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慧光  石晓平  唐鹏 《资源科学》2013,35(6):1134-1142
分析中国式分权制度安排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以及土地出让价格偏离的影响作用,有助于探寻土地财政和土地出让价格偏离的制度成因.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及土地出让价格的影响,然后利用1999年-2009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式分权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倾向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促使了地方政府扩大土地财政规模.对土地出让价格偏离的影响在于财政分权导致了土地出让价格的正向增长,政治集权导致了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与商服、住宅用地出让价格之间的偏离.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倾向和土地出让价格的偏离与中国式分权制度安排紧密相连,进一步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具有较强激励作用的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和政治治理体制,将更有利于修正土地出让价格的偏离.  相似文献   

2.
唐鹏  周来友  石晓平 《资源科学》2014,36(7):1374-1381
分析影响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因素,有助于深入理解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原因,从而为治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现象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财政、经济、政治、土地市场等方面的制度因素对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影响机理,然后应用1998-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短期内存在显著的惯性依赖特征,但由于土地财政的不确定和不可持续,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长期上存在收敛趋势。研究证实了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资本竞争和二三产业的发展会显著增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土地出让方式的市场化改革显著提高了土地价格,是形成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重要制度基础。而地方政府对征地和城市扩张的强烈动机,导致了城市边界的快速扩张,即土地城市化是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土地征用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政府行为。它是指国家因进行经济、文化、国防事业以及公共事业的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和批准权限,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为国家所有的行为。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基本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在服务型政府视野下,其落后性和不适应性就日益彰显。因此在服务政府下,土地征用制度急需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杨婷婷 《科教文汇》2008,(6):125-125,127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冲突古已有之,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特点,而财政的分配体制在冲突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现行财政体制导致的地方违抗中央行为的具体实例进行思考,从分权方面对我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笔者对政府间关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鹏  石晓平  曲福田 《资源科学》2014,36(4):702-711
中国式分权制度对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地方政府关于财政资源和资本要素的争夺,促使其实施土地出让策略和土地引资策略,以获取与土地有关的收入。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构建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策略选择的理论框架,分析认为不同的土地财政策略面临不同的激励机制,而且由于地方政府竞争策略的互动行为,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之间的土地财政策略呈现空间模仿效应或者替代效应。本文选取1999-2007年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分别考察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策略和土地引资策略面临的主要激励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收支约束是其实施土地出让策略的主要激励,而地方政府之间的资本竞争是地方政府实施土地引资策略的主要激励。地方政府在实施土地出让策略中的模仿效应表现为土地出让面积竞争,土地引资策略的模仿效应表现为对大规模资本的追逐。同时,土地引资策略的替代效应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对低价出让土地频率的替代。  相似文献   

6.
农地转用审批是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制度安排,对控制农地非农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动力机制的理论框架,并运用2000-2012年省级层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中央和地方农地转用审批动力机制差异。结果表明,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均受到经济和财政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作用,但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的资源管控机制和目标导向机制差异明显。总体上,中央政府倾向于严格遵守国家农地管控规则进行审批,地方政府却具有应对管制规则扩大审批规模的倾向。较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更容易受到区域耕地资源禀赋、土地利用比较效益和财政支出、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动力还表现出东中西部之间的差异性。东部地区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动力因素差异最明显,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不明显。今后,应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农地转用审批上的分工合作,优化中央与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权限,因地制宜地实施农地转用审批管理措施,促进农地转用制度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宋辉  钟涨宝 《资源科学》2013,35(5):943-949
本文在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襄阳市3县(市)6镇(街)13村312户农户样本数据,分析了当地农地流转的现状.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状况、农户要素禀赋及外部体制环境等方面对襄阳市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的收入水平与来源、农地面积、农地承包期和户主年龄、职业等内部因素与农地的转入及转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介入、村委会对流转的干预、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信息发布的指导、对农地流转价格的合理确定等外部体制环境因素也会对农地流转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强化农户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内生型农地流转中介组织,转变市场化流转中的政府职能、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农地非农化的内在影响因素,揭示现阶段我国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价格扭曲、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提出要抑制地方政府征地垄断行为就需消除政府价格扭曲和运用税收、收费等经济手段调节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以抑制农地过度非农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政策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存在产权主体不明确、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土地管理、征用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在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与管理职能、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应当从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的产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我国的农村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10.
邓萍  余春林 《科技广场》2013,(10):187-191
当前在农地流转中地方政府既是监管者,同时又是利益主体,利益冲突之下的政府行为失范使得政府管制不断加强却又失灵。地方政府应定位于自发制度演进的监督者,其职能应以提供公共物品和市场监管为主。同时,地方政府之间也存在地区间的制度竞争。这些都要求地方政府出台综合性的配套制度来促进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