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BCC模型和视窗分析方法,以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规模以上企业在"十二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研究,以期为"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提出合理性建议。研究发现:"十二五"期间地区企业的科技创新总体效率均值较高,但是存在部分地区效率低和众多地区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情况;全国以及东部、西部地区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发展趋势,而中部地区呈现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中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十二五"时期区域产业升级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各省市的产业升级能力逐年提升,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我国区域产业升级能力发展不平衡,中东西部差距较大,但在"十二五"期间差距在逐步缩小;产业升级能力整体提升,部分地区进步明显,但也存在个别区域产业升级能力波动较大,发展不稳定;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能力不强的原因主要是基础环境相比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投入-产出效率较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在"十二五"期间逐年优化,但仍不合理;我国人均GDP逐年上升,但单位能耗依然较高。基于此,提出中西部地区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互联网通讯设施、加强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建立中西部地区的优势品牌项目引进外资等建议,以促进我国产业升级能力能健康稳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校科技创新“知识创造—知识转移”两阶段模型,采用两阶段DEA模型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整体和分阶段效率进行测量及分析。研究表明,观察期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整体科技创新效率不高且高校间效率水平差异明显;“十三五”期间相比“十二五”期间,样本高校在知识创造阶段的效率值高于知识转移阶段的效率值,但知识转移阶段的效率值提升幅度高于知识创造阶段;不同类型高校的科技创新子阶段效率提升不均衡,体现出鲜明的办学定位和学科建设特点。最后,结合“科技自立自强”及“双一流”建设战略目标等,从国家、高校及社会三个层面,提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距离函数模型,分析金融中介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中介信贷规模与科技创新效率负相关,金融中介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强度、支持效率与科技创新效率正相关,而且科技创新效率存在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鉴于此,为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我国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对于信贷资源总量有限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开展科技金融试点,提高金融中介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效率,有利于缩小科技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全要素的能源效率框架下应用共同前沿下的SBM模型(简称MSBM模型)研究“十二五”期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的表现及差异。研究发现:“十二五”期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仍维持较低水平,且地区间差异性也在显著增加。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的平均水平为0.58,说明在削减40%能源投入水平的情况下仍能实现现有的经济产出水平,节能减排的潜力较大。在实证分析中,本文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对能源效率的自相关性展开检验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地区的能源效率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开发水平和二次产业占比对能源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技术创新和城镇化率为能源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细分创新过程角度进一步对科技创新活动呈现“高投入、高产出”特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实际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基于企业创新价值链视角,将科技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过程和成果转化过程,以16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其2016—2021年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此外,考虑到八成研究对象分属五大城市群,进一步按五大城市群分类进行企业创新效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整体不高,两个过程的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变动方向一致,但技术研发过程的综合效率明显低于成果转化过程,其中规模效率较低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市场规模与创新能力不匹配是导致创新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五大城市群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其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
从专利的角度可以分析一个国家、企业、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前景.为此,以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数据库为基础,首先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近年来世界各国的技术创新态势,紧接着探讨了我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对“十二五”期间加强科技创新,紧跟全球创新形势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科技资源投入与科技成果产出的现状,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DEA模型等,对科技投入产出的相关关系和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到结论,"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科技财力和人力资源投入明显不足,与全国先进省份之间差距明显,除论文外的大部分科技产出指标也处在全国中下游水平;有3个年份的科技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有效,另2个年份存在技术无效和规模无效的问题,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探究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精准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以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数据为基础,利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不同省域、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群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整体较低,17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存在投入冗余问题,29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存在产出不足问题;(2)地区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西强东弱状态;(3)城市群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城市群”状态。由此提出建立以效率为准绳的科技资源配置策略、以效益为导向的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和以服务为基础的科研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议,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DEA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十三五”期间25个建筑业上市企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回归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进步得益于技术进步的增长,其退步是受纯技术效率降低的影响;民营和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效率上存在差异;企业规模和税收负担对科技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政府补助对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对提高建筑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的制度效率与规模效率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研究,不仅要从总量的角度进行,更应注重从“效率”角度的展开。