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SI-ATRP)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于有序介孔氧化硅(MCM41)粒子的孔道内外表面,制得表面PMMA接枝的MCM41复合粒子(MCM41-g-PM-MA)。进一步利用增塑剂碳酸丙烯酯(PC)与所得的MCM41-g-PMMA共同对PMMA基聚合物电解质膜进行改性,通过溶液浇铸工艺制得PMMA基复合型聚电解质膜。着重考察了MCM41-g-PMMA填充比例、MCM41表面PMMA接枝以及温度等因素对上述体系离子电导率的影响。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高倍透射电镜(HRTEM)、小角X射线衍射(SAXRD)分析结果表明:PMMA已成功接枝于MCM41粒子的孔道内外表面。交流阻抗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表明:较改性前的MCM41填充体系,MCM41-g-PMMA填充的PMMA膜具有更优的离子电导率,同时具有更佳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2.
设法以简单的工艺实现低缺陷石墨烯的高效、规模化制备,对于促进其在聚合物改性领域中的成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一种低缺陷石墨烯的简单制备方法及其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复合改性作用。首先,利用超支化聚乙烯(HBPE)在氯仿中借助超声高效剥开天然石墨制得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分别与两种不同粒径的UHMWPE粉末进行溶液混合,经溶剂挥发和热压成型制得石墨烯/UHMWPE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广角X射线衍射技术(WA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所得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深入表征,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所得石墨烯结构缺陷较少,厚度5层以下,表面存在少量非共价吸附的HBPE,比例达0.39 g(g石墨烯)-1;通过所述复合工艺可制得具有隔离网络结构的石墨烯/UHMWPE复合材料,借助该结构,只需少量石墨烯即可有效提高UHMWPE的导电性能,其逾渗阈值仅为0.25 vol%(粒径60μm UHMWPE)和0.50 vol%(粒径25μm UHMWPE);相比小粒径UHMWPE粉末,由大粒径粉末所得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石墨烯导电愈渗阈值及更优的导电性能。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低缺陷石墨烯的高效制备及应用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首先在烯烃聚合后过渡金属催化剂Pd-diimine结构中引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基团,随后利用所得含ATRP引发基团的Pd-diimine催化剂(Pd-ATRP)依次引发乙烯配位聚合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超支化聚乙烯-b-聚甲基丙酸甲酯(HBPE-b-PMMA)二元嵌段共聚物。分别运用氢核磁共振波谱(1H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技术对所得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热重分析(TGA)就其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表面的非共价改性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所得共聚物HBPE-b-PMMA具有二元嵌段结构,借助其与MWCNTs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可显著提高后者在有机溶剂及PMMA熔体中的纳米级分散能力。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PEO LiClO4 Al2 O3及PEO LiClO4 碳酸乙烯酯 (EC)两种聚环氧乙烷(PEO)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SPE)薄膜 ,用不锈钢及铂两种惰性电极研究了聚合物电解质的交流阻抗特性 ,并对SPE/惰性电极的界面特性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等效电路 ,发现电导率的测定与采用的惰性电极有关 .而且交流阻抗谱图与所加交流扰动幅度无关 ,但与直流极化电势有关 .EC含量的增加对低频直线的斜率也有影响 .  相似文献   

5.
朱斌  王文楼 《科技通报》1989,5(4):25-26,30
对天然蒙脱石矿物进行离子交换及有机化改性,获得有机蒙脱石基的快己离子导体,它的结构特点是d(001)由原15A左右显著增长至18~21A,表明其层间阳离子结合着二至三层有机分子,它们的IR谱出现了典型的有机基团振动吸收带并相对有机液态分子吸收带波数发生明显移动。有机蒙脱石基快离子导体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室温下的电导率为10~(-3)—10~(-2)Sm~(-1),导电激活能在0.2—0.3eV范围,它作为固体电解质在固态锂、镁电池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2006年8月23日该项目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及下一步大型化DMTO工业装置的建设,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1开发背景和意义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相似文献   

7.
