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学与管理》2013,(4):3-7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世界上各国各地区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随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各省市的试点,如何吸取前人经验,取长补短,对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实施有重要作用。加州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经历了六年的规划和筹备,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美国第一个全州范围的交易市场,加州的经验对中国在排放权交易方面的尝试有借鉴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加州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实施,包括制定法律,编制规划,数据上报,与社会的沟通,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关键要素,如排放限额的制定,排放权配额的分配、拍卖、排放权的补偿以及法规的监督实施。本文总结了加州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EU ETS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构建了能源密集型行业碳排放权总量分配两阶段决策模型,并根据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现状,选取石化行业进行模型算例。研究得出:碳排放权总量不仅与企业排放参数相关,同时受到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同质企业市场下,碳排放权总量受碳排放权价格均值影响较大,与价格波动无关;单个企业碳排放权总量受企业减排技术成本因子影响较大,受碳交易市场价格总量系数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区域电力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是将区域所获得的电力碳排放权总量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发电集团的过程。考虑效益原则、优化电源结构原则以及利于国家电力行业政策实施原则,构建包括机组分配与电厂集团分配的两步骤电力碳排放权初始目标规划分配模型。对江苏省2015年以及2020年的电力碳排放权进行实证分析,分配的结果合理、科学,说明模型的有效性与适用性,可以为江苏省2015年和2020年的电力碳排放权分配实践提供基础方案。  相似文献   

4.
杨超  吴立军  李江风  黄天能 《资源科学》2019,41(10):1801-1813
在国际碳博弈中,碳排放权的主流分配原则有10余种之多,应用不同分配原则的分配结果差别迥异,地区对不同原则的偏好或排斥也较为悬殊。为寻求分配协商共识,要求必须建立以公平为基础的分配方案。本文首先基于2017年全球碳浓度变化测算出全球排放空间和中国的排放总额,进而利用等人均、等产出、等空间、历史排放以及地区碳汇5个单一原则实现从全国总额到地方配额的分配。根据单一原则下各地区的分配数据计算各原则对应的相对剥夺系数,并以相对剥夺系数为基础的公平感受评价构建权重,最终形成多原则综合加权的分配方案。通过对2017年为例的碳排放权分配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基于单一原则的配额分配结果表明,历史排放原则是最有利于中国排放权配额获取以及最能体现地区分配公平的原则。②五大原则的综合加权分配结果表明,获得配额最大的3个地区分别为:山东、江苏、广东;获得配额最小的3个地区分别为:海南、宁夏、甘肃。各省配额汇总的全国碳排放权总额为603464.5万t,与当前实际排放存在数200000万~300000万t的差距之差,与中国国际减排责任分担较为一致。③基于个体感受公平的加权分配方案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稳健性和兼容性。为切实推动全国碳排放权分配工作实施开展及更好的实现地区生态资源配置公平,主要建议如下:碳排放权配额分配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全国分配总额,使地区和企业形成稳定的配额预期;有效设计分配原则方案,兼顾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地区减排责任分担不搞“一刀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认为碳排放权分配历经从国际公平到人际公平、从结果公平到过程公平、从排放公平到发展公平的演化。借鉴当前研究成果,得到如下启示,人均累积碳排放、基本需求碳排放和碳预算总量是公平分配的必要要素,碳排放权分配公平性应在碳预算总量约束下,以基本需求碳排放为基准,满足人均累积碳排放均值趋同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供应链中的企业在低碳化目标下的运营机制改进和创新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通行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包括免费分配、阈值分配、固定价格出售以及公开拍卖方式。建立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模型,研究不同机制的指标对企业运营决策的影响,在保障供应链整体利润条件下,找出能够有效地使企业自发进行低碳化决策的决定性因素。仿真结果表明,碳排放有偿分配机制比无偿分配机制更有效地促使企业自发选择降低碳排放量的环保优先型策略,公开拍卖机制相对于固定价格出售机制,其碳排放价格能够更合理地反映市场状况,有利于企业进行更加有效的决策。  相似文献   

