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之所以能听见声音,是因为内耳的耳蜗刺激听觉神经。耳聋大多是由于基因缺陷、感染、巨响或者老化,造成耳蜗内部的微小毛细胞受损。人工电子耳蜗可以将接收到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绕过受损区,通过电极传送到与听觉神经毗邻的细胞。  相似文献   

2.
<正>不管你的孩子多大,当听到孩子耳聋时,总是如晴天霹雳让人震惊,或许你一直就依稀感觉对孩子的听力不好,但就是不相信这种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孩子头上。这时候就要立即去找专业的耳科医师为你服务了。一旦被确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要尽快地抓住3-6岁以前的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人工耳蜗又称人工内耳,原理是将电极插入耳蜗刺激耳蜗神经的末端,植入对象是重度耳聋患者。内耳的感受细胞即使不存在,但耳蜗神经有残存并  相似文献   

3.
重聋患者将有望彻底告别助听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领衔的上海市听觉医学临床中心经过8年攻关,终于成功研制国产多道程控人工耳蜗,已使7名重聋患者走出了无声世界,其中一名11岁儿童通过一个月的现代听觉——口语康复训练已能进行语句交流。该国产人工电子耳蜗已取得专利权,并荣获第五届上海市临床医学成  相似文献   

4.
<正>得益于世界上首次治疗耳聋的基因疗法试验,2014年6月,一群深度失聪的人终于听到了久违了的声音。这些志愿者是因疾病或外伤失去听力的。他们的耳朵中被注射了一种无害的病毒之后,病毒含有的一个基因使耳内的听觉感受器重新长了出来。目前改善或恢复听力的常用手段是助听器和耳蜗移植。但助听器仅是把声音音量放大。耳蜗移植虽然可以把声波转化成大脑能解读的电信号,但并非所有频率的声波都能转化;这意味着,在听人说话和欣赏音乐时,很多细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首台微型智能钻孔机最近在英国伯明翰研制成功,可用于耳蜗(内耳的听觉感受器)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6.
耳朵可分为3个部分: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称为外耳,起保护和传导声波的作用,有的人耳朵能动就是外耳在动;鼓室及位于其中的锤骨、砧骨和镫骨这3块听小骨称为中耳,中耳以机械形式传递振动;耳蜗、半规管和听觉神经称为内耳.我们看到很多动物的耳朵都是会动的.人和动物一样,耳朵后面有一块动耳肌,在神经的支配下可以活动.  相似文献   

7.
常亮  王爱梅  才岩  林宇涵  沈兆亮 《科技通报》2012,28(4):40-42,48
建立小鼠顺铂耳毒性模型,研究不同剂量的顺铂对小鼠耳蜗中Calpain表达水平的影响。将70只成年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用不同剂量的顺铂进行干预后,通过听脑干反应测试用药前后小鼠听力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以及免疫荧光检测耳蜗中Calpain的表达。不同剂量顺铂组小鼠的体重和听力明显下降,随着给药时间的增加,Calpain1在耳蜗中的表达水平逐渐减弱,而Calpain2在耳蜗中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强。应用顺铂可建立小鼠耳毒性模型;正常小鼠耳蜗中存在Calpain1和Calpain2的表达,并且calpain2与顺铂所致的耳毒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美国俄勒冈卫生及科学大学(OHSU)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通过基因移植刺激毛细血管增长的方法,成功地在实验鼠的耳蜗内培育出听力毛发细胞,为恢复人类被破坏的听力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09,(2):9-10
人工耳蜗是一种替代人耳功能的电子装置,它可以帮助患有重度、极重度耳聋的成人和儿童恢复或提供听觉。据《新科学家》(www.newscientist.com)网站报道,最近研究发现,红外线能够像声波一样刺激内耳的神经元,这一发现也许能够使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更加先进。  相似文献   

