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其创新效率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采用三阶段超效率EBM-Windows模型对我国2007-2018年29个省(市、自治区)高校的知识创新与知识转化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的知识创新效率均值为0.675,知识转化效率均值为0.543,均未实现DEA有效;东部地区高校知识转化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环境、政府支持、资源禀赋与市场化水平等环境因素对东部地区高校知识创新与转化阶段投入冗余程度的影响显著高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综合分析各地区高校知识创新与转化效率值及年均增长率,设计了四种高校创新效率提升路径。最后,提出了改善高校知识创新与转化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弥补现有关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中将转化过程单一化以及未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变量的不足,充分揭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静态差异、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合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和创新链,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划分为科技研发、基础研究和科技价值创造阶段,以长江经济带的2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核密度估计、托宾(Tobit)模型等方法测算其2014-2018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分阶段、分流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8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效率主要由规模效率拉动,并呈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价值创造”阶段递减的趋势,基础研究阶段与应用研究阶段的效率值逐渐提高,但科技价值创造阶段的效率值逐渐降低;(2)长江经济带下游区域高校的效率较中上游地区高校存在更明显的两级或多级分化态势;(3)效率影响因素存在阶段性差异,高校科研人员素质在各阶段具有影响正向显著,产业结构在基础研究和科技价值创造阶段有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在基础研究阶段有显著负向影响。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内高校要重视理论性研究成果向应用性成果转化、提高纯技术效率,发挥政府作用促进缩小区域内部差距,重视人力资本,并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等对策建议,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3.
李康  范跃进 《科研管理》2022,43(9):41-47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安排,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双一流”建设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领头雁”,研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加快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一流大学高校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突出科研产出质量和服务的综合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DEA模型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理论,通过三阶段DEA模型方法测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科研效率,并进一步分析环境因素对科研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是影响一流大学科研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一流大学整体科研效率存在虚高现象,剔除环境因素后样本高校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值都明显下降。(2)地区经济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政府扶持力度对各个高校科研效率存在差异性影响,并据此将高校分为稳定型、发展型和改进型三类。(3)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效率存在分化倾向,规模收益递减现象突出,其科研效率提升的关键是缩减规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深化科研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4.
初旭新  马昱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2):119-123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体,高校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是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现阶段,如何在有限的高校资源投入下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刻不容缓。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高校科技创新分为知识创新阶段、科研创新阶段和创新收益阶段。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分析了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市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而以北部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和中国整体为例,分析其三阶段效率演化动态趋势。研究发现:①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各阶段效率及总体效率偏低,且创新高的省份与效率低的省份差距愈来愈大;②各阶段中,知识创新效率>科研创新效率>创新收益效率;③区域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和差异性,黄河中游、东部沿海、长江中游等综合经济区知识创新阶段较高,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等综合经济区科研创新效率较高,南部沿海、北部沿海等综合经济区创新收益阶段创新效率较高。针对现阶段中高校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不足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广东科技创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的变异特征和规律,采用DEAMalmquist模型、空间可视化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测度及剖析2011—2020年广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情况。结果发现:以2014年实施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转折点,广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的加大投入和利用效率提升,全省已发展为珠三角领衔、粤东西部协同发展的“一核两翼”创新发展格局;动态来看,广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年平均涨幅为8.1%,技术进步是主要影响因素,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综合提高型地市有13个,其中云浮和汕头表现突出,技术进步提高型包括广州、深圳、清远和茂名,综合下降型包括汕头、江门、湛江和揭阳。由此提出广东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和科学统筹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摘要:研究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对于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DEA的BCC模型和视窗分析方法,以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规模以上企业在“十二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研究,以期为“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提出合理性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十二五期间地区企业科技创新总体效率均值较高,但是存在部分地区效率低和众多地区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情况;研究还发现全国以及东部、西部的地区企业科技创新效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发展趋势,而中部地区呈现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创新是现代企业面对知识经济及全球化的挑战所构建的一种新型创新模式。本研究首先从企业间知识流动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影响分布式创新的关键因素,包括知识源因素、知识属性因素及情景因素三方面;接着建构了知识集聚、知识创造及知识优势生成的三阶段动态演化过程模型;最后提出了二层面的关系治理行为:一是各阶段内部关系治理,包括知识集聚阶段的知识共享、知识创造阶段的知识整合及知识优势生成阶段的知识场;二是各阶段之间的关系治理,知识网络的管理能力是其中重要的调节性变量,本文尝试打开企业利用各方资源生成知识优势的“分布式创新黑箱”。  相似文献   

8.
