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营商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全球经济体之间开展竞争的新兴场域.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转型国家普遍面临着营商环境治理的复杂性与独特性问题.通过比较中国和俄罗斯的营商环境治理实践,总结两国的治理经验与治理教训,可以得出对转型国家具有借鉴意义的重要启示.从短期来看,营商环境治理可以进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治理的一个重大问题。养殖废水属于含大量病原体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用于处理该废水的技术工艺种类较多,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养殖废水处理新技术,对新技术研究应用现状以及工艺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养殖废水的处理提出了自己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的矿山企业因重开发轻保护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矿山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导致当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特点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探讨了解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的对策,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DEA方法中的C2R模型对我国的环境治理效率进行了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分析。国际比较结果发现,我国的环境治理效率较低,只有治理效率高国家的三分之一水平。而历史比较结果却表明,我国的环境治理效率十几年来并没有本质上的提升。通过对比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结果,发现导致环境治理低效特征和原因存在矛盾:从国际比较层面看,我国的环境治理效率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且具有规模效益递增效应,但从历史发展的层面看,我国的环境治理效率却基本上具有规模效益不变的特征;从国际比较层面看,通过提高我国的污染控制和环境建设输出,可以提升我国的环境治理效率,但从历史发展层面看,导致最近十几年环境治理效率变化,却是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而这两方面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源禀赋和社会其他制度实施的影响,真正易受环境治理制度实施影响的污染控制和环境建设输出变动不大。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17)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认为矛盾无处不在,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均存在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2020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这体现了国家对黄河流域发展的高度重视。淮河位于黄河和长江中间,且是我国第三大河流,因此淮河流域的保护发展应做好前瞻性研究。淮河流域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在矛盾观立场上属于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经济发展牺牲环境,导致污染及水土流失严重,故文章在矛盾观视角下对淮河流域环境治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普遍严峻,受“重发展,轻环保;重生产,轻生态”的思想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受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等的复合污染,农村环境治理已经迫在眉睫.针对农业发展与环境治理之间潜在的矛盾冲突,提出了环境规制的一般框架,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农业发展的环境规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境监测在环境治理与保护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为了获得准确、完整、有效的数据,必须完善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制度作为环境监测工作的指导,其完善与否对环境治理同样关键。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却存在较大的缺陷,需要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对环境治理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有关环境治理的各项技术手段也浮出水面,技术的实施效能优劣成为专家学者重点研究的课题。近年来,生物强化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生物修复技术被人们所重视,并且在现实环境治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表明,生物强化技术能够起到一定的环境治理效用,并且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生物强化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实际应用状况做以论述,剖析应用该技术进行治理环境所能达到的实效,并展望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潜力与方向,以期为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5,(20)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还远远不能对环境恶化进行遏制,因此环境治理将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长期的任务。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与预测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申津羽  王煜琪  赵正 《资源科学》2021,43(11):2289-2302
明确公众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对提高水环境治理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2051份公众问卷,运用双栏模型和解释结构模型考察了公众城市水环境治理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探究了公众参与意愿的内在发生机制。结果表明:①北上广三地74.3%的公众有城市水环境治理参与愿意,平均意愿支付水平为12.29元/年;②公众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意愿和程度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其中公众月均可支配收入、前往城市水环境的频率与在城市水环境内停留时间、城市水环境景观和娱乐价值认知以及城市水环境整体生态状况感知对公众参与程度有显著影响;③公众参与意愿的内在发生机制是深层根源因素(公众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居住地距最近的城市水环境距离),通过影响中层间接因素(城市水环境整体生态状况感知以及城市水环境生态价值认知),进而影响直接驱动因素公众环境责任意识,最终影响公众城市水环境治理参与意愿。提出了加大水环境治理宣传力度,制定公众参与治理奖励政策以及完善公众与政府信息交流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保护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的不断提升,绿色经济概念的提出,废物管理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对环境危害严重的危险废物。文章以危险废物管理审计为研究对象,阐述危险废物审计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完善资源环境治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22)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重点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凸显,国家对环境整治的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强。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污水处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涉及了许多的专业性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效果决定了污水处理的效果,而且也会对整个环境治理的效果产生影响。本文对环保工程污水处理思路及方法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关性浅见。  相似文献   

13.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中的危险因素复杂多变,且现阶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制度、规定尚不完善,使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增大,急需规范化。本文结合潼关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实践,对潼关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该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高处坠落、触电、淹溺、坍塌、机械伤害和其他伤害。根据既有实践,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了从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安全技防措施、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控制、分包合同及外包队伍管理、应急救援管理等多方面对工程进行全面规范的安全管理控制。实践表明,这些方法确保了项目安全生产,有效遏制了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事故的发生,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领域建设规范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评估我国环境治理政策效率时,主要是运用DEA-BCC模型研究我国2000—2012年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并不高,绝大多数年份都非DEA有效,且随着实际的推移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决策单元中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运用AHP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治理政策总体评价较差,4类主要的环境治理政策的评价等级也不理性,分值转化后分数均在60-65分数段内。由此可见,为了提高环境政策效率与效果,我国的环境治理政策必须进行改革与完善,而最关键的是构建科学化与系统化环境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资源日益紧张和环境资源日益严重的社会,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一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全球环境治理工作变的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主体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治理措施的个人见解,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水污染和水匮乏的问题在我国日益严峻。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日益期盼有一个优质的环境空间,加强环境治理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环境治理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一些国家在城市环境治理方面紧密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实施了一系列的环境治理工程。韩国首尔清溪川复原工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本文介绍了韩国首尔清溪川复原工程,分析了清溪川复原工程的正外部性,得出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我国城市环境治理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刺激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数据探讨我国的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对我国当前消费的影响,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三大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影响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因素,大约占67%左右。同时,居民收入的缓慢增长也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刺激消费需求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DEA-BCC模型研究我国2000—2012年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并不高,绝大多数年份都非DEA有效,且随着实际的推移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决策单元中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运用AHP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治理政策总体评价较差,4类主要的环境治理政策的评价等级也不理性,分值转化后分数均在60-65分数段内。由此可见,为了提高环境政策效率与效果,我国的环境治理政策必须进行改革与完善,而最关键的是构建科学化与系统化环境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郭进  徐盈之 《资源科学》2020,42(7):1372-1383
公众作为环境资源的利益相关者,与政府和企业一道,成为推动环境治理的三股力量。本文基于公众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完善社会舆论监督方面的优势,论述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参与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2011—2015年中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并将公众参与划分为侧重于后端治理的投诉上访和侧重于前端治理的建言献策两类,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①在“政府-企业-公众”三元环境治理体系中,公众参与一方面依赖于政府的环境执法迫使企业污染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进而间接地参与环境治理;另一方面其本身对污染企业的震慑作用也会产生与政府环境执法类似的效果,进而直接地参与环境治理。②两种细分类型的公众参与,其效应表现出异质性,即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主要体现在以投诉上访为主要形式的后端治理层面,以建言献策为主要形式的前端治理效应不显著。③采用工具变量法来缓解内生性问题后,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效应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同时发现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显著地扩大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水平。据此,本文对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