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造就更多的战略科学家,是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命题。为响应中央要求,支撑对战略科学家的“选育留用”,文章综合采用胜任力模型的多种研究方法,基于国内外155位标杆人物的典型案例,构建战略科学家典型特征量化分析指标体系,并选取29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720名领军人才作为战略科学家后备力量代表,对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战略科学家后备力量代表与标杆人物相比,存在战略眼光与实践能力方面差距显著、企业战略科学家力量偏弱、学科分布与我国发展战略需求错配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乐樟 《科技新时代》2007,(12):30-30
深地实验室让科学家能研究微弱宇宙粒子,并分析深埋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论文测度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国际权威数据库,根据科学计量学方法,从发表论文数量 统计和引文分析两个方面,通过对200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科技论文进行测度,对 顶级医 学科学家发表论文数量与质量、医学科学活动规律、项目研究过程和相互合作等进行了辩证 的分析与思考,以为我国杰出医学科学家的培养和早出诺贝尔奖级研究成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拥有自己的实验室,能做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拥有自己的研究平台,一切科研工作都不必仰人鼻息。这样的成就,当然令科学家自豪,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崔新阳 《学会》2023,(7):48-51
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所形成的理想、追求、规范等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科学家群体的精神风貌。该文对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求进行研究,旨在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对中国科学家精神的理解与认同,在坚持“四个面向”并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过程中,努力成为科学道德的维护者和优良学风的倡导者,为全面、扎实、深入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工业雇佣科学家是科学研究的必经阶段,本文阐述了工业雇佣科学家的涵义,产生、产生原因及作用,并用历史的观点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I0016-I0017
[导读]北京时间今天凌晨2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以研究论文形式,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一项有关水稻分枝(蘖)形成机制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万建民课题组与南京农大作物遗传和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  相似文献   

8.
尚智丛 《科研管理》2005,26(3):22-30
通过对Engineering Village 2的Compendex数据库的调研发现,尽管我国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总体上可以追随国际发展趋势,但存在严重缺陷。其一是我国科学家在各子领域内严重缺少影响力。其二是我国科学家在各子领域中未形成良好的权威结构。众多科学家研究焦点转换过于频繁,难以形成持续成果与持续的科学影响。弥补缺陷的有效措施是:加强科研投资及其有效使用率,健全科研项目评估体系与科研资金审计制度;推动科学共同体建设,鼓励科学家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产业技术发展缓慢,步履艰难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协调是其原因之一。我国科技管理政策、法规、规划、计划、投资、奖励、舆论等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产业和企业技术需求,游离于经济建设主战场之外,对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薄弱。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国家实行“科学家本位”。依靠科学家制订科技发展规划、计划、政策、法规及奖励办法,反映科学家的偏好,体现科学家的意志,但忽视产业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战略科学家数量仍较有限,除了自我培养,大力引进外籍战略科学家成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分别回顾生态学、组织行为学、跨文化视角下的人才战略研究发现,从国家治理的视域探究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引进机制仍有相当空间。为此,梳理和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引进外籍战略科学家的需求和相关政策,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在引进和汇聚外籍战略科学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顶层设计不足、人才平台建设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不充分、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通过深入发掘其背后的牵制因素,提出系统建构粤港澳大湾区外籍战略科学家引进机制的政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成立由组织部牵头,科技、教育、人社、税务、外事等相关主管部门参与的粤港澳大湾区引进外籍战略科学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打通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跨境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一流科研平台和一流人才团队,深化外籍战略科学家柔性引进机制;完善退休政策和税收政策,提高外籍战略科学家的薪酬竞争力;制定个性化的外籍战略科学家舆情监测机制和立体式风险评估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西藏科技》2005,(5):56-56
全球变暖是否已经对地球构成威胁,这是一个一直受到各方科学家争论的话题。尽管各国科学家已经大量使用复杂的计算机模型进行气候研究,但对于未来气候的预测,大家仍然看法不一。据美国CNN报道,直到最近,关于全球变暖的研究,大多数科学家得出了一个基本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外学术谱系的起源与发展、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以及学术谱系平台和计量指标进行梳理分析,并结合已有研究对科学家的学术谱系现状与发展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我国科学家的学术谱系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研究多是定性研究;国外研究依托学术谱系库的建立与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定量研究逐渐增多。由此提出我国有必要建立特色学术谱系平台,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学术谱系的计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07,(1):126-127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指标”有新变化;中国甜高粱燃料乙醇研究获实质性进展;科学家在海底火山口发现多种极端生物;甲烷冰释放将加速全球变暖;何梁何利基金评奖进行重大改革调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入选2014—2019年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通过个人履历信息、科学文献表征信息、公开网络信息等多源信息挖掘构建高被引科学家人才群体特征信息数据库,从学科分类、年龄、学历分布、人才荣誉、教育经历等方面对高被引科学家群体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美国等世界主要科技强国进行比较,其分析结果对于了解科学家成长规律、完善人才制度、合理配置科研资源、吸引全球科技精英人才以及集聚全球创新要素等提供决策支持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创新》2007,(8):28-28
也许我们不是困家、政府领导人,不能研究制订防止气候恶化的相关大政方针、文件规定;也许我们也不是鼎鼎大名的专家、科学家,不能提出各种各样的切实方案解决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但作为普通人,我们一样能有自己的方法应对全球变暖的趋势,或许我们是点子多多韵发明爱好者,町以想出各种节能妙计,改变我们的生活;或许我们乐于创新,能勇于探索这其中深邃的奥秘,为国家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6.
高延林 《青海科技》1996,3(4):23-29
本文收集研究了近10年来活跃在我国科技论坛和研究课题处在学科前沿,并取得丰硕成果,受到各种科技奖励的400名科学家资料。以科技论著作为评价科学家劳动效果的尺度,测算出他们的科学劳动生产率为年均发表4.58篇论著,其中:10%左右的科学家年均发表论著10篇以上,34%的科学家年均发表5篇以上,表明中国科学家已达到或接近了国外科学家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从2001年开始,全球共有82个国家的2000多名科学家共同参与了为期10年的“海洋生物普查”(CoML)研究。这是一个巨大的科学工程,耗资近6亿美元,并动用了全世界一半的大型考察船和潜水器。研究人员对全球7大洲的25个关键性海域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调查,  相似文献   

18.
巧遇袁隆平     
4月中旬,随陈明义主席在厦门调研。当得悉袁隆平院士第二天将路过厦门的消息时,陈明义主席特意嘱咐我,要好好采访,他可是顶级科学家啊!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前我国建设100家科学家工作室.作为一种全新的以人才为中心的科研资助与组织模式,科学家工作室应有别于传统的项目制科研资助模式,充分体现“资助人而不是项目”的特点,对其资助机制和管理机制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在论述项目制科研资助模式局限性和科学家工作室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针对我国的科学家工作室的遴选、资助与管理模式设计,提出一些政策思考和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们都在电影上看到过疯狂的科学家在他们蹩脚的实验室里进行着科学边缘领域的探索,经常会造出不可思议的事物。现实中确实有这种科学家,尽管他们并不是疯子,但是他们的研究却令人难以置信,甚至让人觉得不可能。这儿有一些疯狂实验或疯狂发明的迷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是真的?是传闻?是夸大其词?还是谎言?我们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