为主体的创新中心竞争格局。创新中心的形成不再以原材料、设备、土地等物质资源投入为主,而是依托人才为核心的知识、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资源的聚集与利用为支撑,是创新资源聚集、融合、涌现、整合、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并以城市作为创新中心的角度来考察全球创新资源的集聚与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恢复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科创中心")的内涵和政府功能的梳理,从科技发展战略、支持尖端技术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系统、直接推动企业实施创新创造和帮助高科技企业提升国际化管理等5个方面总结德国建设欧洲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并阐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启示,即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规划,避免各自为政;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长久动力;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大平台为抓手,提升协同创新效率;加大政府对科技金融的扶持,避免过度市场化;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为着力点,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45-1756
科技创新中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集聚、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支撑,以及创新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与相互促进。中国在面向未来发展征程中,建设不同层级的科技创新中心网络体系,形成能够对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全国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的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区域科技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及促进地方特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地方科技创新中心。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需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统筹规划和建设各种科技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平台,以企业为创新活动主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13.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路径。从全球百年科技史来看,伴随着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主要发达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均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和强化其战略科技力量。文章在深刻认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布局的重大意义基础上,分别从聚焦国家需求"基本面"、围绕前沿探索"无人区"、面向产业经济"主战场"3个方面论述了关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布局的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市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创版上市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Z-均值聚类分析对科创版首批上市25家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创版首批上市企业注册地分布不均衡且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提升空间。最后基于实证分析提出应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力度,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力度,注重技术转移能力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重大科学计划和战略创新平台的竞争优势,吸引、聘用和激励一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是各国国家科研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文章以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国家科研机构为案例,重点分析了其在人才集聚、人才环流、人才激励中的作用机制。文章指出,我国国家科研机构应加大国际化人才吸引与集聚能力,优化稳定与流动适度结合的人才结构,改进科研人员薪酬结构与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全面分析近年来澳大利亚智库2thinknow研究发布的全球创新城市指数评价结果,提出广东建设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启示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回归以来,澳门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科研投入力度逐渐加大,高水平研发成果逐步涌现,创新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作为典型的国际自由港以及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之一,澳门与全球市场尤其是葡语国家具有历史的、广泛的联系,经济运行模式、商业运作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澳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也存着土地资源不足、产业结构单一、高端创新资源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澳门应以大湾区穗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支点、珠三角西岸区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葡科技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作为战略定位,营造鼓励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社会氛围,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广东应进一步完善粤澳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携手澳门集聚国内外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在大湾区内转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18.
运用随机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选取2011年—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进行了分阶段分行业的效率测度,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科技创新效率差别较大,行业差异具有异质性。在效率测度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对各阶段科技创新效率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后,提出了提升我国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面临的机会,科技创新创业尤其成为大学生首要或必然的选择。对于天津市大学生来说科技创业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制约天津市大学生科技创业的主要因素是科技创业支持系统的问题。通过对天津市大学生科技创业支持系统的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对天津市大学生科技创业支持系统的优势与劣势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结合天津市实际情况,提出天津市大学生科技创业支持系统建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