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经济实力、金融集散和其它因素三个维度测度金融集聚程度,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金融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联动关系。结果发现,金融集聚水平、合理的产业结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都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发挥金融集聚的溢出效益和辐射效应,缩小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探析科技人才集聚能否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进而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在对其影响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三种空间权重形式,并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空间计量分析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区域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在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形式下,科技人才集聚对技术创新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内和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均为正。其中,在经济空间权重形式下,区域内与区域间溢出效应最大,在邻接空间权重形式下,区域内与区域间溢出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3.
   绿色创新双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制度环境是激励绿色创新开展的基本保障。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5年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从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两个方面研究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环境管制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市场制度环境中,教育扶持、非国有化水平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科技扶持和金融支持对工业绿色创新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外开放度对工业绿色创新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法律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为考察不同地理区位条件下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进一步将全国分为一带一路地区和非一带一路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苏屹  李丹 《科研管理》2022,43(6):94-103
基于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域2009-2017年面板数据,在计算Moran I指数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省际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能源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表现为出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能源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多样化集聚对于绿色创新绩效全局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差异。最后,从增强区域间绿色创新活动联动、优化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完善监管和激励机制三方面,提出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空间计量经济视角对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间产业集聚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人力资本、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及基础设施都对本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溢出、市场规模和FDI的影响系数都显著为负。相邻地区的知识溢出和市场规模都对本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造成了抑制作用;而对对外贸易产生了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的外部性导致技术溢出,促使信息化对能源强度产生空间效应。本文利用2006—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误差模型并基于区域发展的空间分异性与空间自相关性,研究信息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大小以及不同区域间的空间效应,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区)的能源强度和信息化水平,揭示了信息化水平对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机制。结果表明:①信息化水平和能源强度地区空间集聚现象十分显著,中国30个省(市、区)之间相邻地区呈现出相似聚集的分布情况;②信息化水平、城镇化和能源消费结构对地区能源强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③信息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某一地区的相邻地区信息化水平提升会促进该地区能源强度的降低,相邻地区信息化水平每变动1%,空间效应使得本地区能源强度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动1.396%。建议各地区重视信息化水平在降低地区能源强度的作用;构建信息化发展推动能源强度降低的政策体系;加强区域间的协同合作与共同发展;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地区间合作交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8,(4)
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我国空间知识溢出全域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其局域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专利授权量和R&D投入对相邻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知识溢出效应;空间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规律,但随着经济发展,区域间知识溢出效应的差距正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广东省2000-2006年21个地区30个产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广东省工业产业中知识溢出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各地区工业产业间存在MAR溢出效应及Jacobs溢出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Porter溢出效应也日益凸现。本文分区域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MAR溢出效应最为显著,而非珠三角区域Jacobs溢出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探清广东省城市创新能力空间格局,通过构建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体系,分析广东省21个城市20年的创新能力空间格局及演变,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城市创新能力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广东城市创新能力分布呈现出愈来愈典型的幂律分布特征,珠三角的深圳、广州等极少头部城市创新能力极高且趋于极化,粤东西北地区的尾部城市创新能力较低、这类城市占绝大多数且其创新能力差异趋小;广东城市创新能力空间不平衡在扩大,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地区间差距在扩大,而且珠三角地区内部差异迅速扩大所贡献的比重在增加;广东城市创新能力出现“俱乐部集聚现象”,表现出以深圳、广州为核心,周边城市创新能力逐层递减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也影响了本地创新能力。研究结论为促进广东创新能力平衡发展和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二象对偶理论,将科技孵化创新系统划分成资源子系统、孵化器创新绩效子系统和创客创新绩效子系统三部分;基于协同度模型,对全国31 个省市区2009-2016年科技孵化产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测度,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区域创新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政府支持为门限变量,建立门限回归模型,对“众创”背景下科技孵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支持作用进行非线性检验。结果表明:(1)孵化产业协同度与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产生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创新受自身上一期绩效正向影响,受上一期邻近地区绩效的负向影响(2)本地区孵化产业的协同发展程度与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存在直接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3)产业协同度的长期效应小于短期效应。从短期看,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从长期看,直接效应大于溢出效应(4)政府支持负向调节科技孵化产业协同度与区域创新之间关系(5)在孵化产业协同发展作用的过程中,政府支持存在非线性作用,其强度增加会削弱负向调节作用。根据上述结论提出若干产业政策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技金融作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创新高地,科技金融服务同样走在全国前列,首创性开展了“普惠性科技金融”的探索。本文从普惠性科技金融的理论研究出发,分析总结广东开展“普惠性科技金融”的实践经验,得出广东通过构建多维度风险补偿机制、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与力度、强化政策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普惠特性、完善普惠性金融服务生态等,多组织协同推进以科技信贷、天使投资等为主的普惠性科技金融服务,有力提升了科技金融的普惠面、渗透率和服务效应。最后从政府角色定位与治理方式、激励引导政策、市场退出机制、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为普惠性科技金融的加速发展给出了建议启示。  相似文献   

12.
