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在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促进地方高校提升科研水平,分析其科研管理中目标考核体系构建的意义,发现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科研管理目标考核工作中仍存在考核指标设定不够合理、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和奖惩没有有效呼应等问题.研究构建地方高校科研管理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某地方高校的具体实践为例,验证该考核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科学有效性.最后强调地方高校实行目标管理,负责人要树立大局意识,考核指标设置要科学合理,考核目标值设定要符合实际,考核与奖惩要能有效对应,以及考核体系要随着学科的发展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基础研究是国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源头,是解决技术问题的总钥匙。“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我国高校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是深挖科技创新潜力、实现原始创新突破的中坚力量。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量64所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基础研究绩效水平,并通过投影值分析基础研究资源投入与产出结构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至2019年期间,各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基础研究绩效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基础研究投入与产出结构不合理的高校比例较高,基础研究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现象同时存在。有效的科研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及高水平的科研创新成果产出,是优化高校基础研究投入产出结构、提升基础研究绩效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国家实施“双一流”指引高校发展方向,国际化水平也是“双一流”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强对外合作是高校提升综合实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校区、国际联合实验室是高校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新途径。本文试图通过对指导思想、必要性、建设目标、组织框架、建设策略、运行机制的规划研究,以期为高校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抓住“双一流”建设“稳中求进、消除固化”带来的发展机遇,使高校学报更好地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方法]立足于“双一流”建设给高校学报带来的突破可能、栏目重组机会和发展机遇,对照分析了辽宁省23所高校学报服务“双一流”建设显现出的办刊层次、栏目发展、期刊集成发展等方面问题,剖析了高校学报主动服务、重点建设、整合集成等方面的原因。[结果]高校学报要服务“双一流”建设,就必须从内部发力,从自身做起,从大局出发合理制定具体规划、从栏目入手着力打造支撑平台、从发展角度规划学术期刊群,不断提升办刊层次。[结论]高校学报要针对显现出的具体问题,探索出高校学报提升办刊层次,服务“双一流”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康  范跃进 《科研管理》2022,43(9):41-47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安排,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双一流”建设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领头雁”,研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加快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一流大学高校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突出科研产出质量和服务的综合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DEA模型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理论,通过三阶段DEA模型方法测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科研效率,并进一步分析环境因素对科研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是影响一流大学科研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一流大学整体科研效率存在虚高现象,剔除环境因素后样本高校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值都明显下降。(2)地区经济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政府扶持力度对各个高校科研效率存在差异性影响,并据此将高校分为稳定型、发展型和改进型三类。(3)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效率存在分化倾向,规模收益递减现象突出,其科研效率提升的关键是缩减规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深化科研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双一流”建设政策对我国高校科研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将“双一流”建设政策制定与实施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资源与功能研究框架,基于2015—2018年的相关数据,从投入产出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双一流”建设政策对我国106所高校科研力的影响,并研究政策对不同地域及不同类型高校影响的异质性。结果发现:政策实施促使高校综合竞争力与科研成果产出显著提升,但对成果转化与科研奖励的影响不显著;对东部高校综合竞争力、科研成果产出具有正向作用,对中西部高校的科研能力提升作用不显著;对综合类、理工类高校的综合竞争力、科研成果产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为此,提出政府在后续的相关政策制定中,要同时关注发展优势显著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校,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经费结构和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交叉学科研究是未来推动科技变革和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在“双一流”背景下创新高地的高校科研机构有必要进行协同整合构建大科研平台。本文在对大科研平台含义及其特点阐述的基础上,对大科研平台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构建了包含平台成员、平台机构、平台用户和政府部门在内的高校大科研平台基本框架,提出了借助优势学科促进平台建设、健全长效沟通机制、优化科研管理机制及汇聚综合交叉人才的建设策略,促进高校交叉学科的发展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李克潮 《大众科技》2021,23(1):112-114
一流的专业需要一流的实验教学和研究作为保障.在教育部提出建设“双万计划”的大背景下,探讨地方高校实验室特色平台建设的必要性.研究了队伍建设、智慧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开放管理、安全管理等实验室建设内容.阐述了实验室建设各方面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以期加速推动一流实验室的建设,为地方高校“双万计划”的如期实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各高校为了快速提升高层人才指标的数量,展开了引进人才的激烈竞争。从有限理性角度出发分析高校人才流动,构建了培养人才的高校、引进人才的高校、及获得培养的人才三者的动态博弈关系,分析博弈方的行为与影响。研究表明:“双一流”战略下,高校竞相提高引进人才的薪酬和科研资助经费,会快速提高人才流动的比例,同时会降低高校培养人才的概率。如果“双一流”评价中人才数量指标不变,将会进一步恶化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人才均衡状况。基于分析结果,从人才层面、高校层面和国家层面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岳丹 《情报探索》2020,(1):75-81
[目的/意义]随着“双一流”建设名单、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向各学科的科研建设和学科情报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法/过程]以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为研究对象,紧密围绕“双一流”与学科评估的指标和要求开展实践研究,并通过调查该学科的科研现状、分析现有科研问题、研究学科情报服务优化策略等,为该学科量身打造深入的学科情报服务模式与方法。[结果/结论]科学而系统的学科服务策略,对该学科的科研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虽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但高校科学研究成果积淀依然较为薄弱。通过分析对比清华大学等国内9所高校和哈佛大学等国外5所高校在《自然》《科学》和《细胞》杂志上的论文发表情况,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我国国际合作论文情况,认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研合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会议与研讨、国际项目和课题等方面存在合作频率低、合作范围窄、合作平台弱等众多问题。结合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展现状以及国内科技期刊发展情况,提出我国高校应借鉴吸收国际顶级期刊办刊模式和经验建设高质量的科技期刊,创造有吸引力的学术平台;同时,应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服务,加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确保创新体系的开放性,并鼓励基础前沿问题探索,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2.