利用研究效率的标准方法——DEA模型对我国29个不同地区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比较研究,从“人”、“财”、物以及论文产出、成果鉴定及科技服务6个方面构造了这些地区高校1994~2002年的合并DEA分析模型。运算结果表明:①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有两种有效形态,它们的驱动因素是不同的;②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总体差异并不悬殊;③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目前基本处于依靠规模投入带动的发展阶段;④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高校科技创新融入现实经济建设的程度还有待加强。根据这些基本结论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税收优惠政策是激励企业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文中以2016年我国52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所得税税率的降低对激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具有显著作用,但对科技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区域和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科技创新影响存在差异性:对东部地区和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激励效果更加明显,而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国有企业的激励作用有限。相关的改革建议是: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来激励企业科技创新产出;结合地域特点制定有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提升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州创新型企业的相关数据对常州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效率展开分析.选用DEA方法中的BCC模型来比较各创新型企业创新的相对效率,包括持续创新效率和不同批次创新型企业创新效率比较分析两个部分.发现常州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效率呈现递增趋势,且不同批次创新型企业创新效率存在差异,得出常州创新型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要素产出不足,而产出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规模偏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激发企业研发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以2015-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企业税收负担与研发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税收负担显著降低研发效率,并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企业产权性质与研发强度在上述关系中存在调节作用,国有企业与研发强度高的企业,其税收负担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减弱。异质性分析发现,东、中、西部地区企业研发效率与税收负担间存在显著差异,东、中部地区企业税收负担与研发效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西部地区企业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为提升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广东科技创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的变异特征和规律,采用DEAMalmquist模型、空间可视化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测度及剖析2011—2020年广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情况。结果发现:以2014年实施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转折点,广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的加大投入和利用效率提升,全省已发展为珠三角领衔、粤东西部协同发展的“一核两翼”创新发展格局;动态来看,广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年平均涨幅为8.1%,技术进步是主要影响因素,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综合提高型地市有13个,其中云浮和汕头表现突出,技术进步提高型包括广州、深圳、清远和茂名,综合下降型包括汕头、江门、湛江和揭阳。由此提出广东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和科学统筹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康杰  景普秋 《科研管理》2014,35(12):85-93
科技创新挤出是资源型区域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主要障碍。本文从企业创新有效需求不足角度分析资源依赖对科技创新的挤出效应。在资源依赖的形成中资源企业受限于产品同质、资源高收益而缺乏创新动力和能力,制造业企业在要素流动作用下出现萎缩且有创新动力无能力,进而资源企业、制造业企业创新有效需求不足带来创新挤出。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域层面存在资源依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挤出,发现我国资源型区域企业创新存在效率低下、规模报酬递减、劳动投入贡献低等问题。最后指出要从增强资源企业、制造业企业创新动力和能力入手,提升创新有效需求,实现科技创新内生化。  相似文献   

17.
在创新链与产业链(以下简称“双链”)融合的背景下,为识别江苏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优化人才、资本、技术资源配置,释放科技资源创新潜能,基于科技资源投入和科技资源产出,构建包含1个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的“双链”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分析江苏2011—2020年“双链”科技资源配置水平。结果表明:江苏“双链”在部分年份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同时存在科技资源投入结构失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技资源投入不足、科技资源知识成果产出有待增加以及科技资源经济成果转化有待提高等问题。根据研究结果,从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资源投入、转变传统管理机制和提升创新链的产业贴合力等方面提出促进江苏“双链”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我国开始重视地域空间规划的作用,把搞好空间管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结合中科院牵头完成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不同类型的重大区域和国土规划以及汶川灾后重建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文章分析了我国开展地域空间规划的客观需求,从规划理念、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中科院研究团队在重大地域空间规划中的科技创新,从加强空间管制、健全空间规划体系和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3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开展地域空间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阵地,持续稳定的科研投入尤其是经费投入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强的重要保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是高校获得持续稳定科研经费支持的最主要途径。本文基于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据研究发现,基本科研业务费可提升青年教师基本科研能力,其投入与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呈现显著正相关,但在孕育从“0”到“1”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方面尚需加强。通过进一步与英国、德国和日本稳定性科研经费资助模式的比较,发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资助体系中存在着稳定性经费投入不足、占比过低和过程管理较粗、运行机制效率不高等问题。据此提出了旨在推动我国高校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DEA方法首先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分级评价,共划分出四个级别,内蒙古自治区的科技创新效率处于第四个级别.分析发现,与第一二级别的地区相比,内蒙古的创新效率不足体现为投入资源的浪费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够,与第三级别的地区相比,效率不足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投入规模不够.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内蒙古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