袁华锡  刘耀彬 《科研管理》2006,40(12):126-143
事实上,只有结合水平与效率两个维度评价绿色发展才能科学认识中国绿色发展现状,而二者往往被人为的割裂开来。虽然金融集聚在绿色发展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制于信息非对称性影响,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的空间衰减边界特征并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其非线性约束机制更是长期受到忽视。本文选取2003—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从水平与效率视角全面评估绿色发展现状,初步检验了金融集聚与绿色发展的时空非均衡冲击特征;其次,借鉴STIRPAT模型,将地理距离矩阵与技术距离矩阵纳入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的空间衰减边界;最后,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对比分析金融集聚与绿色发展在不同门槛约束下的影响差异,得到以下结论:(1)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水平或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在时空上都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初步说明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依赖性和非线性冲击。(2)金融集聚对邻近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影响是一个“先负后正再负”的空间衰减过程,其影响范围大致在400KM或600KM范围内,而金融集聚对邻近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则随距离的增大呈现“W”型冲击,且整体上以负向作用为主,其影响范围大致在800KM内,此外,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明显有助于增强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3)提高金融集聚能够改善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水平的抑制作用,但伴随着金融集聚的增强,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却在显著减弱;只有适度的城市规模才能激发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无论城市规模过大抑或过小都不利于金融集聚作用的发挥,但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作用却不依赖于城市规模的扩张;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能强化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但却可以增强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21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2007-2012年间广东各市金融产业集群水平和特征,并对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广东金融产业发展水平较为不平衡,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金融圈的金融产业集群程度较高,并且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区域辐射力度仍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对中国加快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中国大陆分地区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熵值法和随机前沿方法,分别测算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创新效率,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能否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研究发现,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区域创新效率,并且数字经济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了其他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在考虑了不同的空间距离权重矩阵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相关结论为充分有效地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而促进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003-2016年高等教育集聚、创新创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模型选择检验,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研究高等教育集聚对创新创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创新和创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支出影响创新能力却不影响创业水平,高校教师数对创新创业的影响并不显著;高校数量在抑制本市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却促进了邻近城市的创新能力,而高校在校学生数在促进本市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会抑制邻近城市的创新能力;最后,提出促进城市群创新创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马尔奎斯特指数、耦合协调度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对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创新溢出能力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关系、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维度来看,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从空间维度来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3)从耦合协...  相似文献   

17.
以2009—2017年香港、澳门、珠三角区域经济-科技-金融各个指标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三个区域三个系统间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经济、科技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香港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两区域,而科技领域,珠三角区域占据绝对优势,澳门地区三系统发展相对较为均衡。综合三系统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综合发展水平排序珠三角香港澳门;(2)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经济-科技-金融间均呈现出高度耦合状态,即区域内部经济、科技与金融发展高度相关,且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强,最终均呈现出优质协调发展状态。最后,就区域经济更好发展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西北五省区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地理邻近和经济距离两种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对该区域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西北五省区金融集聚和科技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整体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明显正向影响;分行业来看,银行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证券业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则显著为负。此外,经济发展、政府科技投入以及人力资本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对外开放度对区域科技创新则有负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盖美  杨苘菲  何亚宁 《资源科学》2022,44(5):927-942
厘清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为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东北粮食主产区37个地级市数据,采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核密度估计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对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总体来看,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中等水平。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分级现象,较高水平地级市相对较多,且主要集中于黑龙江省。②分维度来看,时间上,2010—2019年各维度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经济活力增长幅度最大,达到35.63%;农业科技创新增长幅度最小,仅达到0.61%。空间上,农业科技创新的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其他维度空间异质性显著,发展不均衡。③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信息沟通对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工业化水平对其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人口密度和工业化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负溢出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各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