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产业聚集与环境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中国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聚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空间自相关性检验表明,中国城市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空间计量回归结果显示,产业聚集显著加剧了环境污染,表明当前中国产业聚集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大于环境正外部性;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最后,提出聚集区改善环境污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9,(1):81-86
通过将产业集聚分为相关多样化、无关多样化以及专业化三种不同的类型,并将集聚函数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构建了分析产业集聚对环境影响的数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4~2016年各省区的面板数据,通过考虑空间相关性和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的相关多样化、无关多样化以及专业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污染程度与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而与专业化呈"U"型曲线关系。目前有29个省份的相关多样化水平和12个省份的无关多样化水平都低于临界值,尚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同时,有14个省份的专业化集聚水平高于临界值,已处于"U"型曲线的右侧。未来这些省份可能面临更严峻的环境压力。最后,就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区如何减轻环境压力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军  程中华  李廉水 《科研管理》2016,37(6):134-140
本文用中国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聚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空间自相关性检验表明,中国城市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空间计量回归结果显示,产业聚集显著加剧了环境污染,表明当前中国产业聚集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大于环境正外部性;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最后,提出聚集区改善环境污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集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测度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2005—2015年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并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总体水平较低,地区之间差异显著;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倒U型直接效应,随着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影响效应由"协同"转变为"挤占";产业集聚的外部性会改变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进而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间接影响;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市场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无论是否存在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存量、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等的提升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得出应通过发挥产学研系统的联动作用、适度控制产业集聚水平和完善区域创新环境来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集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测度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2005—2015年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并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总体水平较低,地区之间差异显著;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倒U型直接效应,随着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影响效应由"协同"转变为"挤占";产业集聚的外部性会改变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进而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间接影响;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市场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无论是否存在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存量、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等的提升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得出应通过发挥产学研系统的联动作用、适度控制产业集聚水平和完善区域创新环境来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集聚外部性、环境技术效率与节能减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礼琼  李伟娜 《软科学》2011,25(9):14-19
利用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由专业化集聚带来的马歇尔外部性和由多样化集聚带来的雅各布斯外部性对环境及工业协调性的影响,试图寻求新的节能减排的政策着力点。研究发现: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都与代表环境及工业协调性的环境技术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会对环境及工业协调性共同起作用。建议政府积极利用这两种外部性正效应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8,(1):95-99
构建拓展形式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两阶段SYS-GMM方法,实证分析了以工业集聚和城市集聚为特征的经济集聚对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用水量之间存在以0.431位拐点的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只有当工业集聚水平超过这一拐点时,工业集聚对用水量才能显现出正外部性的抑制效应;城市集聚与用水量之间呈现为正"U"型曲线关系,城市的适度集聚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过度集聚则会产生负外部性的"拥挤效应",推动用水量的增长;人口规模、人均GDP、城镇化及技术进步均对用水量增长产生正向的驱动效应,而人力资本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则有利于抑制用水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型随机前沿模型,就环境规制等因素对清洁生产型产业2004—2010年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清洁生产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说明环境规制对清洁生产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有"度"的限制。与整个工业相比,环境规制对清洁生产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驱动效应更大。倒U型曲线具有更高的拐点,表明在不损害技术创新能力的前提下,政府对清洁生产型产业实施严厉的环境规制政策具有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数据,构建Super-SBM模型测度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而利用门槛面板模型,以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溢出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1)从效率值来看,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增长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严重,东部地区的效率值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2)从门槛结果来看,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溢出显著存在环境规制、产业集聚的“双门槛”效应;(3)从作用机制来看,环境规制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溢出的“挤出效应”逐步转为“激励效应”,影响由负变正且作用逐渐增大;产业集聚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N”型关系,仅当产业集聚水平跨过第二门槛时,影响显著为正;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和间接门槛作用,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仅表现为间接门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综合考虑技术创新、环境、能源的绿色创新指标体系,从空间外部性的视角,探讨产业集聚水平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并运用门槛面板模型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具有"U"型双门槛效应,集聚水平较低时,产业集聚抑制地区绿色创新;随着集聚水平的增加,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的负面作用逐渐减弱;当集聚水平跨过更高的门槛值时,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有激励作用。因此,应动态的处理产业集聚与绿色创新的关系,根据集聚水平的不同,制定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行业异质性视角,以2010年—2015年我国省级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为样本,将环境规制划分为正式型与非正式型两类,对比分析了沿海与内陆地区环境规制、行业异质性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1)从制造业全行业来看,正式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在沿海与内陆地区均显著为正;非正式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在沿海地区显著为正,在内陆地区作用不显著;环境规制强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在沿海地区显著为负,在内陆地区显著为正。(2)环境规制对高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作用在沿海地区显著为正,在内陆地区显著为负。(3)环境规制对高搬迁成本行业的技术创新作用在沿海地区显著为正,在内陆地区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12.
