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明友 《知识窗》2013,(10):57-57
怎样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魅力.是教师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本文笔者就如何准确定位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摒弃无效行为、提升品德课程魅力指数谈了个人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
有些科学家相信,我们将最终变成一种生物机器人,这是一种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结合体,它可以是具有人类大脑的机器,也可以是具有电子大脑的肉身。这些科学家说,在未来,也许我们的子孙会面临一种选择:要不要做一个机器人?因为假若选择了要,他们便可以即刻拥有一些超凡出众的能力,如精准的记忆力、高超的演算能力等,而改变的过程也可能就像做外科手术一样简单。这种事会不会真的发生,目前我们还不能妄加论断,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制造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它们看上去很有未来“生物机器人”的雏形,让我们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吧。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良好的品德教育要从小学抓起,课堂作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阵地,其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极为重要。应试教育下,教师采用教学模式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新课程的提出,要求每位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构建一个高效课堂学习环境空间。那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怎样构建呢?对此,文章小对学品德与社会课高效课堂的构建做了以下分析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个急功近利的物质社会,人们经常听到和见到的是关于天才、成功者和幸运儿的故事。可这些人到底有多少?假如你不是天才,你就不活了吗?活,当然还是要活的。而且还都想活得更好一些。可是,当今信息世界是透明的、扁平的,每个人面临的生存和竞争压力大同小异,如果你不是天才将怎样胜出呢?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有句古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是说,当人有了缺点和错误时,一定要想办法改正,即使没有缺点和错误,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看来,缺点自古以来就不受人待见。你是不是千方百计找到它,然后想方设法要消灭它?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面对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缺点,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个热爱发明创新的脑袋,就能担任缺点  相似文献   

6.
手表每隔一秒就滴答一下,一场正规的篮球赛时间要精确到十分之一秒,而跑步接力赛要准确到百分之一秒.计算机过去工作在千分之一秒的量级,后来提高到百万分之一秒,如今逻辑操作能在几纳秒(亿分之一秒)内完成,芯片上的开关则已达到皮秒(兆分之一秒)量级……你能想象科学家的下一个目标吗?猜不出,是不是?那么我提示你一下,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是什么?对,是光!接下去,科学家准备直接用光来进行计算机上的各种操作和运算.与依靠电工作的"电子计算机"相对应.那种依靠光工作的计算机当然就该称作"光子计算机"了.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无可取代的。这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对于帮助小学生塑造他们的主体人格非常有帮助。应试教育下的这门课程由于受到各方面原因的影响,造成了孩子们缺少自信心,有些不好的习惯等。现今,新课程的实施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帮助孩子们积极参与社会,让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养成良好习惯和高尚品德的人。如果要想实现这门学科的教学目的,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关键。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教学效果就会非常理想。那么,教师到底应该采用哪些良好的教学模式呢?为此,文章浅谈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是一位种植葡萄的农民,如果你每年可以出产7500斤葡萄,如果你要在十天之内将所有的葡萄出售完,那么请问朋友们,你会采取什么方式、通过何种途径联系到更多的采购商?很多朋友都会想到运用广告的形式来进行宣传,但高昂的广告消费往往让农户们敬谢不敏。怎样能出一分钱,收获两分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本文主人公小彭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寄语 这篇短文是我们对呼吸链酶系结构与功能基础研究成果的一种领悟,意在建立一个互通的话题,让西方科学家能了解中医理论的科学基础,也呼唤中国的科学家在继承传统中医文化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地推动中医科学理论向现代科学理论的渗透和发展。科学的发展是靠创新的思维,如果你思考了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也许你就会有一个新的思想境界和开辟一个新的科研领域。发展中医是中国科学家的特殊使命,重要的是如何使古老的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概念的接轨。  相似文献   

10.
基础科学的规划,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如果把20世纪重大科学发现列成一个表,我们就可以看出,对于每次科学挑战,都是一批新人、新科学家取胜,都是20多岁、30岁或近40岁的人,这个规律相当清楚。有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制定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规划。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就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状况有很大的关系。时代要发展,不能一切只讲钱。如果只讲钱,那这个时代的文化就不是高层次的。从事基础科学研究没有钱当然不行,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奉献精神。上个世纪科学家们研究光和热,不是为了钱。想赚钱,极可能就研究不了光和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