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SCI与科研成果评价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SCI评价标准作为评价科研成果的一种标准,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分析SCI评价标准的应用情况入手,探讨SCI自身的局限性、过度强调SCI评价标准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合理地利用SCI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如何客观评价SCI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内流行用SCI标准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SCI论文成为评价一个单位、一个研究人员基础理论研究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同时,有些单位在奖励科研成果时,也对SCI论文给予了较高评价。可是针对SCI论文,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SCI论文水平并不一样,不是所有SCI论文的水平都非常高。本文试图给出我们在评价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时,如何正确使用SCI标准,并对因SCI标准的滥用给我国基础理论研究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科研成果的学术评价过度依赖EI/SCI/SSCI数据库平台或国外其他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其弊端有可能影响到国家安全。我国应该尽快建立起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的科研成果的学术评价标准,实现国内的科研成果评价、展示的自主化,建立自主研发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打造完全属于中国的优秀学术科研成果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4.
如何正确使用SCI标准评价基础科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SCI论文成为评价一个单位、一个研究人员基础理论研究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同时,有些单位在制定科研成果奖励时,也对SCI论文给予较高奖励。对SCI论文应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SCI论文水平并不一样,也不是所有SCI论文的水平都非常高。据此,试图给出在评价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时,如何正确使用SCI标准,并对SCI标准的滥用给我国基础理论研究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如何评价SCI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悟生 《情报杂志》2003,22(3):107-109
从SCI简介、SCI与科学研究、SCI与科学评价、使用SCI评价科研成果应注意事项等方面综述国内科学家对SCI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SCI在评定科研成果中的局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SCI成为我国科技界包括众多高等学校评价科研成果和个人科研水平,进行科研奖励和职称评聘的重要参考依据。由于SCI本身的特点和功能局限,必然造成这把“评选尺度”在应用上的局限和偏差。正确认识SCI在评价科技成果中可能产生的局限性,对于公正、客观、全面、准确的鉴定科技成果,避免由此产生的偏差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宋艳辉  朱李  邱均平 《情报杂志》2022,41(2):190-197
[研究目的]以“唯SCI”“SCI至上”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使大量的科研成果外流,对我国科研创新发展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在“破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背景下,旨为我国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评价体系提出正确的思路,使之回归到科学的发展轨道上来。[研究方法]首先回顾并梳理了我国科研评价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其变迁机制,并从SCI论文的资助效益、流向现状、被引用次数三个维度分析了目前唯“SCI至上”的科研评价导向造成科研成果流失、国内学术期刊质量无法提升、国外知识垄断加剧等不良影响。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可视化分析了“科学网”上科研评价的专家评论信息,进一步提出了3个方面的科研创新思路:打破“以刊评文”“奖励驱动”的现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完善科研评价制度。[研究结论]认为科研评价的重点应聚焦在科学研究的“本质”,回归科研评价的“初心”,以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的,实施评价多元化,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报》网络版经验介绍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SCI的创建及发展;综述了SCI在国家间的科研能力比较评价,期刊订购与剔旧,期刊评估及热点研究追踪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认为SCI在科研成果评价中的使用应适度,慎重;并认为高学术水平稿源的缺乏,国际化程度低及作者引证行为中的“马太效应”是我国科技期刊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SCI与高校学报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CCI引进我国后,给高校各学科评价,包括高校学报评价带来了客观、量化的标准,对高校学报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着高校学报工作的发展;但是引文行为的复杂性、SCI在地域、语种方面的不足,也给运用SCI评价高校学报带来了一些局限。针对我国学术期刊(包括高校学报)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SCI的评价方法,探索并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期刊开本、刊脊名称等应当规范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美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周边国家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将SCI用作科研绩效评价工具的一些具体情况,指出科研人员的语言偏好导致非英语论文在评价中处于不利地位,是用SCI作评价工具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但只要坚持同类相比的原则,用SCI辅助进行科研绩效评价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SCI检索系统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具体国情,从SCI的论文收录和引用率2个方面分 析了采用SCI检索系统进行科研绩效评价的优点及其局限,并提出了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刍议SCI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SCI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检索系统之一,涵盖了数千种国际性权威科技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和引文的数据信息,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使用SCI作为科研绩效评价工具。SCI进入中国后,我国许多科研机构、大学管理部门也同样把SCI作为我国科研绩效评价工具,推进了我国科研事业发展。但SCI自身也有其局限性,过分依赖SCI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有关科研管理部门采用SCI作为科研评价工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论述我国台湾生物学科基金项目评审中关于申请入学术业绩定量化评价方法。这一方法的评价指标中,不仅包括学术论文,也包括非学术论文(专利、成果转移等);在学术论文指标中不仅考虑scI论文,同时也考虑了非scI的其他论文(包括台湾岛内的期刊)。这一方法不但可以相对全面地考核科研人员的业绩,而且可以克服优秀学术论文“外流”的现象,促进本土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的提高。这一方法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科研评价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蔡筱青  黄海 《现代情报》2012,32(1):97-101
2010年SCI共收录中山大学教师论文2816篇,其中以中山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SCI非医学类论文共有917篇,分布于750种期刊上,平均影响因子为2.072,是历年的新高。通过分析中山大学2010年SCI收录论文的情况,从如何合理使用SCI评价功能,如何提高SCI论文的被引率以及投稿技巧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錡  张光红  朱星 《科研管理》2002,23(6):113-119
本在回顾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对收入科学引索引(SCI)的期刊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大陆被SCI收录期刊的现状和北京大学理科发表论的情况。统计计算表明,北京大学1998年和2000年SCI期刊论的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1.21和1.35。在一些基础学科,如化学、物理类,北京大学发表论的SCI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国际平均值接近,而其它学科尚有较大差距。北京大学将鼓励科研人员在注重论质量的前提下,在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研究论。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与科学评价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邱均平  嵇丽 《科研管理》2003,24(4):22-28
本文对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的评价功能和机理、评价的可行性与局限性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美国SCI在我国科学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以帮助人们了解和正确认识SCI,从而对SCI的科学评价作用进行合理的定位,促进我国科学评价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SCI论文数据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中国(含台湾)SCI论文发展的历程,对中国SCI论文的产出、引用、所有涉及学科现状及各省级行政区SCI论文发表情况等进行剖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我国SCI论文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目前已经进入平缓发展阶段;(2)我国已成为SCI产出大国,涌现出了很多高质量论文,但论文总体质量偏低;(3)中国大陆不同区域人均SCI论文产出以及单位GDP产生的论文数量存在不平衡性。对所得出的相关结论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校跨学科科研评价方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易佳 《现代情报》2010,30(2):15-17,20
利用SCI的文章收录数量或被引频次这两组绝对数据来评价高校科研论文情况是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但当进行跨学科比较分析时,该方法存在严重的不足。本文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为例,探讨了一种深化利用SCI数据的分析方法,采用基于基线的相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能在跨学科分析的情况下更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而该方法同样适合于对其他数据库的论文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