邓宗兵  李莉萍  王炬  曹宇芙 《资源科学》2022,44(5):1009-1021
探究不同技术水平下工业生态效率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是实现协同建设工业生态文明的基本前提。本文在考虑地区技术异质性的基础上,基于共同前沿理论,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区)工业生态效率和区域间技术差距,并从无效率根源和外部环境两个维度检验了工业生态效率损失根源和外部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共同前沿下的中国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值由2008年的0.589上升至2018年的0.603,依然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②中国地区工业技术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内陆经济区明显低于沿海经济区,其中5个内陆经济区与全国最优技术水平存在30.0%以上的技术差距。③无效率分解发现,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区为高管理无效低技术无效型,其余经济区及全国为低管理无效高技术无效型;30个省(市、区)无效率类型各异,但主要由技术无效率所致。④经济水平、环境规制、产业集聚对全国工业生态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外商投资有抑制作用;环境因素对八大经济区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明显不同,其中北部沿海区“波特假说”成立、长江中游和西南区“污染天堂假说”成立。本文可为探寻工业生态效率提升路径提供新视角,为协同建设工业生态文明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集聚外部性、异质性技术和区域创新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沈能 《科研管理》2020,41(8):49-59
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确立综合竞争力、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以产业集聚为研究视角,首先以2009-2013年30个省(市)的创新活动为研究样本,使用超效率共同边界函数测算了我国各省(市)的创新效率,然后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重点考察了三种集聚外部性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集聚外部性是影响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但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集聚外部性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显现出差异化特征,其中东部地区同时受益于马歇尔外部性、雅各布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但中西部地区仅从马歇尔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中获益。(2)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空间外溢效应对于创新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各组群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更为相似,所以,组群内部的省(市)呈现出明显的“俱乐部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4.
时乐乐  赵军 《科研管理》2018,39(1):119-125
本文基于2002-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以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环境规制强度和其他因素变化与否,只要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就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高强度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具有倒逼作用,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环境规制依赖于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的高低而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不同影响;市场化和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负向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显著。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规制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双重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乌赶  李青青 《科研管理》2019,40(10):87-95
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难以为环境规制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本文通过剖析环境规制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双重影响机理,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估计法测度三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均呈现先抑后扬的“U型”曲线关系;FDI、要素结构和研发投入显著促进企业生态创新,产业结构和教育投入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正效应。环境规制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间接作用受FDI、要素结构和研发投入影响,其中,环境规制通过FDI、研发投入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通过要素结构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产生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运用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时空修复理论、演化经济地理理论,从时间修复、空间修复两个视角由宏、中、微观三个维度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的关系展开理论构建及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非线性模型考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的U型关系,进一步创新性的使用历史维度工具变量(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中国古代城市城墙数据)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展开内生性检验识别,再运用门槛效应、调节效应模型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的结构变化点作用机制进行探寻。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与多样化发展呈现U型作用,说明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的产业升级高级化与产业多样化发展起到先抑制再推动的作用关系,当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发展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1 442项,会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第二,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的影响受到科学支出水平的约束限制,科学支出水平的提升能够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与多样化的边际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苏屹  李丹 《科研管理》2022,43(6):94-103
基于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域2009-2017年面板数据,在计算Moran I指数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省际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能源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表现为出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能源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多样化集聚对于绿色创新绩效全局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差异。最后,从增强区域间绿色创新活动联动、优化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完善监管和激励机制三方面,提出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分析了生产行为聚集所产生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环境下知识溢出以及聚集产生的竞争或垄断的环境下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专业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对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区域创新存在正面影响,多样化条件下知识溢出的影响为负,即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创新,倾向于布局在该行业的专业化聚集区,竞争对区域创新存在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创新在区域间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