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南东段矿体多为脉状,主要赋存在下元古界兴东群大马河组矽卡岩层内,矿石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浸染状金矿石,次为角砾岩型浸染状金矿石;分早晚两期成矿。早期为元古代混合岩化热液成矿,成矿热液的基本特点为富砷亏硫,温度较高,形成混合岩化热液型金矿体;晚期为燕山期再生岩浆热液叠加在早期矿体之上,使早期矿体变富。矿床成因暂定为再生岩浆热液叠加的混合岩化热液型。  相似文献   

2.
岭前钼矿床受NE向断裂工作控制,矿体形态变化大,矿体形态多为似层状、脉状,矿体主要见于似层状复杂矽卡岩顶底板或其附近围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以矽卡岩型为主,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矿床各种特征具有一定规律,由于该矿床在形成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细粒似斑状花岗岩有密切关系,而且复杂矽卡岩是细粒似斑状花岗岩的产物,故认为该矿床应属矽卡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3.
后生屯银多金属矿,矿体赋存于燕山期花岗岩类与二叠系哲斯组地层内接触带,成矿作用以构造一岩浆热事件为成矿诱因,燕山期造山运动诱发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伴随热液作用成矿元素在适宜的构造空间聚集成矿。矿体空间展布特征与区域矿产分布特征具有一致性,赋矿构造是一系列密集分布的平行断裂破碎带,矿床成因属中温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根据八河川老人沟铁矿详查报告结果显示,本区共发现12条矿体,其中7条为矽卡岩型磁铁矿,5条为鞍山式铁矿。鞍山式铁矿产于鞍山群通什村组,呈孤岛状残留体零星分布在混合花岗岩。矽卡岩型铁矿产于燕山期岩浆岩和辽河群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共生矿产有钼、铜等多金属矿。宽甸地区矿产丰富,分布于各个地质历史时期,仅铁矿一种,太古宇鞍山群、远古宇辽河群及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形成的矽卡岩均有铁矿形成。研究该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和成因,对于明确找矿目标和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乌兰达坝锌铜矿床所在区域地质概况,该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黄岗梁——甘珠尔庙复背斜南翼,矿体产于下二叠统黄岗梁组大理岩顶、底板接触带中的石榴透辉石矽卡岩中,含矿岩层主要为泥质粉砂质板岩及大理岩;燕山晚期花岗岩为成矿母岩,是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平远县尖山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矿体与花岗岩的空间关系、矿体分布与地质构造和碳酸盐岩的关系及矿床的矿化分带特征、接触带矿化的蚀变分带现象,提出了铁矿床的成因:在花岗岩的侵入活动过程中,岩浆热液与碳酸盐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产生矽卡岩化,形成以磁铁矿化为主的矽卡岩型铁矿体。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黑龙江省小岭地区多金属矿成矿地质背景及五道岭铁钼矿床和石发屯铅锌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指出该区多金属矿主要受控于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断裂断裂,矿体赋存在早侏罗世碱长花岗岩与二叠系火山岩接触带附近,成矿类型以矽卡岩-高中温岩浆热液成因为主。该区与成矿有关的早侏罗世侵入的碱长花岗岩多成岩株侵入下二叠统土门岭组和上二叠统五道岭组。侵入土门岭组者多形成铅、锌为主的矿床;侵入五道岭组者则形成以钼为主,并伴有铁、铜、锌的矿床。  相似文献   

8.
李瑞  佟少强  张庆久 《内江科技》2010,31(7):113-113,96
矿床分布于粤北拗陷北西部,东西向的大东山岩体南部,分布于北东向郴县怀集断褶带与近东西向贵东大断裂、九峰山大断裂交汇的菱形区中,受控于深大断裂带形成的次级断裂。矿区矿石类型:矽卡岩型锡矿石、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石。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目前矿体规模为小型,预测矿区锡、铅、锌规模可达中型以上。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白云鄂博REE-Nb-Fe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在白云鄂博东矿体的东南侧,分布有大面积的晚古生代花岗岩.花岗岩与赋矿白云岩(H8)呈直接的侵入接触关系,接触带发育强烈的矽卡岩化和小型铁矿化.我们在东矿采坑南侧22线1598m平台北倾探矿钻孔650~660m岩芯段,首次发现两段矽卡岩化蚀变带.对矽卡岩中的金云母进行超低本底Rb-Sr法定年,获得309±12Ma年龄.结合矽卡岩与矿体的侵入接触关系,可以认为,晚古生代花岗岩虽已深入到矿体下部,但其侵位时间应晚于矿区最后一期强烈的稀土矿化事件,它对白云鄂博矿床来说只是一次后期破矿的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0.
滇东南薄竹山菖蒲塘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薄竹山花岗岩体西南侧,矿体主要产于岩体与寒武系地层的接触带,部分产于泥盆系地层构造发育部位,本文在对典型矿体进行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围岩蚀变及分带、成矿期次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矿化强度与不同围岩蚀变类型的叠加呈正相关性,矽卡岩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解剖,从岩体到围岩将矽卡岩依次划分为三个带:即钙铝榴石—透辉石化带→透闪石化—绿帘石化带→镁橄榄石化带,进一步查明透闪石化—绿帘石化带为矿化最强烈,可作为找矿标志。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显微研究,将矿床划分为四个成矿期: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碳酸盐—萤石期→表生期,其中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为最重要的成矿期,成矿作用呈现了多阶段的特点。结合岩体地球化学、矿床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示踪及成矿时代等方面的成果,本次工作总结了薄竹山菖蒲塘矿区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成因及成矿规律,并初步建立成矿模式。该模式对研究区的找矿突破和潜力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安屯地区地层不发育,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沉积物,沿沟谷分布在东南部及西北部。侵入岩以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为主,次为呈岩株状出露的燕山期二长花岗岩。矿体产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矿体长100-972m,斜深54-480m,平均厚度0.58-4.08m。矿床受敦-密断裂次级断裂控制,矿床成因为热液型铜钼矿床,矿床深部寻找斑岩型矿床远景较好。  相似文献   

