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根据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39个站点1961~2010年夏季(6~8月)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高原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和气候变化趋势,并采用EOF分解分析了高原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结论有:高原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原西北部降水的空间差异更为显著。近50年来高原夏季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E O F分析揭示高原夏季降水存在4种空间分布型:中南和东南部分布型、南北反相型、全区一致型以及高原东部呈现“+-+”分布型。  相似文献   

2.
唐宝琪  延军平  王璐璐  刘永林 《资源科学》2015,37(12):2514-2523
本文基于东北地区87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IDW空间插值法、Morlet小波分析及斯尔皮曼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5a东北地区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a,东北地区年降水日数和强度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年降水日数总体呈极显著减少趋势,自东南向西北呈多-少-多的分布格局,年降水强度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由南向北不断减小。大雨和暴雨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在空间上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且随着降水等级的提高,高值中心逐步向辽东南地区移动;强降水强度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大雨强度在各地差异不大,暴雨强度的差异较为明显。大雨和暴雨不是东北地区的主要降水方式,但对年降水量的贡献较大;降水量与强降水事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大雨降水量和日数的减少对研究区降水量的响应最显著,贡献率最大。大雨和暴雨日数变化的主周期分别为22a、5a,降水强度主周期均为28a。该研究有利于全面认识东北地区极端降雨天气,对区域农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1—2012年全国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华北夏季(6、7、8B)总降水量,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求得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年变化趋势;同时利用EOF(正交经验分解)来分析该地区62年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1965年代之前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之后开始下降,尤其是在1976年成为降水变化的转折点,降水进一步减少,80年代中期后略有回升,但在2003年再次减少,2010年之后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根据1952~1998年拉萨站夏季(6~8月)月平均降水资料,首先通过线性趋势估计和多项式拟合等方法分析了拉萨夏季降水长期趋势变化和周期变化骈利用滑动t检验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讨论了降水突变问题。结果表明:在过去47年里,拉萨夏季降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降水突变有1966年,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降水明显偏少,90年代降水出现回升势头。降水周期变化主要集中在高频的短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5.
1961年至2007年东北地区水分盈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与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61年-2007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的气候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参考蒸散量,进而计算水分盈亏量,对水分盈亏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与响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东北地区10年际全年、春季、秋季和冬季水分盈亏量以亏缺为主,夏季以盈余为主,东北地区全年、夏季、秋季和冬季水分盈亏量都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但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速率分别为-4.2mm/10a、-3.4mm/10a、-2.2 mm/10a、-0.7 mm/10a;春季呈弱增多趋势,其速率为7.5 mm/10a,东北地区有逐渐变干的趋势.从地域分布看,有2/3的地区呈下降趋势,1/3的地区呈上升趋势.对各气象因子与水分盈亏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水分盈亏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其次是温度.当温度变化时,各季节水分盈亏量变化: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当降水量变化时,各季节水分盈亏量变化: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由此可见,温度的变化对冬季的水分盈亏量影响最大,降水的变化对夏季水分盈亏量影响最大.受水分亏缺影响,干旱频率增加、区域扩大,粮食生产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基于CN05.1高分辨率降水数据JRA-55再分析资料,利用Lanczos滤波、经验正交分解等方法,分析了西藏、青海和四川(以下简称“三省区”)的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及其大气环流特征。三省区的平均降水东南部降水最多,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年际变率也呈相似的分布。夏季降水年际变化时空变化可以大致分为“南部型”降水模态“、纬向三极型”模态“、西南-东北”偶极型三个主要模态。“南部型”降水主要与三省区南部的异常反气旋有关,“纬向三极型”降水模态则与中亚、我国东北地区的异常气旋有关,“西南-东北”偶极型降水模态主要与中亚的异常反气旋、三省区东部的异常气旋有关。三种模态降水增多处均与局地的高空辐散、垂直上升气流关系密切。低层西南气流将印度洋水汽输送到三省南部,有利于“南部型”模态形成;朝鲜半岛极强的低层气旋型环流将太平洋水汽输送到三省区中部以及西南气流带来的印度洋水汽,有利于“纬向三极型”模态形成;而印度半岛的低层异常气旋为三省区西南部带来水汽辐合,有利于“西南-东北”模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2017年夏季全国气候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7年春季至夏初,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处于中性状态。2017年夏季(6-8月),全国总体降水形势趋于常年,出现大范围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华南大部、黄淮流域、华北东部、东北南部、东北北部、新疆大部和西藏南部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多,其中新疆北部降水偏多2成左右。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预计2017年登陆台风数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8.
