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们之所以能听见声音,是因为内耳的耳蜗刺激听觉神经。耳聋大多是由于基因缺陷、感染、巨响或者老化,造成耳蜗内部的微小毛细胞受损。人工电子耳蜗可以将接收到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绕过受损区,通过电极传送到与听觉神经毗邻的细胞。  相似文献   

2.
《大众科技》2009,(2):9-10
人工耳蜗是一种替代人耳功能的电子装置,它可以帮助患有重度、极重度耳聋的成人和儿童恢复或提供听觉。据《新科学家》(www.newscientist.com)网站报道,最近研究发现,红外线能够像声波一样刺激内耳的神经元,这一发现也许能够使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更加先进。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聋人约3000万,其中近1/6属于重度或极重度听力障碍,儿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植入人工耳蜗是他们的唯一希望和选择,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工耳蜗这项新技术,我们特别约请人工耳蜗专家予以介绍,希望能够对耳聋患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02,(19):95-96
我国有聋人约3000万,其中近1/6属于重度或极重度听力障碍,儿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植入人工耳蜗是他们的唯一希望和选择,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工耳蜗这项新技术,我们特别约请人工耳蜗专家予以介绍,希望能够对耳聋患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大脑植入物     
耳蜗移植物为世界各地成千上万严重的老少耳聋患者的自然听力提供了有用的替代物,这些装置用电刺激耳蜗内的听觉神经,使众多使用它们的患者能在没有视觉线索的情况下(比如说电话上)进行交谈。但是对那些其神经末梢已经退化或听觉神经已经损坏的人来说,听力恢复的唯一希望就是接通听觉系统的后部。目前加州的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做这项工作,他们正用直接插入脑的装置取代耳蜗移植物。  相似文献   

6.
<正>听力是大家都能听到声音的能力,衡量听力的标准就是分贝。如果分贝过大或时间久,就会造成内耳听觉细胞的损伤使听力下降,这种听力损失是进行性的神经性耳聋,是不可逆转的。下表为分贝与音量的类比:  相似文献   

7.
这是由于大脑对外在情况的预期与从感官所接受的信息不一致而造成不舒服的后果。为了要维持平衡,大脑会综合许多感觉信息,包括视觉、触觉及内耳平衡觉等,其中内耳平衡觉尤其重要。多数时候,所有的感觉输入都相互一致,但如果这些感觉输相互入不一致时,就会造成晕车症,而有丧失空间感、恶心或呕吐等症状。假设你坐在车子后座,你的眼睛盯着书本,眼角余光看着车子内部,所有这些都告诉大脑自己处于静止状态。可是当车子改变速度或转弯时,内耳的平衡觉却抵触了上述信息,这就是我们常出现晕车的理由,这时往窗外看看便会有所帮助。在车上看书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耳朵可分为3个部分: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称为外耳,起保护和传导声波的作用,有的人耳朵能动就是外耳在动;鼓室及位于其中的锤骨、砧骨和镫骨这3块听小骨称为中耳,中耳以机械形式传递振动;耳蜗、半规管和听觉神经称为内耳.我们看到很多动物的耳朵都是会动的.人和动物一样,耳朵后面有一块动耳肌,在神经的支配下可以活动.  相似文献   

9.
人到中老年以后常会感觉到自己的听力逐渐衰退,走起路来头重脚轻,腿脚不听使唤,并时常伴有眼花、头晕等症状。这些衰老的特征,医学上称为"内耳供血不足",是一种病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人的内耳是听觉和身体平衡的重要器官。年纪大的人血管容易硬化,导致内耳血管的弹性减弱,血管变粗糙、变硬,大大阻碍进入内耳血液。血液中所含有多种脂类物质,就不能顺利地通过内耳血管,进入内耳组织,就像水泵打水一样,沙泥沉积在水泵口,出水受到阻力,脂类不断沉积在血管壁上,加重了血管的硬化程度,使内耳供血不足,内耳的营养也相应缺乏,继而出现了耳聋、头晕眼花、平衡失调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人体有一个平衡感受器,它位于耳朵的内耳里面。当我们的身体变动位置时,感受器就会受到刺激,由神经传达到脑,大脑就会调节我们身体的平衡。当乘车和坐船时,我们的身体过度摇晃,内耳的平衡感受器非常敏感,神经系统的反应也很明显,这时就会产生头昏眼花等不舒服的感觉,身体也就不容易保持平衡了。但晕车和晕船不是一种疾病,只是人体在过度摇晃时,不能适应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应性症状,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1.
近日,英国科学家用干细胞培育出了内耳毛细胞,为耳聋患者恢复听力带来了希望。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  相似文献   

