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竺可桢与东南大学地学系——兼论竺可桢地学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地学的主要开创者中,竺可桢以学术权威和学术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创造一个适当的发展环境,竺可桢在地学体制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创建的第一个地学系——东南大学地学系,培养了几代中国早期的近代地学人才。中国地理学界和气象学界的莫基者,多出自竺可桢门下。中国学者在引进西方地学的同时也在努力创造一个适合中国的近代地学体系。竺可桢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正是近代地学在中国形成、发展的一个缩影。文章通过对竺可桢所受教育背景和学术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研究了近代地学在中国的发展及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2.
东南大学地学系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竺可桢(1890-1974年)于1921年在南京创建的东南大学地学系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地学系。1923年,该系主任竺可桢应伦敦地理学会的邀请,在《地理教师》(Geographical Teacher)第3期上发表了此。章介绍了东南大学地学系的沿革、师生、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等,并论述了某发展方向和设施的改进等设想。此还可纠正地学史论中有关东南大学地学系早期历史的失实之处。现将此翻译成中发表,以飨研究中国近代地学史工作。  相似文献   

3.
竺可桢     
<正>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他带领浙大师生进行了文军长征,使得当时的浙大成为了一所世界名校,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也因此成为浙大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竺可桢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4.
竺可桢     
<正>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他带领浙大师生进行了文军长征,使得当时的浙大成为了一所世界名校,被英国著  相似文献   

5.
竺可桢是我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一位杰出的学术领导人.他于1921年创建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地学系,培养了我国第一代气象和地理学家;1928年创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奠定了我国气象事业的基础;1936年任浙江大学校长,将一所后起的地方性大学办成了蜚声中外的著名学府.解放后,他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国家的其他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6.
<正>竺可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还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持之以恒的力量15岁时,竺可桢考入了澄衷学堂。在那里,竺可桢的成绩名列前茅,可是他的个子比同龄人矮了一大截,体重也比别人轻了十来斤。同学们给个子矮小、身体瘦弱的竺可桢取了个外号,叫“豆芽菜”,还笑话他活不过20岁。  相似文献   

7.
1973年,凝聚着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毕生心血的不朽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面世,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瞩目。有人说,这一重要科研成果,是竺可桢50年来精心观察的结晶。这话不假。竺可桢的一生贯穿着求实务真的精神,对物候的观察持续了几十年,从不间断。坚持每天记日记是他最大的嗜好。他把观察到的物候现象,诸如:什么时候第  相似文献   

8.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竺可桢以中国的农业社会背景为思考的始点、从地理学的视角、基于对环境的长时段考察,用毕其一生对中国的发展与环境问题作出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得出应在发展中保护自然的诊断。由此,本文认为,竺可桢是中国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先驱。  相似文献   

9.
建国60多年来,中国科技战略思想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自主创新的演进.认真梳理这一历史进程,可以看到"自主发展"是贯穿中国科技发展的核心要义.在推进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进程中,进一步明确中国的自主发展的内涵及历史地位,对于深刻把握自主创新战略、坚定地走自主创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们从事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研究的同志们和大家一样深切怀念我国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竺可桢同志。竺可桢同志不仅在地理学,气象学等科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为开创我国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研究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竺可桢同志于1956年起领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史、技术史、经济史和工程史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工程史的基本内容是人类造物和用物、通过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历史。文章简要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时间范围、历史分期、研究范式等问题;指出从1840年至2010年的中国近现代工程史是中国从古代工程形态和体系向近现代工程形态和体系转型和发展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工程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在170年中经过四个阶段的曲折发展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张秀兰  刘璇 《现代情报》2006,26(1):99-100
本文介绍了Z39.50协议及其在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该协议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Z39.50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地学中海量数据的并行可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科学中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数据爆炸式的增长,给可视化和分析这些海量数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将海量数据并行可视化技术应用到地球科学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地球科学中海量数据可视化是目前国际科学可视化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文首先介绍海量数据并行可视化的几个步骤,然后总结了地球科学中海量数据的特点,重点讨论了海量数据并行可视化在地幔对流、地震波传播以及海啸数值模拟等可视化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在新的形势下研究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有利于推进农村的改革。本文首先界定了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概念的内涵,分析了其多层次性、发展性、差异性等特征,并从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农村商业金融体系、农村正式合作金融、农村民间金融、农业保险体系和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等六个方面架构了中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还简要概述了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原则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SCIE)文献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主要国家和研究机构在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产出及其研究影响力、研究热点方向等,并重点分析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国际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美国的论文数量最多,英国和美国的论文影响力较高,日本各方面接近平均水平,俄罗斯有关地球科学研究的论文占其本国科研论文的比例高于其他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重视地球科学研究,但论文的国际影响力总体还偏弱。中国的地球科学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影响力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表现突出,但在国际合作和高影响力论文产出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国内外比较和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前,国内外对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界定还无统一的认识,本文对现代信息服务业进行了界定。以咨询、数据库、软件、网络应用为重点,对我国与发迭国家的现代信息服务业进行总体比较,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Histcite引文分析工具在ESI学科评价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亚凤  都平平 《现代情报》2017,37(5):157-161
目前利用ESI学科分析体系对机构的发文信息的深入研究无法直接获得,这说明ESI学科评价分析体系也存在自身不足,需结合其他工具进行完善,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中国矿业大学地球学科发文信息为文献来源,结合ESI数据库和Histcite引文分析工具,通过文献检索、结果分析等引文分析方式,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地球学科发展的态势,得出更为详尽的学科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从两种不同评价分析工具之间得出的不同的计量指标所展现出的学科发展现象和统计结果差异的研究,表明HistCite引文分析工具作为ESI学科评估工具的辅助工具是可以实现的。HistCite引文分析工具与ESI学科评估工具结合使用,可以更全面深入地对学科发展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为高校学科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详实的文献信息,为学科评价分析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体制转轨的特殊历史时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存在着大量行为失范现象。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背后有其更深层次的根源,即现代人意义世界的迷失。通过对现代人意义世界迷失的表现、原因的探究,找寻重构现代人意义世界的方向和道路,对于规范人的行为世界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se essays collectively present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history of modem science in China since 1900. Fa-ti Fan describes how science under the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1911 exhibited a complex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character that straddled both imperialism and colonialism. Danian Hu focuses on the fate of relativity in the physics community in China after 1917. Zuoyue Wang hopes that a less nationalist political atmosphere in China will stimulate more transnational studies of modern science, which will in turn reveal the underlying commonalities in different national contexts. Sigrid Schmalzer compares the socialist and the capitalist contexts for science in China and reopens the sensitive question of the "mass line"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Grace Shen describes the tensions early Chinese scientists felt when choosing between foreign models for modem geology and their own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in China. Taken together, these accounts present us with a comparative history of modern science in China that is both globally and locally informed.  相似文献   

20.
王基辰 《科教文汇》2013,(4):15-15,22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我国古代教育环境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的重要的理论来源。本文从继承和发挥传统节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重视集体学习的学习两方面来论述我国古代教育环境论之现代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