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一家钢琴制造企业的纵向案例分析,试图分析中国企业在其不同技术发展阶段,如何选择与自身吸收能力相匹配的"引智"学习方式,并在两者互动中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研究发现:第一,在企业选择"引智"学习方式过程中,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识别与获取能力—理解与消化能力—转化和应用能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两者动态匹配机制为"识别与获取能力—问题导向学习;理解与消化能力—项目导向学习;转化和应用能力—内部前馈式学习"。第二,企业"引智"学习能够明显提升企业知识吸收能力,而后者又会影响企业下阶段"引智"学习方式的选择。第三,选择与企业吸收能力相匹配的"引智"学习方式,可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的博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系统是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创新、学习决策和动态博弈的系统。为揭示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的复杂性及其动态演化路径,把学习竞争模型和演化博弈模型引入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研究来分析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的初始条件、内在决定因素、动态环境下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创新过程以及合作创新模式的演变。分析表明: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方向与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学习行为和能力、系统演化的初始状态等相关,而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创新的协同收益、引致风险损失、初始成本以及双方的贴现因子则是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内外创新网络协同演化与能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对创新网络研究多是把企业看作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而忽略了个体内部与网络之间的互动演化,企业内部创新管理仍是一个黑箱。文章提出从外部开放度和内部要素参与度两个维度来研究内外网络的协同演化,并通过一个纵向案例研究来分析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随着整体外部创新网络的发展,企业内部要素参与度逐渐增加,并形成了一个内部创新网络体系,这种内外创新网络之间的演化学习和协同互动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技术层级化的背景下,后发企业的技术发展是协同创新内涵的直接体现.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创新A-U模型和模块化理论,发现后发企业的技术发展呈现出以辅助技术先发、主导技术跃升的特征.然后,通过对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和企业组织模式重新整合的分析,将后发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分为契约型协同、组织型协同和战略型协同,再将后发企业的技术发展与不同阶段协同创新模式的演化相结合,提出了两者协同演化的理论模型.对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与四川绵竹鑫坤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发展与协同创新模式进行分析,验证了后发企业的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协同创新模式的共同演进.研究结果显示,与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协同创新模式的演化和主动选择能提高合作稳定性,加强协同伙伴的文化沟通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协同创新模式,并且提高协同效率与技术进步速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协同演化的视角,本文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在分析合作能力和创新网络构成和演化的基础上,研究核心企业合作能力如何激发创新网络的主动性行为,实现创新网络的不断升级,进而带动相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核心企业合作能力、创新网络和产业发展相互之间存在正向作用关系;核心企业不同的战略取向决定了三者之间不同的协同演化路径。具体而言,核心企业追求适应战略的三者之间的协同演化路径呈现倒U形,核心企业追求稳定战略的三者之间的协同演化路径呈现倒W形,核心企业追求改变战略的三者之间的协同演化路径呈现向上的S形。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揭开核心企业创新网络更新升级及其基础上产业发展的黑箱。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环境规制与协同创新耦合作用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进行研究,选取218家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对技术协同、能力协同和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引导对技术协同、能力协同及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披露仅与技术协同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与能力协同、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未呈显著相关关系;技术协同、能力协同分别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功能失位使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着较严重的"空心化"和"外援化"问题。结合高校创新资源的综合性和虚拟企业运作的灵活性,提出高校优势资源驱动的多阶段虚拟协同创新模式。基于该模式,高校可充分发挥在学术资源、企业资源、市场关系资源和软环境资源集成方面的综合优势,树立其在跨区域虚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并按照团队基础创新、高校内部资源协同创新、外部资源协同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路径,逐步促进各种创新优势资源在跨区域创新主体间的全面集成和共享。实证研究表明,这种虚拟协同创新模式可使我国高技术企业在区域创新能力不平衡、优势创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地进行高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刘海兵  杨磊 《科研管理》2022,43(11):111-123
本文基于华为公司的创新实践,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规律和提升机制。研究发现:(1)从资源管理的视角,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在初级生产阶段、国际化开拓阶段、全球化扩张阶段、创新引领阶段发展历程中创新能力沿着资源建构能力——资源拼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治理能力的轨迹演化;(2)战略对机会窗口的匹配性决策是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能够实现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先导机制,战略决策对机会窗口的识别、拦截、预测、创造决定着整个组织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创新能力发展;(3)后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深层机制是,不同阶段的知识结构及学习模式形成一个螺旋递进的上升机制。初级生产阶段实现了积累性学习模式下的组织显性知识积累,国际化开拓阶段达到忘却性学习主导下的组织显性知识的质变,全球化扩张阶段实现积累性学习模式主导下的显隐性知识并重的知识体系,创新引领阶段在积累性学习与忘却性学习的平衡中实现知识的开发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辽宁地区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是提升企业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关键。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选择了恰当的创新模式。