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随着科技创新质与量的双重提升,我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取得了重大进展。这其中科技成果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下,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各领域、各行业的科技成果亦随之丰富起来,若不能合理地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则会使科技成果"束之高阁",对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而纠其转化率问题而言,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平台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科学技术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的进程,是我国科技战线和经济战线共同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基础工作的档案工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也应更新观念,改革开拓,做出贡献。因此,有必要在科技管理部门和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档案”。科技成果转化档案的概念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档案建设,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科技成果转化档案。科技成果转化档案是科技档案的一种,它是指在一个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已经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在这个概念中涉及到“科技成果转…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源动力,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如何将基础研究成果和应用研究成果有效地推广一直是高校管理者和高校科研人员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石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制约石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方法,旨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1 引言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作为联系产学合作的桥梁,在高校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该系统运作的效率和有效性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能否建立起一个适合高校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不仅关系到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进程,而且关系到高校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社会资金运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职务发明人的权益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中受到的损害日益严重,有必要赋予职务发明人科技转化的参与权.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参与权是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参与技术转化的权利.科技成果转化参与权,是完成人基于自己的发明创造享有的其它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它构成了对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持有权的限制和有益的补充,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职务发明人科技转化中权益保障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震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5):243-245
职务发明人的权益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中受到的损害日益严重,有必要赋予职务发明人科技转化的参与权。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参与权是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参与技术转化的权利。科技成果转化参与权,是完成人基于自己的发明创造享有的其它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它构成了对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持有权的限制和有益的补充,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应方,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促进科技创新及生产力发展极具意义。通过对高校科技转化现状及影响要素的机理分析可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有的放矢、正确导向、多维融合的提升其转化效果,推进转化进程,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创新链条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而目前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尽人意。本文提出了目前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着科技成果少、成熟度低、实用性不强以及转化率低等问题,并在剖析这些问题形成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十五“期间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调查,黑龙江省地方的科技部门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都很重视,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总体上取得了一定进展,所承担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数逐年上升,投产数逐年增加,经济效益逐年加大,科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自行投入资金进行转化的单位越来越多,同时也通过相关组织如政府机构进行转化,正在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有关部门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服务和资金支持方面还不够,对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的奖励力度还不够.……  相似文献   

10.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的科技体制改革,要加强以科技需求为导向的政府行为,建立有利于成果转化的保障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努力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在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学术界以政府科技投入私人价值实现研究为主的现状,对三维价值实现模型进行改进,建立政府科技投入双重价值实现模型,并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政府科技投入绩效难以直接评价的问题,引入相关性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可信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科技投入的公共价值溢出高于私人价值溢出,政府对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的纯公共物品支持回报最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也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陈贤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9):78-80,86
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 (GMM)解决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2002—2008年全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校科技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对高校的科技拨款对高校科技支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存在滞后效应;政府对企业的R&D资助以产学研等方式影响高校科技支出,存在显著的引致作用;政府对高校和企业的科技经费资助对高校科技支出产生显著的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3.
张岩  吴芳 《科研管理》2022,43(3):72-78
   供给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引发了国内多个大中城市对人才的激烈争夺。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国14个城市出台的“抢人”政策对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抢人”政策有助于提升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价值;上述效应在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和城市宜居程度较高的地区均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上看,“抢人”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提升是通过人才红利而非人口红利机制实现的。本文的结论从理论上丰富了政府人才政策与当地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在实践上为地方政府制定或优化人才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在我国省、市层面建设科技发展决策支持平台,保障创新驱动战略的顺利实施。首先研究科学学、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3个方面构筑其理论基石,然后从其核心部分——运行机制要素方面展开剖析。在要素体系、结构功能的基础上,以山东为例,详细探讨了平台的决策主、客体要素,为决策平台建设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也日渐受到重视。本文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潜力以及科技管理等四个因素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西部11个省市2009年的科技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科技竞争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总体竞争状况欠佳,且各省份之间差距明显。科技管理能力与科技综合竞争力之间的协调性差,建议西部地区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要着重加强科技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孙文浩  张杰 《科研管理》2021,42(4):92-102
研究科技人才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对优化高级劳动力要素的配置效率并推动地区高质量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8—2014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运用修改后的静态面板门限模型进行计量检验,研究发现:①企业科技人才规模的创新绩效存在一个约为341人的“规模阈值”,超过“规模阈值”则不利于企业创新;②相对于国有、外资产权的企业,民营企业与“NN”型企业科技人才的“规模阈值”特征更加突出;③国家级高新区或者政府减税均有利于缓解科技人才“规模阈值”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建议“抢人大战”城市出台相应的人才政策鼓励科技人才向具有小规模科技人才的“LL”企业流动,并加快省级高新区升级进程,以避免企业过度集聚科技人才引发系统性的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科技伦理研究的计量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孟新 《科学学研究》2011,29(4):481-486
 计量与比较国内外科技伦理研究的热点主题与学术群体分布,对我国科技伦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在科技伦理研究的热点主题方面,国外科技伦理研究的热点主题更广泛,而国内科技伦理的研究主题相对比较单一,尚有待于深入到一些更具体的研究领域。在科技伦理研究的学术群体方面,国外科技伦理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芝加哥大学伦理学研究中心、MIT伦理学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力量比较集中的科技伦理研究中心和研究团队;而国内科技伦理研究领域尚未形成影响较大的研究中心和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18.
针对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和中美贸易战引发社会各界对中国“科技水平低下”和“科技成果无用”的批判与争论,运用OECD国家数据对比后提炼出科学研究的规模经济悖论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问题,基于创新价值链和科学研究的典型特征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然后,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上全面梳理科技人才与创新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国际绩效的多维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命题。鉴于现有研究存在对人才异质性和结构性挖掘不深、隐性绩效关注不够、成果和主体差异性考虑不全面、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不清晰四个方面的不足,未来研究要强化微观层面的研究、丰富隐性绩效指标、开展多类型多层次多制度的交叉研究以及分层分类辨析科技投入产出指标间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不考虑成果类型和绩效结构等因素,仅凭经济绩效指标批评中国“科技水平低下”和“科技成果无用”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8年上海市各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人才数据,利用DEA-Tobit法研究企业科技人才空间集聚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人才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周边疏散的趋势,并在中心城区周边区大规模集聚。其中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有龙头科技企业或科技项目支撑的中心城区以及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心城区周边区,如宝山区等6个区实现DEA有效;其他10个区的综合效率值都小于1,浦东新区等6个区的实现弱DEA有效。(2)从对科技人才空间集聚效率影响因素来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国外技术依存度、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企业办科技机构中硕博人员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力资源配置、企业办科技机构数量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支持力度、创新活力无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建立企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实行引育并举且更重培养的引才引智机制、加强企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大“科创22条”核心承载区企业人才吸引力以及政府助力营造科技创新大环境等建议,以期推动上海市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获奖者年龄的国家科技奖激励效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强 《科研管理》2016,37(6):37-44
处于创新思维活跃期的青年人才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希望,通过科技领域最高价值体现的国家科技奖对他们进行有效激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社会公众和科技管理部门普遍关心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对2009-2013年获国家科技奖项目完成人年龄结构的分析,从获奖者群体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体年龄结构差异、成果的检验期、及成果奖的缺陷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现有国家科技奖项难以有效激励青年人才的原因,并结合获诺贝尔奖及获自然科学奖项目第一完成人最佳成果产出年龄分布的对比,就增设国家级青年科技奖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