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部分。为了促进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将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因子提取,并提取经济发展能力、资产利用能力、产业销售能力、产业发展潜力等主因子作为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分析依据。结果表明,可将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支柱产业、潜力产业、机遇产业和新生产业四大产业,其中支柱性产业竞争力最大,其他次之。最终根据四大产业竞争力及发展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发展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2.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对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有积极影响作用。首先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结构,包含人力资源生态位和产业生态环境2个方面,提出产业核心竞争力包括管理竞争力、创新技术竞争力和营销竞争力3个部分,构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与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应的假设;然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所提出的假设均成立。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已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不同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相关产业培育方向与发展战略的制定亦不可一概而论。通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与成长导向评估体系,有效区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成长导向,研究结论可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导向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鉴于目前缺乏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探讨青岛市高校院所的专利发展情况,为全面反映驻青高校院所的创新能力和潜力,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与国际专利分类参照关系表(2021)(试行)》,利用多维度、多层次的专利竞争力和转化前景量化评价方法,对驻青高校院所在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情况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专利产出主要集中在7家高校和5家研究所,总体专利竞争力分级较为明显,相对而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专利竞争力差异相对较小,在其他产业中专利呈现较明显的聚集;同时,高校院所专利转化与其专利竞争力具有较高的符合度,其中青岛科技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优势产业领域已初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专利转化优势明显,未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转化有望出现多点增长,而山东科技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具有较强的专利转化潜力。并对驻青高校院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强化专业学科优势、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强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培育高价值专利,以及突出专利转化导向理念、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价值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利用国家统计局最新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并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小类相衔接,整理了大量数据,全面细致地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类、大类和整个产业在31个省(市)的发展现状;然后结合国内外对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成果,从"创新能力"的视角,建立指标体系对31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测度;接着利用上文得到的结果,结合多种实证模型,分析区域创新能力的不同侧面对7个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短期影响机制,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给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义平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6):613-615,631
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又取决于产业创新平台体系的完善程度。文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进行了构建,并从产业创新平台角度提出了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测度旨在解决长株潭区域协同创新的现存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能力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总结了我国学者在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其量化权重、测度方法和评价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存在"重创新能力,轻协同能力;重精细量化,轻宏观粗判;重正面测度,轻负面考量;重理论价值,轻实用价值"的偏差,并对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选用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对天生全球化企业及其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意义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创业+集群式发展”模式,认为区域首先通过构建跨区域全球网络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知识等异质性资源的引入,然后在国际化经营中有效地实现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之中,成为或者接近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高位的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企业,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价值链,推进区域新兴产业集群的发育与成长,实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全球向区域的扩展.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对于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具有重大引领作用.通过构建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相似度指标,将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在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评价中,得出区域传统产业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度相似性的产业,并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分析区域传统产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潜力,从而为区域产业实现“新老融合式”发展提供指导,给区域研究产业转型问题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敖永春  金霞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7):121-124
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提出了5个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基准,即综合效益基准、带动性基准、技术资源基准、可持续发展能力基准和区域比较优势基准,并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几种方法。最后,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的工业行业进行了选择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在工业行业方面应把重点放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汽车这些领域。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作为创新产出指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其创新转化效率及极化效应。研究得出:我国专利申请导向的产业创新转化效率为0.864,而专利授权导向的创新转化效率仅为0.398;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区域极化效应呈现倒U型,四大板块区域内差异高于区域间差异,东部、中部、东北部三大板块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存在收敛;七大产业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的极化效应高于其他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类专利申请主体中,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创新极化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一套基于CWAA算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文献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即产业集群经营规模、组织管理能力、集群成长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知识管理能力、集群协同水平;提出利用OWA算子对多种赋权法进行加权组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CWAA算子,给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群决策方法;通过实证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区域发展中抢占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九江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于传统产业表现出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能力强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的优势,同时也存在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产业集群优势尚未形成和高端人才短缺问题,对此,建议做好"四个强化、四个提高",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九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而日益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但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和成熟需要一定的过程,存在未来技术路线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具有动态性特点,从而造成发展战略制定的复杂性。从市场需求、区域竞争力、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科学发展六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河南省"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奥斯陆手册中的指标体系为基础,利用灰色模糊评判法和内核密度分析法,对21个样本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深入探究其内在演化规律及该规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应用。研究发现:样本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发展遵循"蠕虫状"演进规律,也即遵循从Ⅰ区探头、Ⅱ区波动、Ⅲ区起伏、Ⅳ区收缩到Ⅴ区汇拢的复合演进过程,并且该演进规律在西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得到了验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演化规律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悄然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和发展现状,建立DEMATEL-ANP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在方法厘清复杂指标之间的网络关系基础上,利用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综合DEMATEL和ANP两种方法的结果,计算得出指标的混合权重,并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2016年度的数据为例实证分析其创新能力。结果显示:管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管理和制度的创新能力在创新过程中影响产业技术和市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核心能力是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基石,本文基于综合优势理论思想,运用解释性案例和专利计量嵌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的回顾,揭示基于主导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能力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伴随产业主导优势经历碎片化网络、单一辐轴网络到多中心小世界网络的动态演化,产业核心能力依次从小生境产品模仿创新能力、产品系列化自主开发能力到全面拓展的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二者共同进化,并且与产业综合优势同步发展,在创新驱动力、需求拉动力和政策引导力三重动力作用下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优势特色不断升级和核心能力的持续积累。本研究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能力培育和基于核心能力的综合优势战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是科技主导的新兴产业,就其战略性而言,是指能够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并形成国家竞争力的产业;就其新兴性而言,是指以新兴技术为基础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孵化期或成长期的产业。作为一类特殊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技术的演化特征、运作模式、发展规律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产业,迄今人们对这些独特性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够,各个部门和区域的战略性新兴  相似文献   

19.
核心能力是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基石,本文基于综合优势理论思想,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运用解释性案例和专利计量嵌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基于主导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能力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伴随产业主导优势经历碎片化网络、单一辐轴网络到多中心小世界网络的动态演化,产业核心能力依次从小生境产品模仿创新能力、产品系列化自主开发能力到全面拓展的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二者共同进化,并且与产业综合优势同步发展,在创新驱动力、需求拉动力和政策引导力三重动力作用下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优势特色不断升级和核心能力的持续积累。本研究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能力培育和基于核心能力的综合优势战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改变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落后面貌的重要途径,协同创新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文章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剖析了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面临的协同创新基础薄弱、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