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一般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设计为对称结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对称结构很难满足不同的应用场合,对称结构限制其应用的扩展。本文以磁耦合谐振等效电路为基础,推导出不对称结构下的匹配条件。为不对称结构的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耦合线圈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无线电能传输装置,采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方式,由发射和接收两部分构成。发射部分的驱动电路包括振荡电路和发射线圈,通过磁环电感、场效应管将电能发送出去。接收部分包括接收线圈和滤波整流电路,线圈将能量转换为交流信号,通过滤波整流转换为可以供负载利用的直流电,以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采用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的传输距离更有优势,且具有无敏感的方向性、无辐射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传输效率随着频率的变化而波动的问题,采用两种不同级别频率下对装置的传输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了对实际装置设计的关键指导作用,其中包括10kHz-15kHz中低频和1MHz-3MHz高频.利用不同级别频率对装置的传输效率进行跟踪测试系统传输效率。通过设计相关实验电路验证了频率特性与系统传输效率的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提高无线电能传输功率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潘力 《大众科技》2013,(3):84-86
无线电能传输是通过电磁波进行电力传输,从而省去电源线和插座的一种新型电源。本设计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采用电磁感应方式,充分结合了磁耦合技术和开关电源技术。系统分为无线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在12V电源供电下,3mm距离耦合时效率达到了67%,输出功率1.16W。整个电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经过检验在6cm范围内能够点亮发光二极管,达到了实际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研究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机理,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无线电能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装置通过无线发射模块产生高频信号,无线接收模块接收的信号经过整流滤波后供给负载使用。  相似文献   

6.
刘新竹 《科技通报》2015,(2):85-87,91
设计了一种小功率强磁耦合全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系统由高频逆变电路、谐振耦合模块、高频整流滤波等组成。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在1MHz固定频率下自谐振,可以对间距70 cm范围内的负载提供能量。通过实验分析了电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主要参数包括两谐振线圈间的系统能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在水平错位时对传输效率的影响、谐振线圈空间距离D对功率、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目前电能传输的主要形式,如何减少电能损耗、缩小传输装置,这是目前无线电传输的所研究的特点与难点。在提升无线电能有效传输的过程中,利用空间两线圈的互感耦合模型,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频率特性方面进行电路分析,就可以得到接收线圈归一化的电压表达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有效传输距离被提出,最大传输距离影响因素分析即可得到线圈优化设计方法。对无线电能有效传输距离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宇称-时间(PT)对称源自量子学领域中,如今被推广到电子学以及无线电能传输领域。本文基于耦合模理论,讨论了S-S补偿电路拓扑实现宇称对称无线电能传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接收线圈位置发生变化时,其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无线电力传输(WPT)是典型的电感耦合、磁共振和与电场有关的技术。其中,电场无线电能传输具有很多优势,例如结构简单、低功率损耗、降低电磁干扰并且具有能够通过金属障碍的能力。本文主要在6.78 MHz情况下对电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研究。本文提出的WPT系统由一个6.78 MHz的D类变流器组成,该变流器包括一个低电容(LC)的过滤器、一个位于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电容器和一个阻抗变换器。该系统使用一个5.5 W的原型作为移动充电设备来验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风机转动速度的优化控制调节,提高风机的输出功率和电能传输效率,风机转子叶片控制中受到强耦合的磁损耗的干扰,难以实现有效的转速调节,提出一种基于PID优化控制的风机转动速度调节优化算法,分析风机转动速度调节控制参数模型,构建风机转子叶片速度调节的优化控制目标函数,设计三层前向PID神经网络,通过PID变结构控制,风机的低速轴将转子轴心与齿轮箱连接,激发空气动力闸的运行,进行转速调节,有效地抑制了风机转子叶片控制中强耦合磁损耗的干扰,提高了风机转动速度调节输出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有效实现风机转速调节控制,提高风机运行效率和输出增益。  相似文献   

