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机械电子行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带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机电产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应该高度重视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加强对机械电子工程的研发力度。同时为了保证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机械电子行业人才梯队建设,做好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我国众多的院校都开设立机械电子相关专业,为我国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我国机电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提高了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本文论述了机械电子行业现状,并分析了行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电子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研究电子行业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情况,并利用电子商务成熟度指标来评估电子商务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与发达国家的来往程度、是否拥有西方客户,成为行业第一的企业发展目标;拥有技术政策,高层管理的支持影响着电子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提高我国机械电子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机械电子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比如自动化水平不高、科技研发能力薄弱、企业研发投入较少、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以及对传统机械电子行业的改造力度不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在于促进机械电子行业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扶持中小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以及加强产业融合等,本文针对机械电子行业的科技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机械电子行业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机电产品也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于机电产品的需求量也快速增长,因此我国对于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为了保证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不断快速发展,应加强该行业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不断培养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中,技术人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人才作为保障行业快速、稳定发展的前提,在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创新性方面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在我国的发展中,应当将全面发展我国机械电子工程作为目标,不断的促进我国的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使之位于世界的发展前沿。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的关系,认为技术收敛表现为技术的逆-多样化发展,并指出技术创新是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不断交替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技术收敛的实证方法 -网络图形分析法,并结合已有的实证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特征。在技术多样化层面,从技术领域的多样化角度看,其多样化排序为:ICT燃料电池核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相关技术。从技术用途的多样化角度看,其多样化排序为:生物技术燃料电池环境相关技术ICT核能源技术;在技术收敛层面,我国高新技术资源不存在σ绝对技术收敛,但存在β绝对技术收敛,且以2.4%的速度逐步趋向稳态水平。在技术资源的跨产业收敛方面:H05K在ICT领域、A61P和C07H在生物技术领域、B32B、H02J、C02F和C07C在燃料电池领域出现了产业间的技术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机械电子行业内部越来越大的科技竞争以及该行业在技术实现过程中所隐藏的重大问题,为始终贯彻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宗旨,对机械电子行业的科技创新路径进行合理研究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向东  李婷 《科学学研究》2006,24(3):348-354
外国直接投资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工业技术的进步正在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会不会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工业技术资源的多样性,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本文探讨和辨析工业技术资源收敛的研究观点,从内生和外生两个角度分析工业技术资源收敛的动力。此外,本文还利用我国典型行业技术发展的简单数据分析,说明相应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是战略资源,是我国军事、工业、电子行业等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尤其是微量金属的开采,更是关系到我国未来的资源研究和发展。因此,在国际和社会的压力下,勘查地质矿产,并且利用合理的找矿技术,提高找矿的效率,这对于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内容主要针对矿场的勘查的方法进行分析,并且对找矿的技术进行分析。本文是以贵州省的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为主要分析目标,希望通过具体的地质情况分析,了解找矿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外企业孵化器的起步不同,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针对我国企业孵化器行业现状的特殊性,试从政府的角度分析,探讨如何促进我国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技术收敛表现为技术的逆-多样化发展,本文在分析技术收敛与技术多样化的创新效应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网络图形分析法分别对我国ICT领域的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总体而言ICT领域中电信和其他ICT领域的技术多样化程度最高,但从动态角度看,计算机、办公器械领域的技术多样化最高且波动性较大;在技术收敛方面,H04L、G06F、H04B、H04M、H04Q、H04N、G01S、G08C和H01L在ICT领域出现了产业内的技术收敛,而H05K在ICT领域出现了产业间的技术收敛。实证结果也表明了电信领域是最易产生技术收敛的领域,因此电信领域的技术研发对其他领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应尽可能地关注电信领域的技术研发动向,寻找技术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1.
Guo Bin 《Research Policy》2008,37(2):194-209
Through an industry-level analysis of Chinese large- and medium-siz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over the period of 1996-2001,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direct and interactive contributions of four technology acquisition channels to industry performances in terms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These channels include in-house R&D, foreign technology transfer, domestic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nter-industry R&D spillover. We have found evidence of an important role of inter-industry R&D spillover in shaping and improving industry performance in China, which has been neglected by previous empirical studies concerned with Chinese industrial firms.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er-industry R&D spillover and foreign technology transfer mak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both labour productivity and the level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e have also found that in-house R&D and inter-industry R&D spillover share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in shap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industry, and that in-house R&D relates to foreign technology transfer as a complement for labour productivity. Finally, on the mixed results among existing literature in the contex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ommonly followed strategy 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government regulations, will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house R&D and foreign technology transfer.  相似文献   

12.
