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郝敏  陈伟强  马梓洁  张超  甘建邦 《资源科学》2020,42(8):1515-1526
铜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关键金属。中国长期以来进口“六类废杂铜”和“七类废杂铜”两种废碎料来冶炼再生铜。本文基于海关贸易和有色金属工业统计数据,利用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了铜废碎料贸易的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与健康风险。结果显示:①2000—2015年,中国累计进口铜废碎料实物量6680万t,其中含金属铜约2000万t,占同期国内再生铜累计产量的56%;②相比利用铜矿石生产精炼铜,利用进口铜废碎料生产再生铜在非生物性资源消耗、温室效应和人体毒性等方面减少了一系列环境影响,同时累计节约铜矿山投资成本约580亿美元。然而,进口的“七类废杂铜”在带来资源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区域性环境与健康风险:一是进口低品位铜废碎料中夹杂大量有机物,在拆解和熔炼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恶英等有毒有害物质;二是部分工业园区和小企业在工艺、技术、空间布局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落后引发了局部地区较为严重的环境和健康危害。因此,建议辩证和全面地认识铜废碎料进口带来的效益和风险,在坚决禁止进口“以回收铜为主的废电机、电线、电缆和五金电器”这些“七类废杂铜”的同时,继续利用进口“六类废杂铜”作为重要的铜资源,以降低中国对原生铜矿石的依赖以及造成的采矿和原矿冶炼阶段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自金银冶炼产生的氧化渣中,采用小型鼓风炉进行还原熔炼、熔析炉除铜后得到铜渣,再经过火法冶炼浇铸成高杂铜阳极板,在低电流密度下电解精炼回收铜和贵金属工艺的特点及技术条件的控制,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水源热泵回收电厂冷却水废热进行集中供热的可行性及经济型。同时指出用高温水源热泵机组对各类低品位中的余热资源进行余热回收,可以得到85℃以上的热水,完全可以应用于我国北方城市的冬季供暖的热源。  相似文献   

4.
在对国内工业炉窑烟气余热回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烟气冷凝余热回收技术在工业炉窑上应用的节能及环保效果,并给出了冷凝回收利用的应用方案,为工业炉窑低温烟气余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烧结余热发电技术及该技术在邯钢烧结余热回收的应用,分析了余热机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造方案并实施,优化了烟气进回风系统布置,提高了烟气余热利用效果,为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回收提供了应用典范。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烟气余热回收机理,为烟气余热回收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旧,论述了烟气余热回收应用原则及应用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邓静 《科技风》2013,(9):103-104
本文分析了回转窑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研究意义和发展动态,介绍了几种目前常见的回转窑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方法及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低品位余热回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低品位余热能源的分析,可以对该部分资源加以二次开发及利用,通过增加气水换热装置利用该部分热量,可以提高转炉汽化冷却余热锅炉的经济性,基于此,通过增加气水换热装置改善转炉汽化冷却余热锅炉经济性进行简单论述,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12)
通过拆除原有环冷机旧有废气排空装置和采暖换热系统,并加装环冷机废气回收及优选了矿料小车与回收烟罩间的密封材料对小车密封系统改造,同时对原系统热矿与冷风直接交换热量为废烟气加热锅炉后循环进入环冷机冷却矿料的工艺进行改造,将环冷机部分废热烟气通过余热锅炉回收换热而产生的过热蒸汽,用于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生产生活上我国的能源利用方式已由过去的单一形式发展成为现在多种多样的形式,天然气作为绿色环保的燃料能源,受到社会各级的广泛推崇被广泛的开发和使用。当前,燃气锅炉在使用过程中排放的烟气温度较高,如果能够有效回收烟气余热,降低烟气的排放温度,就能够大大提升燃气锅炉的供热效率,达到良好的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本文就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首先介绍了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发展历史,接着分析了当前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主要应用技术和具体应用,最后对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提升燃气锅炉的供热效率,为改善燃气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铜资源消费大国,保障铜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是经济建设进程中的首要任务,科学地计算和评价中国铜资源的社会存量可为中国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铜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本文运用动态物质流分析(MFA)方法、Weibull分布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并结合Minitab软件计算了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报废量和铜资源的社会存量。计算结果显示:①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理论报废总量为1521万t,社会蓄积量为6504万t;②2013年中国再生铜产量占精炼铜产量的38.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③以国内废杂铜为原料的再生铜产量占再生铜总量的36.5%。研究结果揭示:中国国内铜资源报废量和社会蓄积量将会持续增加,未来将会保持这种增长趋势;中国国内的废杂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中国再生铜的原料主要源于进口废杂铜,在铜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国内废杂铜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在精炼铜消费量持续增长和自给能力有限以及进口受限的综合压力下,再生铜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铜供给的主要来源。建议在中国铜资源禀赋条件差的条件下增强废杂铜的回收利用,提高废杂铜的利用效率,来保障中国铜资源的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12.