11.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接触式的电能传输技术,该技术利用电磁感应区的物理特性及谐振耦合来实现能量的有效传输。本论文主要通过理论推导、电路仿真研究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通过原理分析与实验相结合,论证了该文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文章设计了一种实用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通过线圈将电能以无线方式传输。系统包括高频振荡电路、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发射和接收线圈、高频整流滤波电路,经过实验控制变量法优化后,确定发射端和接收端相应参数,实现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一现在通讯与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两种方式 一种是光纤电缆为主的有线传输方式,另一种就是利用卫星和微波接力技术的无线传输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LED灯在隧道照明及显示屏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目前LED灯采用传统的导线、插头和插座等电连接器供电,易沾灰、易受腐蚀,使用受到限制。若采用非接触方式供电,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电磁感应耦合式CPT技术是目前比较有效、研究广泛、相对成熟的无线电能传输方案。它是一种近距离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根据传输设备  相似文献   

15.
马勇赞 《科技广场》2013,(1):106-109
无线电源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技术传输电力能量的新技术,电能可以无接触地传输给负载,解决了传统电能传输方法的许多不足.本文主要介绍了无线电源技术的现状、无线电源技术的基本原理、目前小功率无线电源解决方案和小功率无线电源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频谱检测技术是无线电提高频谱利用率的重要环节,认知无线电在杂波融合条件下频谱感知检测受到杂波阴影衰落的影响,降低频谱检测概率。传统方法采用AD转换网络拓扑结构进行频谱感知,受到动态门限检测的影响,频谱感知检测效果不佳。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阈值加权能量检测模型的无线电频谱感知检测算法,引入衰落传输融合拓扑结构,设计杂波背景下的信道融合准则,定义信道衰落因子,动态调整各认知用户的检测门限和传输可信度,基于动态阈值和可信度实现协作频谱感知检测,仿真实验证明采用该算法能大幅提高对无线电感知频谱的检测概率,克服传输信道中存在的阴影衰落的影响,检测性能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17.
无线电认知系统频谱资源差错控制是决定无线电传输和通信质量优劣的关键。传统的无功率控制方法由于需要使用授权用户的先验信息,出现无线电频谱资源规模集群和感知预留,通信过程中,出现丢包率高和堵塞,频谱感知差错控制效率低下。考虑无线信道的时变特性,采用QoS优化筛选控制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协作用户频谱感知模型的无线电认知系统频谱资源差错控制方法,采用CS.MA/CA信道访问MAC协议进行信道建模,得到QoS控制过程的时间线。基于能量检测K/N判决准则,建立无线电频谱感知差错控制判决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无线电认知系统频谱资源差错控制,频谱感知网络负载降低,传输时延减少,提高了资源包的接收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设计的基于锂电池的无线充电模块采用了一种新的能量传输技术——无线供电技术,使充电器摆脱了传统线路的局限性,省去了传统的电源线和插座。基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与锂电池供电技术设计了无线充电电路模块。现有的无线充电器存在功率低、传输距离短、效率低等问题。锂离子电池充电原理与不成熟的无线电力传输理论相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广泛应用。作者介绍了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现状、无线电能传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工艺,完成为了电路仿真及测试。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子和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数码产品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产品便携充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本文介绍了无线电能传输的基本原理,利用变压器线圈和有源晶振,设计了一种便携的无线充电器,简单实用,成本低廉,经验证能够实现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15)
针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负载变化或外部干扰会导致系统输出电压的急剧变化,引起系统整体性能下降、失去稳定等问题,以SS型谐振网络拓扑结构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移相调节原理的恒压控制策略。该策略根据零电压软开关(ZVS)移相工作原理与谐振回路建模理论,推导出逆变器驱动信号移相角与系统输出电压的参数表达式,在负载电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逆变器驱动信号相位,从而可实现系统输出电压的恒定。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移相控制策略的控制器结构简单,避免了繁琐的参数计算和复杂的电路结构;在相同条件下,使用移相恒压控制的闭环系统能够解决负载突变时所引起的系统输出电压失稳的问题,对负载具有更好地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