本文打开“黑箱”将技术转移系统内部结构解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价值创造前后联结的两个阶段,并采用两阶段DEA方法,首次对比分析以高校为主体的省市技术转移效率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省市技术转移效率。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高校、企业整体技术转移效率偏低,技术创新阶段是制约总体技术转移效率提升的瓶颈,高校情况更为严峻;中国省际技术转移效率差距较大;针对比较发现,因地制宜提出适合不同主体提高技术转移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企业知识协同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陈昆玉  陈昆琼 《情报科学》2002,20(9):986-989
企业知识协同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思想之一,其目的在于获取“2+2=5”的知识协同效应,论述了知识协同的概念及四种分类组合,提出了四种组合的最优转化跨径:“企业内知识转移→企业内知识创造→企业间知识转移→企业间知识创造”;分析了知识协同的运作机理:默示知识与明示知识在“潜移默化”,“外在化”,“合并”和“内在化”四个阶段相互转化过程,最后,以大阪松下电器公司为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探究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精准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以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数据为基础,利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不同省域、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群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整体较低,17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存在投入冗余问题,29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存在产出不足问题;(2)地区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西强东弱状态;(3)城市群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城市群”状态。由此提出建立以效率为准绳的科技资源配置策略、以效益为导向的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和以服务为基础的科研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议,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1.
“十四五”时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服务型制造对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至关重要。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壮大新发展动能、形成新发展优势,全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文章提出了我国“十四五”时期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并从发展战略研究、企业数字转型、技术创新体系、产业生态培育、服务制造集群、国际竞争合作6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成果转化阶段之间的协同是我国高校发展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基于创新链视角,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为研究创造和科技价值产生阶段,运用网络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评价2012—2017年我国28所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发现:28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效率取得一定进步,研究创造阶段整体效率较高,但科技价值产生阶段效率严重偏低;研究期间28所大学总体上呈现研究创造效率持续提升而科技价值产生效率有所下降的趋势,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整体效率稍有下降。我国各所大学的技术成果转化优势和短板不同,提出应结合自身特点制订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构建过程导向的因子理想关联评价模型和结果导向的三阶段DEA效率评价模型,对"十二五"以来的创新政策效果做评估,发现2010-2018年科技创新政策整体是有效的,但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地区差距较大、有效性波动等问题;政策效果出现东西差距缩小、南北差距拉大、东北明显落后、中西部依赖性强等特点;创新效率由中心城市到经济圈再到其他地区递减.检验近年创新政策实施效果,对制定"十四五"创新政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虽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但高校科学研究成果积淀依然较为薄弱。通过分析对比清华大学等国内9所高校和哈佛大学等国外5所高校在《自然》《科学》和《细胞》杂志上的论文发表情况,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我国国际合作论文情况,认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研合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会议与研讨、国际项目和课题等方面存在合作频率低、合作范围窄、合作平台弱等众多问题。结合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展现状以及国内科技期刊发展情况,提出我国高校应借鉴吸收国际顶级期刊办刊模式和经验建设高质量的科技期刊,创造有吸引力的学术平台;同时,应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服务,加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确保创新体系的开放性,并鼓励基础前沿问题探索,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5.
以数据驱动环境下的科技信息知识服务研究模式变革为出发点,提出融合科技数据资源治理大中台与知识服务小前台的敏捷化大数据建设思路和整体框架,以能源科技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为示范,初步形成能源科技知识服务态势感知环境,为开展支撑决策的科技信息知识服务提供有效支撑。通过科技信息数据中台建设对能源科技大数据资源体系进行有效治理,结合敏捷化微服务应用技术快速构建丰富化平台服务功能,有效形成各类以用户情景为导向的能源科技知识服务产品体系。敏捷化大数据应用于科技信息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是数据驱动环境下的一次探索,为科技信息知识服务创新和迭代赋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面向“十四五”太空探索事业新征程,需要深刻洞察复杂多变的国际航天发展新态势,充分认识我国航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与不足之处。纵观世界航天历程,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成果的产出离不开科学的稳步积累和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文章从重大任务导向、原始创新研究、未来航天布局3个方面思考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在航天科技创新中积极发挥的作用,并面向我国航天事业长远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助力我国“航天强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十五"至"十三五"期间,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布局与国际形势、环境变化的相关性。从国际科技合作需求、发展思路、原则与目标等角度出发,对比研究了我国各时期科技创新政策对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部署,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工作的演进方式。最后,结合当前我国所处的国际形势与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新时期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楚君  许治  陈丽玉 《科研管理》2020,41(3):183-193
定量分析和衡量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对制定改进策略十分重要。本文基于价值链视角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解为研发创造和价值创造两阶段生产框架,运用网络DEA模型从过程效率视角比较中国28所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整体阶段和分阶段效率。基于此结果,进一步应用基于网络的排序方法比较各研究型大学的转化优势和单个因素对效率的贡献。与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相比,本文提供了一个从系统内部寻求效率改进的方法,并且可直观识别每个阶段以及每个因素的标杆大学,比较每个大学的“独特属性”,为大学管理者提供效率改进信息以及向谁学习经验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