杨文娟  袁鹤馨 《科研管理》2020,41(1):285-288
 深圳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巨大,有效地提升了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科研能力和水平。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做出重要部署,高等院校基础研究是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单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科技计划实施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加强基础研究战略部署以及高校尖端人才引进和发展的需求,所以深圳亟需优化科技计划支持体系,科学布局基础前沿科学研究领域,进一步促进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作为一所深圳市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创新型大学,它肩负着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的使命,并致力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本文作者将以它为样本作为深圳市高校典型展开分析。通过研究高校申请深圳科技计划,分析高校项目获批情况,为深圳强化基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几点建议:1)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2)孔雀团队引进增加应用基础和产业化分类。3)强化对市重点实验室的定期评估考核和调整。持续增强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科技计划,支持深圳市高等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科学界定高校科研管理职业倦怠的表征,剖析高校科研管理队伍产生职业倦怠的诸多因素,设计出多角度多维度的立体式职业倦怠干预方案,提出应从管理到治理转变,完善高校的组织治理体制;从职能向技能提升,着重科研管理队伍的职业能力培养;从契约向契合塑造,构建科研管理队伍与学校组织层面的心理契同。  相似文献   

14.
葛蕾 《科研管理》2019,40(6):285-288
随着国家对科研的不断投入,科研管理工作的工作模式和工作重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新形势下对科研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研管理人员作为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其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本单位的科研管理水平,只有具备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才能保障科研活动的良性运转。本文在分析科研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六种基本素质要求,即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工作作风、高水平的政策理解力、广博的知识面和自主学习意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网络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同时,单位需要通过合理的用人机制、考评机制和奖励机制为科研管理队伍的发展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黎晖  梁多煦 《大众科技》2012,(6):290-292,284
文章阐述了目前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较低,存在着成果有效供给少、企业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这与高校科研团队结构不合理、科研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建立有效的科研团体机制,从源头、过程、利益分配、服务体系等多层面寻求机制上的突破,构建科研创新团队,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切实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杨文娟  袁鹤馨 《科研管理》2006,41(1):285-288
深圳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巨大,有效地提升了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科研能力和水平。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做出重要部署,高等院校基础研究是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单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科技计划实施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加强基础研究战略部署以及高校尖端人才引进和发展的需求,所以深圳亟需优化科技计划支持体系,科学布局基础前沿科学研究领域,进一步促进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作为一所深圳市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创新型大学,它肩负着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的使命,并致力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本文作者将以它为样本作为深圳市高校典型展开分析。通过研究高校申请深圳科技计划,分析高校项目获批情况,为深圳强化基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几点建议:1)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2)孔雀团队引进增加应用基础和产业化分类。3)强化对市重点实验室的定期评估考核和调整。持续增强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科技计划,支持深圳市高等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仇笳熙  毛雪鸥 《科研管理》2019,40(7):285-288
加强科研国际合作是“双一流”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要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出发,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把握科研领域的国际前沿。将高校建成为一流的培养基地。努力培养出国际学术大师和治国英才,建设高校成为国家人才智库和科技高地。本文拟以T大学的C院系为例,回顾近年来该系开展科研国际交流取得的成效,寻找问题及不足。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高校科研国际合作的推进提出思考,不断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密切合作与交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推动中国科研成果向世界一流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而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又是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教师考核评价中突破“五唯”的壁垒,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成为各高校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该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考核评价改革为例,围绕中央和教育部深化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立足教师成长规律,积极探索以科学分类为基础、注重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将科研成果奖励作为学术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的主要部分,以一系列科研成果奖励活动规约学术场城内的学术研究,诱发学术成果的“符号等级化”“等值兑换”等非常规的科研评价机制形成,使学术奖励从最初是一种激励高校教师开展学术研究的制度,演化成为高校教师为获得学术奖励而开展学术研究的一种精神导向和行为法则,一方面激励、导向教师向学术资源丰硕的资本领域推进,另一方面也裹挟、诱导教师在学术生产中形成趋利避害、避实就虚、投机取巧等不好的研究惯习.由此,高校的学术场域内隐匿着多重危机:在奖励的追求中异化学术研究的动机;在奖励的逐使中化约学术研究成为附庸品;在奖励的判别中掩饰虚假的学术研究.为此,高校的学术研究要从“危机”中走向“转机”,需纠偏科研评价场域内有失偏颇的奖励机制,淡化科研成果的相关奖励,旨归学术场域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