在以中国为典型的大型后发新兴经济体中,本土企业的追赶具有独特的后发优势:供给端存在连续的技术层级,需求端具备多层次的市场空间。本研究提出技术梯度、市场梯度两个构念,用以反映大型新兴经济体追赶中技术维和市场维的独特产业情境特征,并探索其对产业间追赶绩效差异的解释力。基于中国制造业26个行业2001-2007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技术梯度、市场梯度以及它们与技术努力强度的交互作用对追赶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梯度和市场梯度对产业追赶绩效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相较于技术努力强度较大或较小的情况,在技术努力强度适中的产业里,技术梯度和市场梯度对追赶绩效的影响更强。该发现对产业追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Linsu Kim 《Research Policy》1980,9(3):254-277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model of development stages that shows when and why local firm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acquire foreign technologies, how they assimilate and improve imported technologies to strengthen their competitiveness, and what and when external influences affect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se firms.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Korea's electronics industry has developed through three salient stages. Initially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mported foreign technology, local firms in the industry then accumulated experience in product design and production operation which provided a basis for limited indigenous efforts for the assimilation of imported technology. Finally, increased market competition in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increasing capability of local personnel, together with assimilation of foreign technology, led to gradual improvements of foreign technology. This pattern is also evident in the histor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not only in Korea but also in other countries. The article also presents several proposi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产业模块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块技术作为一种产业内分工技术,在汽车产业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模块技术在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间的发展极不均衡,导致我国汽车产业长期停留在价值链低端,成为国外汽车业巨头的"组装车间",阻碍了我国产业升级的顺利进行.本文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模块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其主要障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不同特征FDI的溢出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燕  齐中英 《中国软科学》2005,22(2):138-143
在中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流入中国的FDI中又有近2/3左右流入中国的制造业的情况下,本文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的溢出效应。比较区分了产业内和产业间的溢出效应。分别研究了不同类型的FDI(来源于香港、台湾和澳门的FDI和来源于西方国家的FDI)对当地企业产生的不同影响、当地不同类型的中国企业从FDI外溢效应中受益程度的差异、外资参与程度的不同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建筑产业发展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长期存在和过分扩大不仅会影响到建筑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率,也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据此,本研究将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与σ趋同检验方法结合,探索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建筑产业生产效率变动的区域差异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各地区建筑产业生产效率的收敛性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建筑产业生产效率由东到西依次呈现出梯次发展趋势,区域科技投入状况、建筑市场开放度、市场的所有权结构和产业发达程度四个控制变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而建筑业人力资本和区域金融业发展状况两个控制变量对建筑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了负面效应。区域间与区域内建筑产业生产效率的差异化程度均存在着严重的"拉大"趋势。最后,从有效遏制地方保护、规范竞争秩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吸引外资企业和完善创新机制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研发竞争态势以及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领域面临的机会与挑战,提出基于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竞争态势分析模型,并以OLED产业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客观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案例结果表明,我国在OLED产业技术领域研发比较活跃,且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但在专利开发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一些企业和个人已经在我国进行了长时间的OLED技术专利布局,成为我国OLED技术专利的重要持有者,并且一些专利是集中在我国OLED技术的空白领域,这将对我国在OLED产业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产生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18.
跨产业间的技术融合已成为诱发新兴产业形成并提升其绩效的重要因素。利用EPO-PATSTAT数据库搜索出生物芯片产业13101项专利数据,利用Datastream、Osiris、Amadeus企业数据库搜集335家生物芯片企业财务数据。运用N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方法,依据专利数据,测算生物芯片产业技术融合宽度和深度。采用面板数据的GLS回归方法,依据2001-2013年间生物芯片产业20个样本企业专利数据和财务数据,实证分析技术融合引发新型竞争协同关系最终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的机理。研究表明:技术融合度对产业绩效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同时提高技术融合的宽度与深度更能带动产业发展;产业融合创新对产业绩效的作用机制随着产业的成长趋势呈现一条开口向下的"倒U型"曲线。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放松产业管制,加强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促进跨产业间的技术融合,强化跨产业间的新型竞争协同关系,更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扩大和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并成功追赶和超越其他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光伏产业领导者。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本研究探索中国光伏产业追赶与超越的机制。通过对中国光伏企业的案例分析发现,在进入阶段,中国光伏企业利用国际市场需求机会窗口,通过嵌入全球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技术引进、建立合法性、获取国际资本来提高企业绩效。在追赶和超越阶段,中国光伏企业利用创新生态系统互补性技术机会窗口,通过选择性地知识共享、上下游合作创新、形成全产业链及集聚效应、互补性技术创新来建立本地创新生态系统,以提高绩效并实现追赶和超越。此外,在超越阶段,中国政府帮助光伏企业培育本地下游市场需求,中国光伏企业利用制度政策机会窗口稳固了本地创新生态系统,有效协调生态上下游企业共同创新,保持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1-2014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并购数据,利用PSM方法研究了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其研发水平;相比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资本要素和研发创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跨国并购对其研发创新的影响更明显;相比较于东部地区,由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能力较低且多以要素密集型为主,跨国并购对中西部地区跨国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较弱。此外,在考虑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地区)的地理分布和创新能力因素时发现,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提升效用随着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创新能力的减弱而下降。最后,本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