12.
广东阳春市鹦鹉岭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鹦鹉岭多金属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受鹦鹉岭岩体与天子岭组灰岩接触带控制,属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矿体长150-200m,厚度6-43m,矿床平均品位WO30.23%、Mo0.098%,矿区围岩蚀变强烈,多金属矿化显示明显的水平分带现象.矽卡岩化、云英岩化、角岩化是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五道岭钼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滨绥断裂南侧,平山全孝复式背斜的次一级褶皱构造小岭向斜的西翼。晚二迭世一撮毛花岗岩体的南缘。区内共发现22条钼矿体,l条铁矿体,l条黄铁矿体。l号钼矿体规模最大,占总储量的80%,矿体呈不规整脉状和透镜状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矿床。其工业类型为钼、黄铁矿、高硫铁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莲花山铜矿床是与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脉状矿床.成矿岩体为分异晚期的斜长花岗岩.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主成矿元素为黄铜矿,伴生有益元素为银、锌和镉,成矿期可分为5个成矿阶段.矿床成因类型:高、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葫芦岛上边多金属矿为矽卡岩型和热液充填交代型两种,矿石质量较好,多金属矿体严格受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和接触带控制。矿体赋存在断裂带和闪长岩与灰岩接触带内及层间裂隙中。矿体形态复杂,呈脉状、扁豆状、似层状、囊状。矿化形成于燕山早期,松树卯闪长岩为其成矿母岩。地表或近地表为氧化矿石,类型有含银褐铁矿矿石、含银闪锌矿、方铅矿、褐铁矿矿石,围岩蚀变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内蒙古阿巴嘎旗某萤石矿的地质特征,该矿为近些年发现的大型萤石矿床,矿体产于上石炭统宝力高庙组酸性火山岩与晚侏罗世细粒闪长岩中,受北西、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脉状,主矿体规模大、连续性较好;矿体为隐伏-半隐伏状,埋深不大;矿床成因类型为硅酸盐岩石中的充填型脉状萤石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矿体多分布于高精度磁法测量解译断裂构造带内。  相似文献   

17.
红花尔基钨钼矿床位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碰撞造山带南侧的红花尔基-免渡河隆起区,位于蒙古-兴安造山带之上。矿体围岩主要为黑云母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变质粉砂岩,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体与地层内外接触带中,矿体受岩体顶部的节理裂隙带控制,形态为脉状、复脉状。围岩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高岭土化。红花尔基钨钼矿床成岩和成矿发生在早-中侏罗世,为早燕山期成矿。矿床的形成与陆陆碰撞造山后伸展垮塌所诱发的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麦山铜矿床属中一高温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在其形成过程中,各种地质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制约着矿体的分布特征、形态产状,规模,品位及其矿物组合.在各种因素中,有利的地层是成矿的基础,适宜的构造为矿液富集提供成矿空间,含矿的岩浆热液为成矿提供动力及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成因的分析,阐述了本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东西向马超营断裂北侧;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岩地层中;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构造发育,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0.
对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的石英、萤石和夕卡岩型钨矿床中石榴石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三类: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脉型钨矿床中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0℃-300℃,盐度O.88—6.45wt%NaCleqv;矽卡岩型钨矿床中石榴石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90℃~300℃,盐度0.1~8.95wt%NaCleqv;成矿溶液的密度为0.81~0.89g/cm^3.表明形成这两种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成矿压力为120~160MPa,成矿深度约为7—9km,因此该矿床是在中高压力、中深成条件下形成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石英中包裹体的气相成分比石榴石中的更富含CH4、CO2和H2O等挥发份,说明流体是一种介于岩浆与热液之间的过渡性流体,具有上部偏液、下部偏浆的特点。由于该区自燕山期以来软流圈上隆,岩石圈经历了强烈的伸展、减薄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而C-H还原性组分的增加,指示流体很可能来自于深部的地幔过渡带或者软流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