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今世界,信息网络日益强大,网络环境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日渐深远,值得学校、社会和家庭引起重视,并且加以正确引导。本文根据网络环境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提出有效的对策来减少网络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养成正确、健康上网的好习惯,让网络真正服务于学生。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小学生运用互联网的偏差,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相应的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便成为摆在所有信息技术课教师面前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的娱乐功能,强化守法意识和自律能力,培养信息辨别能力,努力规范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3.
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正确行为的形成既依赖于正强化,又依赖于负强化。我们教师可运用强化的方式创设激励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本文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强化技能的一般流程、应用的主要形式、功能和注意方面等角度阐述强化技能是数学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能起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行为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现有的高校网络引导力度不够、监管制度不完善是造成当代高校大学生种种网络问题的重要原因。分析大学生上网动机、网络使用习惯及网络思维、网络行为特点对于高校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情况与普通院校相较有所不同,在网络使用问题上亦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创新理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政府作为创新行为的“助推器”,有必要通过培育企业家精神、建立创新网络以及促进社会资本形成等方面强化企业的创新行为:而企业作为创新行为的主体,则必须正确面对以及科学处理企业的创新所带来的各种冲突。  相似文献   

6.
创设美好校园,让学生形成阳光般的心态,健康的人格,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用美好的语言感化学生;需要教师用良好的行为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充满阳光的校园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李云 《科教文汇》2009,(24):68-68,77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使用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及早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引导,在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年级大学生使用网络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上网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丹 《中国科技信息》2006,(8):283-283,298
网络与大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为学生提供种种好处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何深入剖析这些负面影响,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理智健康上网,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大学生上网的实际情况,就学生上网出现的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18)
目的:为了解某大学在校学生网络成瘾(IAD)现状及人格特征,对网络成瘾者的行为做出正确指导。方法:采用问卷形式,随机抽取某大学在校生300名进行调查。结果:某大学网络成瘾率22.7%,大三大四学生网络成瘾率低于大一大二学生,男生网络成瘾率明显高于女生,网络成瘾大学生在自律性、情绪性、公开性、智力开放性上与总体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性别和年级方面,网络成瘾者都存在显著差异,要积极开展有关网络的心理教育,加强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网络用户粘性行为产生机理,并提出网络用户粘性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网络用户粘性行为形成机理概念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网络粘性行为是用户在持续使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伴随心理变化的过度使用行为,该种行为受到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传播学与思想道德通过融合的方式,结合网络手段的应用,为学生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工作。其主要从虚拟环境的角度,以网络开放、德育主旋律与德育阵地建设的方式,从多角度和多形式的层面强化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作用,而教育现代化与主体化、多元化与社会化发展趋势的形成,可有效实现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德育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相似文献   

12.
网络消费文化即在网络消费环境下人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文章初步探究了新时代网络消费文化所具有的丰富的内容性和社交性的特点,并结合当代青少年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相互依存矛盾的思想特点,分析了网络消费文化对青少年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影响,有助于了解互联网思潮下青少年的认知和行为在消费领域所展现的新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网络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和环境保护等是诱发企业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有关企业污染行为诱发网络舆情危机形成机理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以2011年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污染事件为例,通过实证方法和演化理论对企业行为诱导的媒体报道行为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企业行为诱发的网众网络舆情传播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企业行为导致的环境网络舆情危机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曹金萍 《科教文汇》2012,(30):20-21
本文根据高职学生素质基本情况.描述了高职生在卫生习惯、语言表达、待人接物、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行为现状.分析了不文明行为形成的四大原因.教育体制、学生生源素质、社会环境的影响、网络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方法、步骤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史忠媛 《知识窗》2014,(12):61-61
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关键。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要通过长期熏陶逐渐培养起来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想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教育手段和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把培养道德和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王戈  张祖成 《情报杂志》2023,(8):116-122+128
[研究目的]探究“蹭流量”下网络公共舆论形成机制,可以弥补现有研究对网络公共舆论中媒体与公众聚合关系分析的不足,对促进网络公共舆论有序形成提供思路。[研究方法]基于40个网络热点舆情案例的QCA分析,从注意力引导和信息误导的视角出发,研究“蹭流量”下媒体属性、事件属性、流量行为和公众行为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研究结论]网络公共舆论形成受多因素共同作用:流量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公众行为发挥调节作用;媒体属性、事件属性发挥媒介作用。从源头出发扼制“蹭流量”行为,维护网络公共舆论的有序形成,政府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建立常态化流量跟踪和回应机制,加强公众情绪引导和网络舆论环境监督。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学校、社会、家庭要全方位抓紧这个时期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22)
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效果不佳。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期望价值理论,让学生明确学习价值,树立正确的学习预期;增进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情感体验,形成正面的情绪效应,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1,(5)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等网络科技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地的人通过互联网非常方便地联系在一起,使得各种文化得到碰撞挥发,而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敏感期,其价值观、审美方式、行为模式深受网络文化的渗透影响。本文结合相关调查,通过对网络文化的内涵特点进行分析,正确引导大学生对网络中的各种文化进行甄别判断,从而趋利避害,养成健康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0.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给高校德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及行为特点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