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钒铬废渣和含重金属氨氮废水是钢铁、有色和电池等涉重行业产生的典型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处理技术缺乏,已严重危害环境并制约相关企业正常发展。“工业钒铬废渣与含重金属氨氮废水资源化关键技术和应用”项目紧密结合重金属和氨氮等重点污染物减排和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的重大社会需求,在国家863、水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资助下,针对我国量大面广的钒铬废渣和含重金属氨氮废水,发明了钒铬伯胺萃取分离、药剂强化热解络合-精馏、钒铬废渣高值化清洁利用与污染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了新型伯胺萃取体系,研制了热敏易乳化有机相反萃装备、高效脱氨精馏塔等关键大型设备,集成上述原创性关键技术与设备建成世界首套万吨级钒铬废渣高效清洁利用示范工程和含重金属高浓度氨氮废水资源化与无害化示范工程,并推广到稀土、钼、镍、铌钽、锆等行业,建成稳定可靠的废水处理示范工程20套,源头消除重金属和氨氮污染的同时实现了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的煤制油、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3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3项技术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分别采取了"一条龙"模式、"联合开发体"模式和"金三角"模式整合社会资源,跨越了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鸿沟,成为我国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典范。文章回顾了3项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历程和技术转移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今后技术转移转化的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然生态对于资源、能源供给的有限性、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和人类发展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性问题,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的资源能源人均保有量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制造业的技术相对落后,人均消耗很高,工业废弃物单位产品、单位GDP造成的工业浪费和农村非生态型农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能源环境难以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成为唯一的选择。〈br〉 作为我国绿色过程工程研究领域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懿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提升和循环经济建设。她长期从事资源--材料物理化学与环境化学研究,开创了资源材料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交叉综合研究的新方向,开拓了清洁工艺-绿色化学化工过程研究新方向,主持了我国首个清洁工艺国家项目,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的亚熔盐高效清洁反应/分离新系统和绿色新过程已拓展为处理多种资源的普适性新理论和平台技术。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8,(6):5-5
被称为21世纪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基本工具的新型酶催化剂技术在清华大学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邢新会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根据酶催化的工业需求,在我国首次提出了智能多功能酶的概念——通过化工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产生的具有快速监测和过程集成与控制功能的酶,并根据此概念,率先研制成功了智能多功能肝素酶的生产及其应用技术。目前,经过半年以上的小模生产性试验证明,智能多功能肝素酶能够有效用于制备低分子量肝素,该方法工艺过程简单、清洁、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5.
蒋春跃,男,博士,教授,1958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1977年参加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进入浙江工业大学化工系本科学习,先后在工矿企业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1997年6月于浙江大学化工系聚合反应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1999年12月,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后工作期满出站,工作于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2001年8月,至浙江菲达科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任总工程师;期间曾赴欧洲ALSTOM公司作短期的访问学习;2002年度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入选人员;2004年至浙江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化工与材料科学,极端环境下的过程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双碳”目标为化工行业低碳转型提出了挑战,清洁能源将逐渐替代化石能源成为能源供应主体,化工过程电气化成为必然趋势。但以风力和太阳能为主体的清洁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而化工过程无论是“供能”还是“撤能”,都必须保障全过程的连续、稳定和安全。因此,如何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热电供应与化工生产过程的灵活匹配和稳定衔接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难题。以太阳能塔式发热/电为例,将供能系统与原油催化裂解、化学品生产相集成,需重点开发高效储电/储热材料及系统、换热器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电、热负荷协同调控系统,实现“产-储-调-用”全链条的能量高效利用和智慧化管理,为未来低碳负碳化工过程提供新范式。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07,(12):4
电镀品生产、皮革工业生产、许多合金的生产都离不开铬。生产铬化合物带来重污染的世界性难题如今被打破。近期,中国科学院组织专家对“万吨级铬盐清洁生产技术优化集成与标志性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定: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懿院士和李佐虎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在重化工铬盐行业首次实现了“清洁生产”和铬渣的零排放,铬的工业回收率达到98%以上,比传统工艺提高了20%,较国际上最先进的无钙焙烧技术提高8%~10%,能耗下降了20%。  相似文献   

8.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因此如何实现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利用,成为科学家、产业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煤炭燃烧释放热能满足了我国约65%的发电生产需求,也为钢铁、建材、化工等工业领域提供热能,但同时也释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等有害污染物,造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因此实现占煤炭燃烧总量90%的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利用,是当前我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的"卡脖子"问题,工业领域煤炭高效清洁燃烧利用技术亟待根本性革命。文章综述了我国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利用技术现状,提出了只有发展在燃烧过程中大幅度抑制氮氧化物(雾霾的"元凶")生成的变革性技术,再结合尾部烟气净化技术的应用,才能经济地实现常规燃煤污染物的超低排放甚至近零排放,达到甚至低于天然气排放水平,从而为工业领域煤炭高效清洁燃烧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根据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化研究的需要,于1996年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与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联合申请成立的国家级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负责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的建设.于2000年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验收。  相似文献   

10.
正青海省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青海大学,于2016年1月获批建设,2018年通过验收并获得优秀。实验室立足青海省情和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着眼于清洁能源战略与电网规划、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控制、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消纳调度和太阳能高效综合利用,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积极开展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体制机制的设计、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关键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