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建立我国统筹区域发展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当前统筹区域发展的现状特征及要求出发,针对目前由于缺乏用于研究我国区域间经济关系的有效数量分析工具而造成的对我国当前区域间经济关系研究的不足,特别是在相关的实证研究方面,使得当前对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的了解和把握不充分,指出了研制和开发我国的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对这一研究领域的重大开创和突破,将为我国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出不可估量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能缩小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空间结构的特点,找出符合国情与客观规律的区域经济战略思路,是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研究了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以及经济区划和区域经济综合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湖北与东部地区及湖北内部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面对区域间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均呈扩大的态势,从理论上对其成因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发展经济学理论角度出发,论证我国历史上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和非均衡战略的得与失,指出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区域发展观念,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及布局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发展经济学理论角度出发,论证我国历史上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和非均衡战略的得与失,指出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区域发展观念,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间的产业贸易量也越来越大,各区域通过充分发挥和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在区域间产业经贸交流活动中相互取长补短,促进了各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达到了区域间产业经贸交流的双赢如同国际贸易一样,一国区域之间产业经贸产品的结构也同样存在着合理性问题。探讨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合理性,有助于更科学更有效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本文将通过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各区域之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合理度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当前各地区政府对区域合作的强烈关注说明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目前,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需要统筹兼顾,统筹的目的是逐步缩小区域间差距扩大的趋势。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当前各地区政府对区域合作的强烈关注说明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目前,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需要统筹兼顾,统筹的目的是逐步缩小区域间差距扩大的趋势.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我国科技人才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更是关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由于受到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的影响。我国科技人才在区域间、产业间以度行业间的分布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人才布局,促进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多种原因长时期相互作用,形成了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从而造成了我国西部经济落后。西部经济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西部经济发展了,我国才能走上平衡发展的道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来,这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我市目前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本文结合焦作实际,具体分析了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和谐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改善,信息渠道得到了开通,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得到了提高,人口流动速度也日益加快,促进了人才的自由交流和先进文化的传播。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变得日趋活跃。本文以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和对城市和谐发展为主题,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及其特殊性,阐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强调了城市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提出协调城市民族关系、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钟章奇 《科研管理》2020,41(2):94-103
基于自主体模拟(Agent-based Simulation, ABS)方法,本文将微观尺度上多区域间企业创新扩散和宏观尺度上产业发展联系起来,构建一个从异质性企业出发,到区域产业结构进化的解释框架,来探索创新扩散驱动下的全球产业结构进化,以期为制定创新驱动发展的全球经济产业治理政策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发现:首先,对于全球各国家或者地区而言,过程创新更有利于推动其第二产业发展,而产品创新则更有利于驱动其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发展。而模拟研究则显示近年来全球产业结构进化主要受到来自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共同推动。其次,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未来一段时间内(2012-2030年),对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来说,第一产业的产出份额在国民经济中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分别约减少了6.12%、0.67%和1.23%。中国第三产业的产出份额上升趋势最为显著,增加了约6.15%,其次是美国(4.20%)和俄罗斯(0.84%)。而就第二产业的产出份额而言,除美国和俄罗斯等地外,其他地区的份额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4.
钟章奇 《科研管理》2006,41(2):94-103
基于自主体模拟(Agent-based Simulation, ABS)方法,本文将微观尺度上多区域间企业创新扩散和宏观尺度上产业发展联系起来,构建一个从异质性企业出发,到区域产业结构进化的解释框架,来探索创新扩散驱动下的全球产业结构进化,以期为制定创新驱动发展的全球经济产业治理政策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发现:首先,对于全球各国家或者地区而言,过程创新更有利于推动其第二产业发展,而产品创新则更有利于驱动其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发展。而模拟研究则显示近年来全球产业结构进化主要受到来自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共同推动。其次,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未来一段时间内(2012-2030年),对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来说,第一产业的产出份额在国民经济中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分别约减少了6.12%、0.67%和1.23%。中国第三产业的产出份额上升趋势最为显著,增加了约6.15%,其次是美国(4.20%)和俄罗斯(0.84%)。而就第二产业的产出份额而言,除美国和俄罗斯等地外,其他地区的份额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经济三大增长极之一,京津冀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加强京津冀间的产业合作及协调发展,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充分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季相林 《软科学》2003,17(2):5-10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新技术的应用,倡导“人与技术、技术与环境”融洽的和谐的重要性、迫切性已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诸如:新技术革命的机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都对“人与技术、技术与环境”的融洽和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一定意上说,“融洽和谐”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也影响到整个人类的未来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对人与技术、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协整关系的中国区域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时间序列截面数据模型的计量分析方法及协整检验理论,对我国东部、中部及西部三个地区的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其关系是由经济增长到煤炭消费的单向关系;中部地区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既具有明显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又具有双向短期因果关系;西部地区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虽然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短期因果关系并不成立。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全国和各地区1986年~2004年间的经济增长、能源及煤炭消费水平的分析,认为各地区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之所以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运行机制等的影响;提出国家在相关经济政策和煤炭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时必须正视这一差异,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当务之急是要协调好煤炭(能源)与经济的发展关系,否则会加剧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失衡。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能源短缺、利用率低、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29个省市2009年的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文章将技术效率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利用其数值来分析能源效率,同时,加入环境变量来分析完善上述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在剔除外部因素和环境变量以前规模效率被高估,纯技术效率被低估。大部分省在第三阶段计算出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这说明很多企业规模较小不能体现出规模经济性。从区域上来看则是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针对这一结果,本文给出几点建议:中西部地区应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开发新技术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途径。本文通过构建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陕西省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陕西省各市创新环境呈现出“中部凸起,两极塌陷”的空间极化现象;2)陕西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并具有较为严重失衡的态势;3)陕西省绝大部分城市的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高,且创新环境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从而致使协调发展度的整体偏低;4)陕西省创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类型可划分为3个大类5个亚类,且全省协调类型状态较差;5)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同类型区应结合“区情”进行区域创新环境的更新或营造,促进区域创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城乡分离和社会分化,已成为影响未来全局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的核心问题。城市与乡村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其地理空间、经济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协同发展与否,是整合行政区划、产业布局和社会结构要素禀赋以及制定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框架路线图的关键。本文以探索城市间、城乡间多维尺度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宏观演化机制及微观要素特征为着眼点,全面考虑和谐城市"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的整体协同与"社会、经济、科技、资源和环境"的时空耦合。该研究对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进行战略审视,系统剖析城乡一体化的区域格局、理论模式和战略体系,并以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城市为战略支点,结合区位优势的代表性、发展前景的带动性和示范价值的全局性,初步建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城市"的规范标识,为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城市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