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隽武 《科学生活》2014,(1):38-41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一些实验和测试证明,用自律的方法改变自己,效果是很有限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努力地做出持久的改变,使自己习惯成自然呢7心理学家们认为,认知重建,是造成改变的渐进方式,而某种灵光乍现的体验,是造成改变的快捷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情景一:"哇,老师,我们真的能从樟树落叶中提取出驱蚊用的精油吗?""这都是些什么器材,这么有趣。""原来制作一份精油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啊,看来当科学家也不容易啊。"科技社的成员正在进行樟树落叶精油提取实验,"玩"得不亦乐乎。情景二:"今天中午招收环保志愿者,请同学们及时报名。""老师,还有志愿者的名额吗?没了啊,好可惜啊,明天还有吗?我一定要早点来。"学校的小志愿者们拿着工具,戴着帽子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还有更多没有机会参与的同学期待着下次的  相似文献   

3.
惩罚的快感     
我们常常冲动地想要给欺骗自己的人,或者是不守纪律的家伙一点教训,即便看起来这种惩罚行为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这种感觉从何而来?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对违规者施加惩罚至少可以使大脑获得一种愉悦。科学家们找来一些志愿者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当志愿者A对志愿者B施加惩罚的时候,A的大脑里一个与愉悦感或者满足感相关的部位被激活了,这说明实施报复性惩罚的冲动与大脑的愉悦存在联系。当人们决定实施惩罚的时候,他们期望获得满足。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当惩罚真正实施时,惩罚者未必真的感到满足,因此所谓“惩罚的快感”只是一种大脑预期…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可能都背地里骂过某人、对某人做过恶作剧等等,但是你记得你曾经做过这些事吗?美国西北大学和哈佛商学院的心理学家通过2100名志愿者参与的9项实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与自己曾经做过的积极向上的事相比,人们往往记不清自己曾经做过的不道德或让人不愉快的事,即使是自己读了一个以第一人称写的做坏事的故事,志愿者对故事中涉及到做坏事的情  相似文献   

5.
科学灭罪法     
用物质植入和药物控制人的行为,可减少犯罪对犯罪原因的探索、长期以来几乎成了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们最感兴趣的课题,而自然科学家则很少涉足这个领域。  相似文献   

6.
正1、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每当人们回忆一件事时,大脑都会通过整合多种信息对记忆重新进行加工——有可能是你当下的情绪、活动、身处的环境、吃的食物等等。2、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学者发现,当人们试图回想一件事时,也会对记忆造成伤害。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为志愿者提供了一集电视连续剧,剧中有一段描述犯罪分子用针做武器实施恐怖袭击的剧情。而后,一部分志愿者被要求在心中回忆恐怖袭击的武器,另一部分志愿者则什么都不需要做。  相似文献   

7.
逮捕彩虹     
DIY?Doityourself!“DIY家庭实验大挑战”开锣喽!亲身探索世界的奥秘,你还在犹豫什么?!炎热的夏天给我们带来闷热的雷雨天气和绿油油的草地,小诺贝尔给你带来为期一周的实验活动!这些实验所用的材料大多是家庭必备用品。有些实验你完全可以独立完成,有些实验你需请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帮助。请仔细阅读我们的实验说明,并做好实验记录。耐心、细致是你成功的关键。好了,未来的科学家们,开始行动!  相似文献   

8.
我是个心理学家和大学教授,每年秋天要给学生们讲一门改变他们很多人一生的课——这不是必修课,没有固定的教材,但我却愿意为此费尽心机。其中,我必定讲到成功人士都具备的六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尚晗之  金明鸥 《科教文汇》2014,(29):227-228
从康德义务论的角度针对动物保护志愿者拦车救狗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志愿者的这种行为不符合康德的善良意志,并且违反了绝对命令,是不道德的行为。志愿者应采取合法的方式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上,我们总不可避免地犯一些错误,给周围的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为了弥补我们的过失,我们经常被教导,这时应该向对方道歉。可是,道歉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心理学家对道歉的行为研究得越多,就越是发现,道歉这种行为比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社会行为心理学家都十分肯定地认为,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在内, 都不具有像蚂蚁、蜜蜂一类社会性昆虫天生的协作性。然而,在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地区,却生活着一种长相怪异、习性奇特的哺乳动物——裸鼹鼠,它们的行为使这些专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这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I0014-I0015
[导读]“pad kid poured curd pulled cod”,麻省理.5-大学的心理学家Stefanie Shattuck—Hufnagel说,当志愿者尝试说这段绕口令的时候,有些人完全张不开嘴了。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由需求引起的,而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这就告诉我们,如果能诱发人的需求,并使人看到满足需求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就可以激励人的行为,从而达到提高人们工作积极性的目的。所以,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激励,就是如何激发鼓励  相似文献   

