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汪涛  李祎  汪樟发 《科研管理》2011,32(6):108-115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新技术开发、产业化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1988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发布的有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的政策文本进行了分析,从政策的发起背景、政策数量分布、政策参与部门、政策工具演进等四个方面考察了国家高新区政策的演进历程;从政策连续性、政策互补性、政策交叉性、政策缺失性及政策矛盾性等五个维度研究了国家高新区政策的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政策的目标和工具都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国家高新区政策的延续性和互补性较好,但存在一定的政策缺失和矛盾现象,与有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基地等方面政策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性。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高新区政策历史演进脉络下,对1991-2015年湖北省高新区的政策文本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归纳总结出湖北省高新区政策的历史进程和阶段特点,并结合当前高新区政策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探析湖北高新区创新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湖北高新区创新政策可分为政策发展阶段、政策加速阶段、政策密集阶段三个阶段,政府的扶持政策各有其阶段性特征;湖北高新区创新政策未来发展趋势表现为向引导和服务型政策转变、向创新集群政策转变、向创新文化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3.
徐正丽  肖尧 《大众科技》2021,23(8):99-101
文章以西部地区某高新区科技人才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通过总结政策工具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激励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该市发布的人才政策文本进行分析,使用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从三个层面探索人才政策中人才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策略性措施、政府采购等因素对高新区科技人才引进的影响,并将人才政策文本的分析结果与该市高新区科技人才现状相结合,探索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其成因,提出对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税收、财政、土地、人才等倾斜性政策,重点支持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国家高新区)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20年后的今天,作为政策推动的结果,国家高新区是否已承担起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贡献如何,以及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高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导向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从政策评价的视角,讨论了国家高新区对创新体系建设、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制度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和目标实现程度,同时,结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发展变化,提出了高新区新需求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导向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新制度理论的视角研究国家高新区内企业的创新行为,阐述企业内部、外部制度环境及其耦合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制度环境下,企业追求"合法性"的行为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内外部制度环境的耦合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我们进一步针对如何完善和改进国家高新区内外部两种制度环境之间的耦合机制,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政策是合理分配创新资源与提高创新绩效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省级政府工作报告进行量化打分,并结合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多层线性模型,探究了省级层面科技创新政策力度对地区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具体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政策中的政策目标将会影响地区创新资源投入,而政策工具主要影响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其中科技创新政策中的知识产权目标与外资引进目标对创新资源具有显著正向作用。需求政策工具对创新绩效具有跨层直接影响,供给政策工具对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跨层正向调节作用,而环境政策工具对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跨层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稀土政策演进逻辑与优化调整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梳理中国稀土政策的演进历程,剖析政策演进动因及机制,并据此指出未来政策的优化调整方向。基于标志性政策,本文首先得出中国稀土政策可划分为4个演进阶段,分别为鼓励稀土出口和规范开采程序(1985—2004年)、实行出口数量管理和提升出口定价权(2005—2010年)、行业秩序治理和组织结构调整(2011—2014年),以及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至今)。接着,文章运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剖析了政策演进动因,运用系统动力学因果反馈图描绘了政策演进机制,探索得出中国稀土政策演进动因主要包括产业供给侧问题的倒逼、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约束,以及全球发展形势的推动。总体而言,中国稀土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被动性和盲目性,其驱动机制主要表现为倒逼机制和约束机制。最后,本文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稀土政策的PSR模型,指出在国内外双重压力下,稀土产业处于供需不匹配、下游应用水平不足、环境税费制度不完善、全球竞争地位受威胁等不利状态,未来应当形成问题与目标双向导向机制,从优化资源开发战略、激发企业研发热情、完善环境税费制度、分轻重稀土进行全球资源战略布局和产业治理4个方面进行响应政策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8.