利用44年(1971~2014年)内蒙古西部30个站点夏季降水逐月观测资料、NCEP环流及海温场逐月格点资料,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对44年内蒙古西部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环流海温背景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内蒙古西部夏季降水空间分布为整体一致型,时间分布存在5年~9年的周期。(2)降水偏多年,从100hPa~500hPa,极涡发展深厚,强度偏强,冷空气活动频繁,东亚大槽比较深厚,槽前上升运动强烈,700hPa水汽输送充沛;降水偏少年环流特征相反。(3)内蒙古西部夏季降水异常和前期春季海温异常相关显著。夏季降水偏多年印度洋存在存"-""+"偶极子震荡,NINO2+1区海温异常偏低,为拉尼娜现象;降水偏少年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降水与湿度气候资料的栅格化技术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等计算技术,以东北地区DEM为基础,生成坡度、坡向及遮蔽度等小地形因子数据库和经度、纬度及海拔高度等大地形因子数据库。利用东北地区1960年-1990年30a平均的降水与湿度资料,采用趋势面分析、逐步回归、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小地形订正等方法,分区构筑了东北3省降水和湿度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进而利用GIS平台建立分辨率为1km2的东北地区4月-10月份和全年降水量与湿度的GRID格式专题地图,所得结果与东北地区实际降水和湿度分布较为吻合,可满足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气温降水的长序列变化及与水资源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傅小城  王芳  王浩  段水强 《资源科学》2011,33(3):408-415
根据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观测站点1960年-2009年共5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及降水量资料,综合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气象统计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年里,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明显的升温过程,且增温幅度越来越大,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总的升温幅度在0.5℃/10a左右,远大于同期全球的升温幅度;柴达木盆地降水也略有上升,变化幅度6.2mm/10a左右。从空间分布上看,柴达木盆地气温增幅从东到西逐渐增高,而降水倾向率则逐渐减小。季节分布上,盆地内冬季的气温升温幅度最为明显,增温幅度达0.72℃/10a左右,降水倾向率则夏季最大,达3.4mm/10a。累积距平曲线及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综合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个明显的增温过程,增温起点在1987年左右。气温、降水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资源量的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地表水资源量与降水呈显著相关关系,但与气温关系不明显。另外,上一年降水也对地表水资源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青藏高原1979—2013年水平分辨率为2.5°×2.5°的地面感热通量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对青藏高原热源基本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地面感热与中国夏季降水有密切的关系。当高原感热偏高时,高原夏季500h Pa为正异常,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中国东部存在异常的偏北风,长江流域以北地区降水偏少,而长江流域以南的降水偏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2.
厘清长江三角洲(长三角)地区昼夜降水变化规律有助于加深当地降水特征、过程和机制的理解。基于长三角地区202个气象站1973—2017年昼夜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地区昼夜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尺度上,日总、白昼、夜间降水均表现为由南向北递减;降水昼夜差异区域性特征明显,南部白昼降水显著多于夜间降水,而北部情况相反,且昼夜差异较大地区多对应复杂下垫面。降水昼夜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夏季明显,其中以夏季最大。(2)整体而言,年和各季节(除春季)的日总、白昼、夜间降水均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以夏季增加最为明显。年、秋和冬季的日总降水变化由夜间降水主导,春、夏季则由白昼降水主导。(3)夏季极端降水大值区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和安徽西南部山区,且长江以北(南)的极端降水以夜间(白昼)降水为主导。夏季极端降水以增加趋势为主,其中长三角南部和北部的极端降水变化分别由白昼和夜间降水主导。  相似文献   

13.