14.
疤痕完全消失,肌肤重新再生,在过去是完全办不到的事,而今天陈旧性疤痕部位肌肤的重新再生,预防新的受伤创面和手术切口疤痕的产生的成功事实,打破了“受伤创面和手术切口愈合后必然产生疤痕的陈旧观念。取而代之的是“陈旧性疤痕可以重新再生新的肌肤,并且没有皮肤色素差和痕迹的事实”,改变人们原有的观念和医务工作者的认识,为了证实疗效的真实性、可靠性,我们将纯中药配制而成的“青年158除疤还原液”在除疤还原肌肤原貌方面的体会,结合徐荣祥教授“组织器官的原位再生复制”的基础理论,做以下阐述:一、认识疤痕受伤的创面和手术切口的…  相似文献   

15.
《世界发明》2003,26(4):38-38
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的心理学家们聚焦于研究“悲伤”。而现在,一场强调人的优点而非弱点的“积极心理学”运动正在蓬勃展开。心理学家们正在努力弄清楚人们快乐的动因,这已成为现时心理学家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他的《真正的快乐》一书中,对“快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观点受到普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金秋科苑》2012,(5):44-46
上海市某老鸭粉丝店因食用油进货不规范而被食品安全志愿者两次登门劝说整改,志愿者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明其中的利害,“万一有纰漏,你们无法追踪油源,承担了太大风险,得不偿失。”店主闻听惊出一身冷汗,表示立即整改。当食品安全志愿者第三次上门时,该店已规范了食用油的进货,店主连连致谢:“你们是真心为我们好,真谢谢你们!”  相似文献   

17.
马志国 《百科知识》2023,(19):24-27
<正>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助人为乐是道德高尚的表现,然而,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具体的助人行为并非都是道德范畴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助人行为中,也有非道德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那么,影响助人为乐的非道德心理因素有哪些呢?非道德心理之一:彼此的相似程度在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他在越南问题上的立场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心理学家彼得·苏菲尔德和他的同事们觉得这是很好的机会,可以利用抗议活动对助人为乐行为进行一次“秘密”研究。于是,在同一次抗议活动中,他们做了两次心理学实验。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新时代》2009,(1):9-9
“有些建筑我们得请心理学家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吴良镛对近几年中国城市“畸形建筑”频出的现象幽默地说,他认为大型建筑工程还要以实用、经济、安全为前提,不能只追求新奇特别,作“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  相似文献   

19.
龙学锋 《百科知识》2014,(18):29-29
正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很多情绪,如贪婪、嫉妒、暴躁等都与大脑有关。贪婪与大脑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国际期刊《行为神经科学前沿》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报告称,当人们宁可牺牲道德准则去追求财富时,大脑左侧额下回稍上方的一小块区域起到了关键作用。该研究小组发现,受贿金额越多,受贿行为对大脑的刺激就越大。志愿者被安排在核磁共振成像机内,以记录他们的大脑活动。志愿者被询问是否接受金钱,然后按下"是"或"否"的按钮。研究人员发现,  相似文献   

20.
张海霞 《科教文汇》2013,(14):193-194
从研究课题、方法、指导思想、实践者心理学内部自始至终分裂,没能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导致心理学今天的道路看似迷茫没有归路。直到科学心理学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的时候,心理学家们才再一次重新审视人文主义心理学的价值所在,心理学家们应该立足于人本身构建一种注重质的研究也注重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