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亮 《科学中国人》2014,(2S):58-58
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其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谭悦稳 《知识窗》2012,(6X):12-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是新世纪教师值得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英语教学的特点出发,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的整合进行了研究、探讨。探讨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延伸教材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并通过事例,详细地阐述了实施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有效整合的具体做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了解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现状,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内在互联性,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工具和手段。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思维,实现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校信息技术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有学生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学生选课管理和成绩管理,通过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对目前农校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产生问题原因的分析,从不同的方面和视角,提出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具体办法,从而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能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基于这个目标,本文通过对信息素养含义的诠释,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信息素养,立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加强信息技术实践操作等各种方式,使学生感知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等方面,就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传统的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轨。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剖析,阐述了信息技术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信息技术课程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信息技术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途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淡化学科性,强调综合性和渗透性。  相似文献   

8.
聂明丽 《科教文汇》2011,(33):88-88,208
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也得到体现。目前我国已经在不同年龄教育阶段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分析,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探索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不断深入,许多学校渐渐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元认知能力可适用多样化的问题解决,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在各个学科知识间的迁移。由此,信息技术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任务就显得极其重要。文章通过探讨信息技术对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首先,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在获得元认知知识的同时也要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其次,借助信息技术帮154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以增强元认知监控体验促进自身元认知能力的发展;最后,统合以信息技术为背景的教学环境,建议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及时对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孟庆辉 《科学中国人》2014,(4S):104-104
信息技术可以在问题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和互助学习等方面为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强劲的引擎,在有效指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学习和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方面为老师提供强有力的工具。鉴于此有必要将信息技术和探究式学习一起融入到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又可以培养学生质疑、推理和批判性地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来“做”科学,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掌握一定的技术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还可以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目前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尚不完善,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学科充满兴趣,但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对许多概念知识感到很抽象彳艮难理解'有时甚至达到厌学的地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现今信息技术课的现实问题有了针对性的解决,采取巧妙的教学设计环节,构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整合信息技术实践与理论于教学中,让学生及家长从未来实用的角度认识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里,初中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来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我们要通过这门课程真正提高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能力,其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就是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项内容。通过相应的教学评价方式,既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技术素养的培养,又能促进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将以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如何制定教学评价和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与实施,提高学生对信息发展中的素养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具体研究,充分表明目前在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老师教学和学生对其学习中的现状,以及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提出解决方法,从而使初中信息技术的到更好的发展,加快提高我国现代化文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选修课程的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外,更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把在学习生活中所思、所想结合自己创意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14)
在新时代对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学生时代是一个学生能否具有创新思维能力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通过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可为其今后的成才之路奠定稳固的基础。现阶段要想培养学生具有长新思维就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培训,本文通过对于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当前在我国的教育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思维教育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举例,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的优点进行了阐述,希望对我国的教育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0,(7)
在信息社会新形式下,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我国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全新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但大多数乡镇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却出现了形式化。本文通过对乡镇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所遇到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转变观念、强化师资队伍、加强基础建设等措施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对当前吉首市城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地了解,发现吉首市城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存在信息技术课不受重视、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学生信息素养偏低、教师专业培训形式化、课堂评价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要转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技能竞赛、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培训,组织有意义的教学观摩,开发精品共享教学资源、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阶段英语学科教学的不能一贯地长期的进行多媒体教学,及高中英语信息技术使用停留在较低的层次等一些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下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建构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及各种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与学生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等看法。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有着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和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等途径来优化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将逐渐成为一门必修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责任。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