基于政策量化打分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政策属性、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以及政策制定府际合作网络等方面对我国1978至2016年制定的219条科技领域环境规制政策进行文献量化研究,进而有效梳理科技领域环境规制政策变迁和府际合作的演进逻辑。研究表明,我国科技领域环境规制政策的演进逻辑主要表现在政策机制不断完善、颁布政策的短期应急效应、累积政策的长期叠加效应以及部门合作不断强化等四个方面。最后,从制度层面的系统性顶层设计、政策属性力度的完善、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的持续优化以及政策制定府际合作的强化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硼  罗帆 《科学学研究》2020,38(5):826-83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多的国家正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来调整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本文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通过政策工具分类、内容编码、频数统计等分析方法,对我国颁布的科技创新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中各层面政策工具应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结构性失衡,仍偏向于对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应用,应加强对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协同管理、优化政策工具体系,逐步实现从供给到需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程华  钱芬芬 《科研管理》2013,34(10):103-108
对科技政策实施结果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政府完善科技政策意义重大。本文以国家层面发布的与产业技术创新相关性最强的454条技术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2000-2009年产业面板数据,对政策力度、政策稳定性与创新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政策力度对技术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对经济绩效不显著;政策的不稳定性会抑制政策对技术绩效的激励;政策对绩效作用存在滞后效应。比较不同政策工具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供给政策对创新的技术绩效有激励作用,环境政策对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有激励作用,需求政策对经济绩效作用显著。最后,提出应加大需求政策供给力度,完善创新政策体系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卓乘风  邓峰 《科研管理》2021,42(7):68-76
本文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设立国家高新区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并未显著带动地区技术进步;(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设立国家高新区显著吸引了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但并未吸引对技术进步具有积极影响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内形成集聚;(3)进一步分析发现,发挥“成本效应”和“生产率效应”是吸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入区、促进地区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且“成本效应”中制造业发展、“生产率效应”中创新人才积累是最为有效的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全国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01—2010年的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新绩效,并比较2003年开发区清理前后的效果。实证研究表明,开发区建立初期,地方政府干预对开发区集群的绩效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集中程度与区域创新产出负相关,说明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干预在短期内确实对当地的创新有积极作用,但开发区本身缺乏产业集群机制,对当地创新产出并无正面影响;开发区清理后,产业集中程度与区域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地方政府干预对开发区集群的绩效影响则不显著,说明经过整合,开发区的集聚水平日益提高,而政府的财政干预作用则逐步降低。本文的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开发区创新绩效水平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我国现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激励机制,调查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实施效果和政策局限性,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现实任务需求出发,探讨制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财政政策必要性,并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财税政策激励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激励作用,研究提出支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互利共生、偏利共生以及竞争共生三种演化模型,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的主体集聚演化机理;建立熵变模型,分析了生态系统整体演化机理;依据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各阶段演化动力与机理。发现:(1)互利共生条件下, 高新技术供给群落与需求企业群落共生后的产出大于共生前的产出。(2)偏利共生条件下,配套企业的产出水平会大于企业独立运作时的产出水平。(3)适度竞争有利于维持创新生态系统主体的竞争共生。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相继设立的国家高新区为实验场景,利用1994—2017年中国276座地级市数据,通过多期倍差模型检验国家高新区对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1)国家高新区促进地区吸引FDI,尤其东部地区,以及自然资源依赖度低、市场及人力资源优越的地区;(2)上述政策效果通过提高地区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及基础设施水平而实现的。本文为国家高新区政策评价不一的结论提供微观证据,并对深化市场对外开放的系列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司增绰  曹露玉 《科研管理》2022,43(5):113-120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国家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整体看高新区设立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据高新区所属地城市发展水平、城市所在地区和高新区自身所处生长周期不同,进行了异质性检验,发现二线及以下城市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显著,一线城市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没有显著影响;中部地区城市高新区设立能够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东部和西部地区城市高新区设立不显著;初创期和发展期高新区设立有效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成熟期的效果不显著。因此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因地制宜加强高新区质量建设,提升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能仅依赖高新区政策,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聚焦探讨产学研合作深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问题。文章基于2011年-2018年83家国家高新区面板数据,在克服内生性基础上,系统阐述并检验了产学研合作深度对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学研合作深度对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促进技术创新与资源配置效率优化是产学研合作深度影响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中介渠道;产学研合作深度对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更大;产学研合作深度对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对合作程度敏感,在合作程度深的子样本中影响显著,但在浅层次合作子样本中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对我国政府优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政策,加快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新链视角,探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多重路径,创新投入和成果产出在其过程中分别发挥中介作用,且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进一步,从信号机制、杠杆机制和触发机制三方面,揭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影响企业创新过程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在创新投入阶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信号机制激励外源融资进入创新链,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在成果产出阶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挥杠杆作用,撬动企业寻求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科技成果产出;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否能触发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认定质量是关键情境变量。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高技术市场需求特征的研究引向了深入,率先提出并界定了高技术市场的衍生性需求,同时给出了关于这一特征的一般结构矩阵.衍生性需求是高技术市场需求的本质特征之一,而单层衍生、多层衍生、内向衍生及外向衍生是构成高技术市场衍生性需求的基本类型与特征,把握衍生性需求的类型与特征是构建高技术产品营销体系的关键,也是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引进决策及政策导向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