以钛酸四正丁酯(TB)为钛源)和羧基改性的SBA-15(COOH/SBA-15)及氯化铜经过溶剂热及焙烧处理制得Cu-TiO2/SBA-15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N2吸附脱附等对其进行了表征。以降解罗丹明B的实验研究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少量铜离子掺杂对二氧化钛的结构无影响,且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松脂为原料,酸改性膨润土为催化剂进行松脂直接歧化-裂解制备对伞花烃和松脂基生物柴油的研究。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原料质量分数计)和反应时间对对伞花烃得率和松脂基生物柴油酸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260℃、催化剂用量为10%和反应时间120 min,对伞花烃的得率为47.9897%和松脂基生物柴油酸值为0.46 mgKOH·g-1,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产品的收率和品质影响较为显著。松脂基生物柴油与O#柴油调和后低温流动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向碳纳米管接枝"方法将聚乙二醇(PEG)接枝到多壁碳纳米(MWCNTs)的表面,合成PEG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PEG-g-MWCNTs)。通过FTIR,TEM,TGA,XPS等手段表征了接枝前后产物的化学结构。证明PEG以共价键的方式成功接入碳纳米管表面,PEG的接枝率为14%。以PEGg-MWCNTs作为固定相,采用溶胶-凝胶(sol-gel)的方法制备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利用该柱成功分离了醇,烷烃,二甲苯的异构体。同商品PEG 20M毛细管色谱柱比较,PEG-g-MWCNTs色谱柱具有更强的保留能力和更好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PMEO_n/PSHMLi 系共混络合物的凝聚态结构和导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合成了甲基丙烯酸齐聚氧化乙烯酯(MEO_n)和甲基丙烯酸已磺酸锂(SHMLi)两种单体,基于这两种单体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单一锂离子导电性的共混络合物;讨论组分聚合物结构,极性基、制样方法等因素对共混络合物凝聚态结构和锂离子导电性的影响;通过在位聚合法制备了室温下锂离子电导率为2.5×10~(-6)S/cm 的共混络合物.  相似文献   

11.
在磁性Fe3O4纳米粒子存在下,利用烯烃聚合后过渡金属催化剂α-二亚胺钯在温和条件下催化环戊烯原位聚合,通过聚环戊烯(PCP)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原位异相成核结晶,成功获得一系列PCP包覆磁性Fe3O4纳米粒子。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技术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CP已成功包覆于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所得复合型磁性纳米粒子仍具有较好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矿物掺和料(矿粉、硅灰、微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复配,通过矿物掺和料优化胶凝材料颗粒级配,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释放出孔隙水,改善流动性;利用矿物材料的减水效应和滚珠润滑效应,降低混凝土黏度;同时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提高混凝土浆体的黏聚性解决自密实混凝土的离析、泌水以及表面浮浆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天然硅藻土由于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孔隙丰富、比表面积巨大、吸附能力强,在含Pb2+等重金属离子的污水处理中脱颖而出。但由于天然硅藻土呈粉体状、杂质较多,容易流失和堵塞吸附器,且再生困难,使得硅藻土在含重金属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而必须实施功能性改性。目前国内外科技人员对于天然硅藻土的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柱撑改性、无机改性、有机改性和包括擦洗法、焙烧法、酸改性在内的常规改性等四类方法,但大多着眼于改善硅藻土的物理构造,而忽视了硅藻土的吸附机理,存在着吸附机理研究与改性研究严重脱节的现象;最新的研究以天然硅藻土为主要原料,同时添加造孔剂(超细碳粉)、粘结剂(水玻璃)、烧结助剂(膨润土)等,借助烧结工艺获得新型改性硅藻土,通过对新型改性硅藻土的性能/结构表征与对Pb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制探讨实现了吸附机理研究与改性研究的统一。认为应将理化特性、吸附机制研究和改性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改进和完善天然硅藻土的改性技术,最终形成系统的硅藻土改性与应用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讲述了TiO2的一些常用制备方法。致力于提高纳米TiO2的光催化活性、揭示掺杂改性的作用机理。针对目前光催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诸如TiO2光催化量子效率低、吸收利用波长范围有限等问题,使用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元素通过湿溶液浸渍法对纳米TiO2进行了掺杂改性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测试手段对各种改性纳米TiO2进行物性表征。通过掺杂离子降解溶液中的染料罗丹明B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离子注入表面改性是近期迅速兴起的一门新型表面技术.通过离子注入可以改变基体表面的机械性能和其它性能.GCr15钢是常用的航空轴承用钢.利用硼离子注入GCr15钢来探讨该钢表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试验所用GCr15钢的主要合金成分为0.98%C、1.50%Cr.试样制备之前先进行淬回火处理,然后经过粗磨、细磨、抛光、酒精擦拭后进行硼离子注入.离子注入能量80KeV,剂量为5×10~(16)~5×10~(17)B~+·cm~(-2). 对GCr15钢硼离子注入表层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的测试表明,GCr15钢表层的显微硬度随注入剂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最大的提高量可达56%;表层的耐磨性由于硼离子注入而显著增加,以磨损失重量对比,离子注入最大可使其下降2倍,磨损类型亦由粘着靡损向较轻  相似文献   

16.