文章剖析了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各种影响因素,借鉴美、日、韩等国家选择创新模式的经验,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推证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的企业应选择的自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家制造业企业的纵向比较案例分析,本文试图分析中国企业在不同技术发展阶段应该如何选择与其吸收能力相匹配的外部知识获取模式,并在两者互动中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从而实现能力追赶.研究发现:在企业选择外部知识获取模式过程中,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识别与获取能力—理解与消化能力—转化和应用能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两者动态匹配机制为“识别与获取能力—企业并购”、“理解与消化能力—企业合作”、“转化和应用能力—引进专家”;企业外部知识获取能够明显提升企业知识吸收能力,而后者又会影响企业下阶段知识获取模式的选择;选择与企业吸收能力相匹配的外部知识获取模式,可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本文研究结论对于理解中国企业通过外部知识提升自身创新绩效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晓月 《科教文汇》2012,(32):200-200,20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中国社会图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导致了当今中国的能力缺失,能力恐慌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能力建设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对能力建设理论进行更深入和全面的研究,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核心价值观,构建能力社会,培养能力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2.
后发企业的知识整合能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力  宣国良 《情报科学》2005,23(12):1892-1898
在信息网络化、竞争全球化以及知识更新高速化的压力下,后发企业要想迅速赶上并超过领先企业必须依赖于知识整合能力。我们首先综述了前人关于知识整合的理解,界定了知识整合能力的内容。然后将知识整合能力分解为知识的吸收能力、共享能力、系统化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四个子能力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这些能力的因素,并根据后发企业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接着分析了这四个子能力的协同和联动机理,指出它们是相互依赖并密切相关的。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相关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海旭  蒲云 《科技通报》2005,21(4):476-479
分析了路网容量可靠性概念的含义,将路网容量可靠性概念引入到路径诱导系统环境中。将路段通行能力作为离散随机变量,基于诱导条件下的混合路径选择模型,用近似算法求解路网容量可靠性。在一个小型测试网络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企业网络能力对自主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企业网络能力影响自主创新的理论模型,具体包括三个要素:网络能力、技术能力和自主创新.选取我国东北部地区105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这一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能力对自主创新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网络能力还能通过影响技术能力从而对自主创新产生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交互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M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M企业的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处于中度耦合、低度协调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技术协作的高科技产品开发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翰  范柏乃 《科研管理》1999,20(1):73-78
本文研究了高科技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协作的特点,运用数理分析方法探讨了技术协作对产品开发的作用和影响。进而,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通过提高技术协作水平,促进产品开发成功的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喜刚 《科研管理》2016,37(2):107-115
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学者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基于资源基础观的视角,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流程创新能力,探讨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对沈阳、大连、长春等市174家工业制造类企业进行问卷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对组织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创新可以促进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流程创新能力的发展,但组织创新与产品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受到工艺流程创新能力的调节;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都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产品创新能力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实践,对企业绩效有直接影响,但工艺流程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产品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复杂产品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日益成为现代经济的“技术资产骨架”和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鉴于目前尚无成果专门针对复杂产品生产能力展开研究,本文从经济学“投入-生产-产出”(IPO)范式的过程视角,探讨了以创新为核心思想的复杂产品生产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并构建了从资源投入、组织范式到复杂产品生产,再到生产绩效产出的全过程能力分析框架。分析表明,相关分阶段研究理论基础已经比较清晰,但国家复杂产品生产能力是一个系统,需要用系统思维方式构建更为宏大的理论,本文迈出了起始的一步;以及,今后对国家复杂产品生产能力的研究,更要体现政策研究的规范性、描述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及能力计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叶祥 《预测》2003,22(1):78-80,74
本文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分别研究了宏观和微观两种情况下,生产过程中各因素对生产能力的贡献,以及它们综合作用的效果,进而形成生产能力的定义,明确了提高生产能力必须处理的两个关键问题,最后用基于优先等级的方法来解决CIMS下能力需求计划的制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管理能力的耦合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企业技术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的耦合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技术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的耦合度模型,具体包括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耦合度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函数.最后,运用该模型对G集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集团的技术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处于中度耦合、中度协调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