12.
物体震动发出有规律有节奏的声音,听之悦耳,称为声乐,而无一定规律的杂乱声音,称之为噪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声音组成的噪声所困扰,它使人听后不但不悦耳,反而可以引起耳聋、耳鸣、头晕和头痛.因噪声长期慢性刺激所造成的听力损害,称为噪声性耳聋,它损伤的部位是内耳,属于神经性耳聋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正>得益于世界上首次治疗耳聋的基因疗法试验,2014年6月,一群深度失聪的人终于听到了久违了的声音。这些志愿者是因疾病或外伤失去听力的。他们的耳朵中被注射了一种无害的病毒之后,病毒含有的一个基因使耳内的听觉感受器重新长了出来。目前改善或恢复听力的常用手段是助听器和耳蜗移植。但助听器仅是把声音音量放大。耳蜗移植虽然可以把声波转化成大脑能解读的电信号,但并非所有频率的声波都能转化;这意味着,在听人说话和欣赏音乐时,很多细  相似文献   

14.
<正>可穿戴设备才开始进入公众的视线,可植入设备就紧随其后悄然兴起了。可能有人会说,可植入设备不就是人工耳蜗、心脏起博器之类的吗?那是给病患用的,植入他们并不会有超能力。如果你还这样认为,说明你可能已经落伍了,因为生物黑客们的最新发明可以让人拥有"超能力"。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手指中植入一粒米大小的管状磁体,我们就可以感知到电磁场,还能用手吸引带磁性的物体,并且借助其他设备,我们还能在看不见的情况下,感知周围的物体的形状、距  相似文献   

15.
林小春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I0018-I0018
过去40多年中,人工耳蜗帮助很多失聪人士重回有声世界,但除了基本的语言交流外,使用者仍然无法欣赏音乐,无法感受较为复杂的声音。基因疗法与人工耳蜗相结合 失聪者欣赏音乐有了希望 过去40多年中,人工耳蜗帮助很多失聪人士重回有声世界,但除了基本的语言交流外,使用者仍然无法欣赏音乐,无法感受较为复杂的声音。澳大利亚的一项新科研成果或许会改变这一局面。  相似文献   

16.
罗玲 《科学生活》2023,(3):32-33
<正>01说什么都不对?也许是因为家长太焦虑初中生家长经常会有这种体会,跟孩子说什么都感觉不对:说让他好好学习,孩子觉得压力大;说让孩子多放松心态,尽力而为,考上什么学校都可以,孩子又觉得你低估他。另外,有时家长越让他放松,他自己的压力越大,就好比你看恐怖片自己感到很害怕时,就会告诉身边的人“你别怕”。  相似文献   

17.
隽武 《科学生活》2014,(12):6-8
耳朵是我们接收声波、维持身体平衡与识别位置的器官。我们的耳朵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外耳,中耳与内耳。我们运用耳朵的这三部分听到声音:声波通过外耳进来后,到达中耳,使你的耳膜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中耳里三块听小骨传播到内耳,一个蜗牛形的器官;内耳产生神经脉冲,并发送到人的大脑,于是,大脑便能识别这种声音。除了听觉之外,耳朵也部分负责维持身体平衡与体位感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耳鸣与食疗     
<正>耳鸣的发展可受各种生活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耳鸣耳聋与食物有关。因此欲避免耳鸣,得从生活预防保健着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合理和科学的饮食,注重心里和起居的调整,对防治耳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限制脂肪的摄入。大量摄入脂肪类食物,会使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大,引起动脉硬化。内耳对供血障碍最敏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会导致听神经营养缺乏,从而产生耳聋。因此,老年人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大约40克,应少吃各  相似文献   

19.
"你的孩子喜欢一个人默默地独自玩耍……" "你的孩子不太听老师指令……" "你的孩子不合群,集体活动时总要老师叫唤他几次才会跟着大家……" "你的孩子眼睛好亮,我和他说话时虽然行动迟迟,但总会盯着你的眼睛,有时还会绕着你跑……"  相似文献   

20.
马广兰 《科学大众》2014,(12):76-77
孩子,你慢慢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空间和速度。在我们老师的身边,每时每刻都环绕着众多的孩子,他们都是多姿多彩的,但也不乏一些相比其他孩子黯然失色的孩子——特殊孩子。对于这样一些特殊的孩子,我们更要以爱的名义,告诉他们:"孩子,你慢慢来!"更要告诉自己:"让孩子慢慢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