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县水田面积逐年增加,栽培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施肥量的增加,加之不利气候条件影响,使水稻稻瘟病在2003年在我县水稻主产区不同地块、不同品种发生较重,尤其是水稻穗颈瘟发生较重,发生面积达10万亩,遍布全县八个乡镇。水稻稻瘟病对产量的损失一般在10—20%,严重可达40—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我镇农技人员会同县站有关技术骨干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初步探讨,为今后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云南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特殊,生态差异明显,水稻生产属特殊稻作区.全省水稻总面积约100万hm2,其中粳稻面积占据80%.但由于气候及种植水平的差异性,加上低产的常规水稻品种占多数,导致云南稻米不能完全自给.发展杂交粳稻不仅能有效解决气候差异、种植水平差别问题,还能提高产量、改善米质.通过云南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云南杂交粳稻取得重大突破,滇型杂交粳稻就是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3.
辽宁水稻气候适宜度日尺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尺度的选择是水稻与气候关系研究中的关键环节。为评价中短时灾害情景下的水稻气候适宜性,本文以辽宁省1961-2010年逐日气温、日照时数为影响因子,结合气候产量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确定各因子权重,进而构建水稻气候适宜度日尺度模型及不同气候区的适宜度等级评价指标。通过与旬尺度模型对比,阐明不同时间尺度模型在中短时灾害天气影响下的气候适宜度状况。结果表明:(1)气候适宜度日尺度评价模型能够反映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水稻营养生长阶段的气候适宜度与株高的相关系数(R)为0.722(P0.01);生殖生长阶段的气候适宜度与水稻产量的相关系数(R)为0.669(P0.01);(2)根据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确定水稻气候适宜度等级,揭示在突发洪涝灾害的情况下,日尺度比旬尺度模型更能诠释水稻生长的气候适宜度状况。  相似文献   

4.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灾害性天气出现的频次很高,同时受黄河长期夺淮的影响,历史上是我国水旱灾害最频繁的地区。据统计淮河流域在1470~1980年的511年中发生洪涝、旱灾的年份482年(其中洪涝灾害126年、旱灾年份92年、旱涝灾害同时发生的年份120年、局部洪涝、旱灾年份144年),占统计年数的95%,无灾正常年份29年,仅占5%。经常是洪、涝、旱灾年份交替出现,连旱连涝年份也时有发生,局部洪、涝、旱灾更是年年都有;在一年之中,先旱后涝或先涝后旱的年份也常有发生。洪、涝、旱灾害是严重危害与制约本流域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5.
寒地盐碱区位于齐齐哈尔市的东部,乌裕尔河两岸,是齐齐哈尔江东水稻开发区,也是重要的中低产田改造区,为适应市场需求,发展效益型农业,利用“三超”栽培方法,按绿色食品要求进行生产,现将该区的生态特点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1、主要的生态特点分析 1.1气候条件: 齐齐哈尔市江东开发区气候干燥,多风沙,全年平均气温 2.4℃左右,无霜期 125—135天,年平均降雨量444mm,年有效积温2400-2600℃。周围无工厂污染,纯净的嫩江水灌溉大气质量标准符合生产绿色水稻。 1.2土壤条件。齐齐哈尔市江东开发区的水稻田土壤多为轻度盐碱化草甸土,土壤层全氮含量在0.13—0.32%之间。全磷含量0.18—0.23%之间,全钾含量1.8—2.35%之间。土壤环境质量符合生产绿色水稻。 1.3灌水条件。齐齐哈尔江东开发区的水稻灌溉用水来自嫩江,自流灌溉,经测试,泵、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年来黑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水稻种植面积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86.4%到2004年下阵到34.1%;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从80年代平均242.4万公顷和1340.0万吨,到2004年下降到102.8万公顷和686.9万吨;水稻单产增长幅度下降,单产年均增长率由20世纪60年代的5.396,到2001年以后仅为0.396,水稻现实单产、品种单产和良种良法配套单产存在较大差异;生产上主导品种不突出,良种良法不配套,技术的集成度不高和互补性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水稻产量提高和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提高水稻产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长江以南地区气候适宜,光、热、水资源充沛,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稻谷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但收获机械化程度却平均不到5%,这种状况与水稻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极不协调,也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水稻生产的主要环节机械化程度不高,致使农民生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大批农业劳动力劳作于几亩田地间,无法向二、三产业转移,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受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洪涝多发、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因灾损失都居其他灾种之首。20世纪90年代,我国先后发生了1991年的江淮大水,1994年的珠江大洪水,1996年长江、黄河和海河南系大洪水,特别是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大洪水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佳木斯市的发展水稻生产的优势,提出今后5~10年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与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适应行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王媛  方修琦  徐锬  戴玉娟 《资源科学》2005,27(1):121-127
统计东北地区1960年~1999年对水稻生产有意义的5月~9月份气温的均值和标准差,结果显示近10年来东北地区的热量资源显著增加.根据东北地区水稻极早熟、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品种的产量与热量资源的定量关系,采用风险-效益决策法中期望值评价的方法,建立计算作物期望单产的数学模型.计算的结果显示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吉林大部分地区的水稻产生正面影响,而对辽宁大部分地区产生负面影响.改种更适应较暖气候的作物品种或调整种植结构是对这种影响的两种主要适应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气候变暖的正面影响,减弱负面影响.近20年东北地区水稻单产和播种面积变化的统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适应行为的结果:吉林、黑龙江水稻单产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辽宁,水稻播种面积占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的比例以黑龙江增加的幅度最大,吉林次之,而辽宁则呈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1.
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要口粮。四川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省份之一,常年种植水稻3000万亩左右,总产1500万吨以上,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四川粮食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33%和47%,居四川各大作物之首,全国前列,西部第一。但近年来,四川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99年至2003年平均每年减少92.3万亩,相当于每年减少2个水稻生产大县,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塬区农作物生长和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分析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塬区作物发育期的影响表明:气候变暖使冬小麦越冬前各发育期日期推后,越冬后各发育期日期提前;冬小麦全生育期生长天数缩短,每10年缩短8.3天,主要是越冬期(休眠期)缩短,每10年缩短6.8天;冬小麦越冬死亡率降低。使玉米各发育期日期提前,但播种期、三叶期、拔节期、抽雄期日期提前较小,其变化速率仅为0.5天~1.1天/10年;而乳熟期、成熟期日期提前较多,变化速率为3.5天~9.0天/10年。冬小麦、玉米气候产量变化与干旱发生程度有关,干旱越严重,气候产量越低。年气候生产力40年(1961年~2000年)呈递减趋势,递减率为1.13kg~19.21kg/(hm2·年),从对未来假定的气候变化年型看,以暖湿型气候年型对农业生产最为有利,年气候生产力增加13.7%~31.2%;冷干型气候对农业生产不利,年气候生产力减少5.1%~27.1%。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柳州市近些年暴雨洪涝灾害信息和气候观测资料,收集柳州市各县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柳州市暴雨洪涝灾害为研究对象,综合暴雨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确定暴雨洪涝灾害的评估因子,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GIS平台对暴雨洪涝灾害进行风险评估,绘制柳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柳州市融安县是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而鹿寨县和三江县灾害发生的风险最低。  相似文献   