李烨 《科技广场》2012,(3):129-131
烧结是现代钢铁制造流程中物质流和能量流通量最大的工序之一。为实现对烧结余热回收过程的有效控制,本文通过分析烧结余热回收过程的工艺流程,指出了中压蒸汽温度优化控制的关键问题和控制难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烧结余热回收过程智能优化控制的总体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引致铜资源需求快速增长,资源需求和产业链风险不断增大,亟需通过有效的循环利用策略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压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弹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构建了铜资源—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的分层级动态物质流模型,评估循环利用策略有效性,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对铜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是实现铜循环利用的主力,再生铜资源对资源供给总量的乘数效应逐渐显现;②电机和电池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零部件,再生铜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③实施单一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性有限,需要通过执行复合策略,在减少原生铜消费的同时,增加再生铜供给,降低铜废料产出。为了发挥再生资源正外部性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原生铜消费与资源需求总量脱钩,需要铜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消费者及政府之间的多主体协同合作,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4.
马铭 《中国科技纵横》2014,(4):12-13,16
在炼铁生产中,矿焦槽系统产生了大量粉尘,对环境及工人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为此我们在矿焦槽系统设计中,通过改进除尘点的密封性、采用环保卸料车等措施,降低了矿焦槽系统除尘风量和除尘设备运行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采用较低温度的烧结环冷热气烘干焦炭技术,降低了焦炭含水量,有利于高炉的顺行及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李新  康欣宇  林靖  陈璐  王敏晰 《资源科学》2021,43(3):535-545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精铅生产国和消费国,铅资源对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20%左右,而铅在全生命周期的损失带来的环境影响严重地危害了人类生命健康。本文定量分析了中国铅元素的流量、社会存量、理论报废量、回收量和循环效率等指标,得到中国铅资源在其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投入产出量、损失量和循环效率等情况,从而为中国铅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减少环境影响提供政策建议。结果表明:①1949—2017年中国铅的社会存量已达2553.2万t,其中82%的社会存量集中在2000—2017年期间;②1949—2017年,铅制品理论报废量已达3822万t,而实际再生铅的产量仅为1977万t,理论循环效率为52%,远低于欧美的98%;③2017年中国铅在生产、制造、消费和回收等4个阶段损失量的占比分别为6%、7%、14%和73%,表明政府在铅生产、制造和消费领域的一系列强制性管理政策效果明显,铅废物回收是铅损失控制的关键点;④未来中国铅的消费仍保持较高水平,铅制品的报废量将持续增加。因此,全面控制铅在各阶段的损失仍需政府进一步强化生产、制造和消费阶段的管理政策执行力度,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出台系列强制性废料管理和报废回收的政策,大幅提高铅在全生命周期的利用效率和循环效率,有效解决中国铅资源短缺和环境危害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郭小琪 《大众科技》2012,(5):228-230
由于频繁的起动和停车,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相比传统的柴油车可以大大的节省燃油消耗(最高可达35%),减少对大气的CO2排放约40%~50%.。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燃油或天然气的使用以及行驶过程中的CO2的排放,但其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使用以及报废后的回收同样也影响环境。利用LCA(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以沃尔沃混合动力公交车为例,对其从生产、使用、维护以及报废整个全生命过程中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经进行分析,对照传统的柴油车评价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巧玲 《青海科技》1998,5(3):24-25,47
结合西钢的生产实际,了在生产中可推行的合理高效的燃烧技术,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技术,长寿节能筑炉材料的应用,先进合理的炉型结构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轧风加热炉的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