7.
美国加州于2006年通过《加州应对全球变暖法案》(AB32)提出建立碳交易制度,并于2012年正式启动碳交易市场。法律法规在加州碳交易市场的运行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加州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法律基础与框架,包括碳交易制度的立法进程和法律依据、碳交易市场运行的法律规定、碳交易制度当前的法律风险和诉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碳交易试点的法制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内蒙古构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政策,认为内蒙古地区应立足于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完善相关立法和制度保障,加强宣传,科学合理地确定排放总量,抓紧确定重点排放企业名单,对企业的历史碳排放进行核算、报告与核查,培育和遴选第三方核查机构及人员,做好配额核定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交易的积极性和建立健全碳排放金融交易中介机构,努力使内蒙古地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碳减排实际状况和供给侧改革下碳权供给体系的考虑,提出我国碳排放初始权配置中应重点关注三对均衡关系的处理,即供给与需求均衡、区域与行业均衡、公平与效率均衡。在此视角下设计碳排放初始权配置指标体系,以区间数衡量省域未来不同的可能发展水平,建立基于区间投影的省域碳排放初始权配置模型。对具有典型代表的华北地区2020年碳排放初始权分配进行实证研究,并将分配结果与基于历史排放的配置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如下研究结论:2020年华北地区的碳排放初始权配置中,山西省配置量最大,其次是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地区配置最少,配置结果符合各省域的实际情;配置模型将促进省域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同时将更进一步为碳排放权交易的进行奠定科学合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珮  黄珊  王瑶  李文心 《科研管理》2023,(12):158-169
碳排放权交易是国家激励企业降碳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境规制工具。碳绩效反映了经营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是衡量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SE-SBM、多期PSM-DID和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有:碳排放权交易显著提高了企业碳绩效;碳排放权交易通过促进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正向影响企业碳绩效;碳排放权交易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对源头管控型低碳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且长期效果更佳。本研究厘清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碳绩效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路径,丰富和拓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微观层面的研究视角,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建设提供经验证据,为企业借助碳排放权交易提升自身碳绩效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国际借鉴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我国被迫处在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迫在眉睫。本文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原理入手,阐述了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欧盟与美国排放权市场的借鉴及启示,并探讨了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径选择:基于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基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布局、基于市场经济不完善的碳交易市场机制选择、基于适度干预的政府监管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提出的关于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工作任务的要求,云南省碳排放权交易主管部门应扎实做好碳排放权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推进核查体系建设。云南省第三方核查体系构建及工作流程如下:一是提出云南省参与碳排放交易的企业名单;二是对企业历史碳排放进行核算;三是摸底调查具备能力的第三方核查机构,通过招投标程序筛选出核查机构;四是组织第三方核查机构对企业进行核查;五是出具核查报告;六是企业将排放报告和第三方核查机构编制的核查报告提交给云南省碳交易主管部门,审核后上报国家。做好这一工作,为2017年云南省全面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好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为研究对象,针对碳排放权分配中"预留量"问题,提出试点省市之间"弱关联性"的定义,并建立了WD ZSG-DEA模型,评价分析了2013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元年的碳排放权分配效率,探寻了中国碳排放权公平合理分配路径。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七大试点省市碳排放权分配效率较高,北京、重庆、广东、深圳为第一层次,上海、湖北次之;基于"弱关联性"的WDZSG-DEA模型与传统ZSG-DEA具有相同的效率调整结果,且迭代次数较少;考虑"弱关联性"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的均衡调整量额度可以表现碳交易市场按时履约的困难程度。最后,按照WDZSG-DEA迭代结果,得出我国试点省市碳排放权分配结果及调整路径。  相似文献   

14.
冯阳  路正南 《软科学》2016,(11):122-126
基于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矩阵,并采用"垂直距离"替代"欧氏距离"对TOPSIS模型进行改进以衡量方案的理想度,据此构建出包含效率和公平在内的碳排放权区域分配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减排承诺对2020年的碳排放权进行模拟分配,并采用和谐度函数模型对分配结果进行检验,证实了该分配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结合欧盟碳排放权管理制度改革经验和中国碳交易的现状,中国在建立碳排放权市场时应遵循维持碳排放权的稀缺性、兼顾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公平与效率、构建完整的碳金融服务链三项原则。中国应充分利用在项目减排中积累的经验将碳市场与生态补偿相结合,为中国碳市场走向国际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最有效的市场手段之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于推进低成本减排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全球的广泛认可.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还处在起步和试点阶段,虽然已经在多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但是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碳交易法来规范和约束碳排放权交易,使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着“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造成温室气体减排领域的法律责任不明确、碳减排的法律监管机制缺失、碳商品的交易规则缺乏法律定义和保障等一系列法律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和健康发展.在当前中国碳减排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中国亟需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研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法,为中国启动全国性的碳减排交易市场以及日后实现与全球碳排放市场的对接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基于此出发点,本文积极借鉴欧盟和美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经验,希望在中外比较中,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法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合理分配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碳排放权并评估其碳减排潜力事关流域各省区未来的发展空间。文章通过构建碳排放权省域分配模型测算了黄河流域2018—2030年各省区的碳排放权及其空间余额,采用最优效率法评估了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碳减排潜力。研究表明:①黄河流域各省区碳排放权分配不均。2018—2030年流域的碳排放权总量为323.06亿t,配额大部分集中于中下游地区,上游地区的碳排放权配额较少。其中,山东配额最多,达100.30亿t;宁夏配额最少,为5.46亿t。②2018—2030年黄河流域碳排放空间不足,累积碳排放权赤字达113.50亿t。其中,山西、内蒙古、山东、甘肃、青海和宁夏的累积碳排放权空间余额均为负值,属于碳排放权赤字地区;四川、河南和陕西则均为正值,属于盈余地区。③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碳减排潜力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碳减排潜力差距大。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8,(4):72-76
构建公平与效率耦合视角下的碳排放权总量分配双层规划模型,并基于交互式决策理论,在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约束下,运用基于满意度的主从递阶交互式迭代算法对碳排放权总量分配模型进行求解。结合2009年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作出的减排承诺,对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总量进行了省际间的优化配置,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算法的可行性。最后,针对碳市场的大背景以及中国面临的减排压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具有不同碳排放系数的发电机组,考虑将其分为高排机组和低排机组两类,构建了基于差异化配额分配策略的Cournot博弈模型,并给出其解析解,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种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策略对机组发电量、碳排放量及市场电价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排机组严格配额分配的基础上,对低排机组宽松的配额分配策略具有较强的减排激励作用,能够在减少碳排放量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低排机组进行低碳生产的积极性,促进高排机组进行低碳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20.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因素对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消费行为的引导、激励,形成低碳消费模式,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消费者视角,运用产权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建立了消费排放权交易的理论框架,研究了消费排放权交易对个人、社会福利以及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研究认为消费排放权交易属于帕累托次优解,据此提出了一个将消费者纳入减排行动的减排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