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软科学》2021,(2):109-115
以资源基础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为基础,通过对252名一线服务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信息共享和吸收能力在顾客参与对员工服务创新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与调节作用,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表明:顾客参与不仅能够直接正向影响员工服务创新行为,还通过信息共享的中介作用间接正向影响员工的服务创新行为;吸收能力不但能够正向调节信息共享与员工服务创新行为间的关系,还增强了信息共享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将提高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作为研究目标,根据对上海浦东软件园、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以及西安软件园内2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437名员工的调查数据,以知识管理视角,探究组织学习、知识共享、吸收能力与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间的关系,并重点分析知识共享和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提高服务外包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知识共享水平和吸收能力可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中吸收能力和知识共享在组织学习与创新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且吸收能力在知识共享对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邹波  张巍  王晨 《科研管理》2019,40(1):32-41
吸收能力是如何从个体层次上升到组织层次的,一直是理论关注的焦点。与既往研究采取相对静态的解释视角不同,本研究基于个体间互动的视角,提出个体间知识共享是由个体吸收能力向组织吸收能力演化的中介变量,通过运用275家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本研究部分证实了这一假设。同时,实证结果还表明,知识交流平台和组织共同愿景正向影响个体间知识共享绩效,组织决策集中化程度负向影响组织吸收能力。本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由个体吸收能力向组织吸收能力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结论对于指导企业提升吸收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的跨国技术并购能否提升技术绩效尚无定论,文章旨在提出并验证并购后企业技术绩效提升的关键在于吸收能力。首先建立了国内并购企业和国外目标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其动态进化稳定策略是"贡献-贡献"和"不贡献-不贡献"。知识流动动力机制分析表明,吸收能力对该演化博弈的均衡有关键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说:企业吸收能力是知识整合、技术提升的关键,企业吸收能力越强,并购后的技术绩效越好。然后以2004-2009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跨国技术并购的事件为样本建立了泊松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证实了如上假说。这一结果刻画了并购后的知识共享机制,证明了吸收能力是中国企业通过跨国技术并购提升技术绩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研究两寡头IT企业之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及策略问题.模型分析IT产品的网络效应、企业对知识产出吸收能力及知识产出规模报酬对共享企业最优技术知识投入水平和均衡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a.当知识产出规模报酬不小于0 .5时,提高技术知识产出吸收能力或者IT产品网络效应都会阻碍企业知识共享;b. IT产品的网络效应的增加能够提高企业的均衡利润.  相似文献   

6.
戴勇 《软科学》2008,22(4):118-121
提出一个通过让成员企业参与利润分配的激励方案的设定,来解决对于核心企业与成员企业间在信息协调行为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有效地降低了代理成本,保证了利润分配的准确。  相似文献   

7.
利用扎根理论,以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代表性企业——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柴油机技术演化路径为背景进行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研究发现,先前知识和经验、知识源属性和创新网络影响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在技术相关领域不同平台中的潜在吸收能力,而研发投入、内部组织管理、个体学习、组织学习机制因素则影响其实际吸收能力。这些影响因素使得企业获取的外部知识通过个体内化为个体隐性知识,进而通过交互共享为企业整体的隐性知识,并最终整合成为企业内部新的显性知识,通过显隐性知识的转换过程体现了吸收能力作为一种动态能力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的企业吸收能力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艳秋  王向阳  靖续迪 《情报科学》2008,28(11):1622-1629
在对企业吸收能力内涵、构成等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人才市场供给、企业知识共享、新技术利益驱动、技术溢出、竞争机制以及生产要素供给的变化六个方面对企业吸收能力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知识获得、知识消化、知识转化以及知识利用四个层次对企业吸收能力进行剖析,揭示企业吸收能力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
纵向合作研发联盟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在纵向合作研发联盟中,如何通过利润分配和技术分享相结合的方式,激励下游企业放弃隐藏信息行为.发现,上游企业应给予下游企业相同的技术分享比例且技术分享比例随着下游企业间的能力差距的增大而减小;同时给予能力较大的下游企业更多的利润分配比例,以此促使下游企业在自利行为驱使下真实显示自己的私人信息,促进联盟成功.  相似文献   