1961年~2004年东北地区四季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Anusplin插值软件对东北地区146站1961年~2004年四季降水量进行空间化处理,各季区域平均MRE分别为春季14.3%、夏季14.1%;秋季18.1%;冬季25.1%。对栅格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四季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春季,整个时段呈弱增多趋势,但不显著,1980年代前增加,之后减少;夏季呈减少趋势,1985以后呈显著减少趋势;秋季整个时段呈弱的减少趋势,1990年代开始显著减少,2000年以后略有增加;冬季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呈波动增多趋势,近10年增幅较大。从空间分布上看,春季,黑龙江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吉林东部降水显著增多,增幅为(3~9)mm/10年,辽宁中部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减幅为(3~7)mm/10年。夏季,东北大部地区降水以减少为主,黑龙江中部和辽东半岛地区显著减少,减幅为(20~40)mm/10年。秋季,东北大部地区降水减少,黑龙江东部局部、吉林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区显著减少,减幅为(6~10)mm/10年。冬季,黑龙江大部、吉林大部降水显著增多,增幅为(1~3)mm/10年,辽宁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显著减少,减幅为(1~2)mm/10年。  相似文献   

14.
泰安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泰安气象局1994年~2002年8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对泰安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泰安的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显著,气温明显升高,主要是冬季增温所至,降水波动下降,夏季降水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东北地区23个气象观测站2011-2015年夏季(每年的6、7、8月)共十五个月的气温距平资料进行EOF分解,分析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季距平EOF分解的第一模态空间向量场分布型基本为带状分布,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特征向量值全区一致为正;第二模态空间向量场分布型基本为带状分布,大致呈南北走向,特征向量值南北反向。夏季气温变化全区总体一致,表现为南北跷跷板式的第二类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浙江夏季降水变化及与北太平洋海温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EOF、最大熵谱等方法,对浙江夏季降水变化过程、变化特征、准周期振荡、突变等进行分析,对激光夏季降水与北太平洋SST的相关关系作了研究,探讨了夏季旱涝与SST异常的关系,指出了与夏季降水有显著相关的海区和前兆时段。  相似文献   

17.
利用753站月资料中近30年西藏降水资料,做出西藏近30年累计降水趋势,结果发现:近30年来西藏的年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再利用1981~2010年NCEP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定义了东伸指数以确定100hPa高度上南亚高压的东西位置,运用功率谱分析找出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周期。并选出东西位置异常年份进行合成分析,讨论了夏季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时对应的高低空以及未来一年内的环流形势的特征。最后利用西藏27个测站30年的降水资料对偏东年和偏西年的降水特征进行分析。还有利用1979~2008年NCEP在分析月平均高度场和风场资料,分析南亚高压各指数的年际变化,并且各指数间作相关与西藏夏季降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1-2012年海河流域35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连续复小波(Morlet)、正交函数分解法(EOF)、线性回归分析法、滑动t检验及空间差值法等,研究不同等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年降水量存在5a、15a、25a左右的周期变化;降水变化场表现出全区一致多雨或少雨、南-北向降水分布相反、东南-西北向降水分布相反的空间分布特征;(2)海河流域夏季对年降水量、年降水日数和年平均降水强度的贡献最大,各时间尺度降水日数均以小雨为主,各级别降水强度也均呈夏、秋、春、冬季依次递减。其中,年暴雨量和暴雨强度、夏季暴雨量和暴雨日数均呈明显减小趋势,夏季大雨量和大雨日数也有明显减少趋势;(3)永定河系对全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贡献最小,各子流域降水日数也均以小雨为主。其中,永定、子牙、大清河系的暴雨量和永定、大清、北三河系的暴雨强度均呈明显减少趋势,北三河系的大雨量和大雨日数减少趋势明显,子牙河系的中雨量、中雨日数和中雨强度均呈明显减少趋势;(4)海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会引起地表径流减少和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现象恶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月平均数据集,采用滑动平均和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江淮流域24个代表站1951-2012年夏季雨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江淮地区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通过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合成分析,发现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当副高位置偏西强度偏大时,江淮地区夏季雨量增多;反之,则雨量偏少。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用旋转主因子方法对1961-1999年浙江35个测站的夏季降水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夏季降水可以划分为3个区,研究指出,近40年3个区的夏季降水特征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