14.
七星农场现有水田100万亩,下辖六个管理区,是垦区水稻专业场。近年来在发展以水稻为主的现代大农业生产过程中,针对地下水资源的缺失,积极探索节水兴农的新路子,实施节水兴农工程,本着科学用水的理念,奏响灌水、节水、蓄水大合唱,实现水资源涝水旱用,闲水忙用,弃水再用,一水多用,循环使用,今年总拦蓄水量在8000万立方以上,截留的地表水灌溉受益面积10余万亩水稻田,节本增收达1250万元。使全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10%提高到22.5%。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代大农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罗海平  邹楠  胡学英  王圣云 《资源科学》2021,43(6):1234-1247
随着全球性极端气候频发,粮食生产安全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实现农业气候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意义重大。粮食主产区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本文应用逐级订正的机制法模型测算了1980—2019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并应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186个地级市现实作物生产水平与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属性,在市域尺度上评估了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得出:①1980—2019年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倾向率分别为-156.80、68.82、121.92 kg/(hm2·10 a);②玉米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和低值区范围均缩小,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空间结构较为稳定,小麦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范围扩大;③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重心迁移距离均小于现实迁移距离,并呈同向化特征;④黄淮海农业区、东北农业区、西南农业区等地主要粮食作物气候资源利用率较高,长江中下游农业区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较低。对此,应调整粮食生产重心,缓解气候条件较差地区的粮食生产压力,挖掘气候资源丰富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全面提高粮食主产区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西藏山南地区洪涝灾害成因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回顾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山南地区洪涝灾害情况,特别是1998年的特人水。分析并指出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高差大,地质松散,森林植被减少,防洪工程总量少,标准低,老化失修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提出洪水灾害随机性非常强,但有它的活动规律,我们按它的活动规律,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制止洪水发生,减少洪灾损失。  相似文献   

17.
2005-2006年水稻发病较重,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品质,所以水稻病害的防治是水稻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针对水稻生产中常发生的稻瘟病(叶瘟、穗颈瘟、枝梗瘟)、胡麻斑病、褐变穗、鞘腐、细菌性褐斑病几种病害,进行十种杀菌剂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施保克、77%多宁、75%稻艳、30%福连悬浮剂在水稻病害的综合防治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卜祥 《华夏星火》2011,(9):14-20
未来十年,中国有机农业生产面积以及产品生产年均增长20%-30%,在农产品生产面积中占有1%~1.5%的份额,达到1800万--2300万亩;中国将成为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大国,有机食品有望占到整个中国食品市场的1%-1.5%。  相似文献   

19.
一、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30%和40%以上。水稻生产的发展对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1996年底,全国收获机械的保有量为90.5万台,这些机械主要用于收获小麦。在我国现有机收面积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称为“乌米”,又称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饿故又名丰收果。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茵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茵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