10.
集群供应链是产业集群背景下新兴的供应链模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作为企业的核心生产资料,是影响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的发展,对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建立了集群供应链中横向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路径和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企业特质。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主要受共享成本、共享风险、边际效益,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量,激励系数和惩罚系数7个企业特质的影响;降低共享成本和风险,提高边际效益、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共享量,引进激励和惩罚机制能够提升集群供应链中企业选择进行知识共享的意愿。  相似文献   

11.
知识集成能力及其构成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和界定了知识集成能力的概念,探讨了知识集成能力构成要素:关系资本、知识共享水平和吸收能力,在此基础上,对77家知识型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知识集成能力与关系资本、知识共享水平和吸收能力均成正比例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篇文章在提出当前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客观必要性的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缺乏必要的社会氛围和有效的测评手段;企业的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备;企业的知识共享水平低,信息和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差;企业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3.
知识治理有助于企业挖掘知识资源的价值,对知识共享以及员工创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对336名企业员工的调查数据,本文从员工认知的视角,实证研究了知识治理、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以及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在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知识共享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但对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果不仅对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启示,同时对我国企业的知识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将区块链理念引入制造企业信息共享管理中,探求一种新的企业基础信息共享模式,试图解决目前典型制造企业基础信息共享模式中存在着跨部门信息协同一致难和相互信任难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目前典型传统信息共享模式的缺陷,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征并解析信息共享文明,构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新型制造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文明模式,并给出系统框架和运行流程。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成员间知识共享行为演化博弈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长利  周剑  兰鹰 《情报杂志》2012,(3):138-144
为了研究供应链成员间知识共享行为,在分析成员企业不同选择策略收益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变途径进行了探讨。根据成员企业收益的不同,博弈共有四种情形,而最终的知识共享稳定策略只有两种。研究发现:降低共享成本与风险、提升知识吸收能力与合作效应、加大知识投入量以及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促进供应链成员企业知识共享,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具有内生技术共享的合作研发决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泽慧  胡其英 《科研管理》2006,27(5):45-52,16
本文通过将研发投资和产品生产视作相互独立的变量、引入虚拟局中人以揭示合作动机,同时去除企业的事前对称性假设,得出与传统的研发合作策略研究不同的结论。本文发现具有下列特征之一的企业更倾向于合作研发:较高的市场份额,较高的边际成本节约、较大的风险规避度、较强的吸收能力,较高的边际吸收能力、未来市场的领导者;或者企业面临下列市场处境之一时,也具有更大的合作可能性:较高的技术共享水平,较弱的未来市场竞争。总之,合作企业的研发投资变化方向取决于假定投资增加后自身β-定产边际成本节约的变化(合资中)或总体的β-定产边际成本节约的变化(技术共享联盟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是:企业先验知识、研发投入程度、员工培训与制度支持、企业变革态度、外部支持,将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分为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两个维度,并研究了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上述五个影响因素与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都显著正相关,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实证分析结果为指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知识管理、提高知识吸收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结合知识基础观和吸收能力理论,探讨关系学习如何通过知识探索影响企业的产品创新性,以及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312家企业的调研数据,综合运用层级回归和Bootstrapping等综合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关系学习通过知识探索影响企业的新产品创新性;此外,潜在吸收能力能强化关系学习与知识探索间的正向关系,而实际吸收能力能增强知识探索对产品创新性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红强  谭屹然  石柱鲜 《现代情报》2011,31(4):116-117,120
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的结合可以解决企业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委托代理博弈问题,本文对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建立信息不对称下的委托代理博弈模型,提出了博弈的均衡解:将信息市场化,即将信息作为一个生产要素参与利润分配。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文献信息的灰色度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金 《情报杂志》2002,21(7):51-53
根据图书馆文献信息灰色度的特征,揭示了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在网络时代中一些图书馆文献信息灰色度加深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原因,指出图书馆只有更新观念、配置先进设备和引进信息技术、转变管理模式、提高工作人员对文献信息的吸收能力和处理能力,共建共享文献信息资源才能降低文献信息的灰色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