苟恒通  张燕 《科技通报》2020,36(4):136-142
针对水中微量环丙沙星抗生素,运用金属掺杂方法制备了能够高效去除水中微量环丙沙星污染的改性介孔分子筛吸附剂Al-SBA15,实现了低投加量下快速吸附(短吸附平衡时间),通过SEM、TEM、XRD、BET等手段详细分析材料理化性质,研究了材料对水中微量环丙沙星吸附效能、过程与机理。Al-SBA15比表面积为499. 04 cm~2/g,平均孔径为11. 09 nm,平均孔容为1. 25 cm~3/g,是一种含有大量均匀介孔孔道的介孔材料。在环丙沙星浓度为100μg/L时,最佳材料投加量为0. 02 g/L,60 min吸附后,环丙沙星去除率在90%以上,相比去除环丙沙星的的其他吸附剂,其所需的投加量更少,吸附平衡时间也更短(30 min左右即基本达到平衡)。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证明吸附过程是一种单层化学络合反应。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的。溶液p H值显著影响吸附剂对环丙沙星的吸附,最佳的p H为5. 0~7. 0。水中共存阴阳离子对吸附有一定影响。吸附机理为AlSBA15表面铝与环丙沙星形成较强络合作用,同时受到静电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石墨烯因为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已成为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采用Hummers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G0),通过异氰酸苯酯对GO进行有机化改性得到能够在DMF中均匀分散的石墨烯材料,将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材料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到聚脲材料中得到聚脲/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红外、透射电镜等对氧化石墨烯以及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iGO)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多以单片形式存在,经异氰酸苯酯改性后能够较均匀的分散在DMF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TEM等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发现改性后氧化石墨烯片层能够较均匀的分散在聚脲基体中,均匀分散的氧化石墨烯片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聚合物基体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耐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蒋晓璐  周密  钱欣  陈枫 《科技通报》2012,28(3):110-114
聚酰胺-胺(PAMAM)类树状分子是一类高度支化、具有特定三维结构、分子尺寸和构型高度可控的树枝状大分子,独特的分子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使之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迅速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采用发散法合成PAMAM,改性PAMAM后得到端基为羟基的PAMAM-OH,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到PAMAM-OH上,形成树枝状-星型聚合物PAMAM-PCL.用核磁氢谱、红外光谱、凝胶色谱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偏光显微镜及DSC对其进行性能表征,PCL链段的结晶性受到较大程度削弱.这类精细结构的共聚物由于其组成部分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因而可以在生物材料中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尿素与氯化胆碱的低共熔点液体同时兼做溶剂和模板传递剂,在离子热体系下合成了InF2 2(NH4)3.采用同样的低共熔点液体在水热条件下不能得到相同的产物.产物晶体参数如下:C2/c(No.15)空间群,a=13.799(3) ,b=5.091(2) ,c=16.094(3) , β=112.942(16)°,V=1041.2(5) 3 and Z=4; R1=0.0582,wR2=0.1589. 在产物结构中,In八面体与P四面体形成四员环,顶角相连形成链状结构.客体铵分子填充于链与链间的空穴中,通过氢键与骨架中的F原子,P—OH和 P O 基团作用,链与链间靠范德华力吸引进而形成层状结构.产物进一步通过粉末XR, EDX, IR, XPS和TG/DTA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热法制备尺寸均一、单分散性良好的β-硫化汞超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系统研究汞离子(Hg2+)和半胱氨酸配比、反应温度等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同时,β-硫化汞超球在较宽波长范围内(200~900 nm)均产生很强的吸收.在室温标准太阳光下对材料进行的光电测试结果表明,短路电流密度0.12 mA· cm-2,开路电压0.40 V,填充因子4.4%,转化效率0.21%.这预示该类超球在新型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