10.
在听力练习中,学习者普遍面临听后忘前这一障碍。对听力理解过程的研究表明通过对听觉信息的切分、重组和再现能帮助学习者提高短时记忆,从而提高理解程度。就此,本文从影响短时记忆能力的方面着手提出了两种听力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季寅修 《科教文汇》2007,(12Z):98-99
在听力练习中,学习者普遍面临听后忘前这一障碍。对听力理解过程的研究表明通过对听觉信息的切分、重组和再现能帮助学习者提高短时记忆,从而提高理解程度。就此,本文从影响短时记忆能力的方面着手提出了两种听力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听力是大家都能听到声音的能力,衡量听力的标准就是分贝。如果分贝过大或时间久,就会造成内耳听觉细胞的损伤使听力下降,这种听力损失是进行性的神经性耳聋,是不可逆转的。下表为分贝与音量的类比:  相似文献   

13.
在听力练习中,学习者普遍面临听后忘前这一障碍.对听力理解过程的研究表明通过对听觉信息的切分、重组和再现能帮助学习者提高短时记忆,从而提高理解程度.就此,本文从影响短时记忆能力的方面着手提出了两种听力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生活中的人造器官正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造心脏可赐予患者第二次生命,人造耳蜗可使失聪者重获听力,人造肢体可使瘫痪者重新站起来……人造器官究竟有多神奇?就让我们跟随“身体”的步伐,沿着“器官”的隧道,进入人造器官的多样世界吧!  相似文献   

15.
《大众科技》2008,(10):10-10
美国俄勒冈卫生及科学大学(OHSU)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通过基因移植刺激毛细血管增长的方法,成功地在实验鼠的耳蜗内培育出听力毛发细胞,为恢复人类被破坏的听力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该项研究突破表明,未来可以找到新方法成功治疗人类失聪,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6.
听力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力学是一门独立而年轻的学科,是研究生理、病理状态下听觉功能及听力障碍康复的科学。是在二战后期才发展起来的。分为实验听力学和临床听力学两部分。本文总结了听力学发展简史及我国听力学的发展历程。全球约有2亿5000万人存在听力障碍(WHO2001),三分之二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大约有2600万听力障碍患者。致聋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的听力学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1999年设立了中澳听力学项目,2000年设立中加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现又创建“北京听力语言康复语言技术学院”。聋儿康复在极大程度上得到了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里生活,噪声是令人们头疼的污染之一,它已经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并称世界“四大公害”。人若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听力,甚至会引起神经衰弱、头疼和血压升高等。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耳膜破裂出血。如果超过180分贝,那将会让人死亡。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完善耳朵严慧人类最早发明的助听器,它的原理和制作方法都很简单,实质上就是传声筒。它的功能也只是起将声波放大的作用。后来,人们设计了一种能将更多一些声波收集起来、以帮助有些听力不好的人改善听觉的工具,确能产生一定的助听效果。为了美观,搞助听器发明的...  相似文献   

19.
耳聋幼儿除了听觉障碍所造成的听力和语言障碍外,心理年龄相对于生理年龄却是偏小。所以对耳聋幼儿的自卑心理教育我们应该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共同力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拉萨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为听力筛查工作在本地区的实施和进一步推广提供指导。方法分析2013至2014年在拉萨两所医院1920例活产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初、复筛。对复筛仍未通过者,进行听力学综合评估并确诊。结果本研究中共1920例活产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初筛率为76.52%,初筛的阳性率为5.83%;新生儿复筛率为75.89%,复筛阳性率为29.41%。最终确诊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5例,发病率0.26%,其中,无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中3例(0.18%),曾在NICU住院治疗的高危新生儿中2例(0.87%),二者听力损失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对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尤为必要。拉萨地区新生儿初筛率、复筛率均较低,失访现象严重,加强宣传和随访对聋病的预防和干预工作至关重要。对于本次筛查确诊病例我们采取建档库存,并且与前期筛查确诊的儿童耳聋患者共同预为今后人工耳蜗植入项目的重点纳入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