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我国城乡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是什么?近年来,有些同志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模式。所谓“城乡一体化”,按照这些同志的解释,即是城市和农村之间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乡之间的合理分布,取得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笔者对于上述观点持不同看法。虽然从长远来看,“城乡一体化”有其积极的意义,但若从我国现  相似文献   

2.
肖亮  张杰 《内江科技》2011,32(12):3-4
本文通过分析攀枝花市东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培植旅游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胡碧玉  陶月英  聂应德 《软科学》2006,20(2):96-100
影响四川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体制和制度性阻碍及经济政策和经济改革等,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只有深化改革和进行制度创新,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郑文卿 《内江科技》2011,32(2):25+39-25,39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破解“三农”难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而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县域作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基础环节,是城乡结合最紧密的单元,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关键环节或支撑点,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县域体育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从而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最终为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提供理论依据和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5.
赵玉阁 《现代情报》2005,25(2):223-224,F003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长远目标看,就是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秩序。解决制约农村、农业发展和农业增收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进步。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进入21世纪,浙江按照中央统筹发展的精神,根据浙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战略的重大转移。本文分析和研究了进入21世纪初期浙江“三农”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取得的成效。查找了浙江“三农”发展中的困难,提出了完善浙江“三农”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不断呈现扩大趋势.根据“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阐述.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存在着制度性制约因素。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库兹涅茨倒U型”拐点加速到来,需要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健全调控机制,改革和完善各项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只有统筹发展,科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才能逐渐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发展。针对如何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一套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优化指标的权重,并以鄂州市为例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8年鄂州市城乡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初步协调水平、加速协调阶段;影响城乡经济协调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十一项,其中人均GDP、城乡收入比影响最大,城镇化率与城乡经济协调水平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张炜达 《未来与发展》2012,35(7):102-107
在城乡统筹战略的推动下,重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成就显著。总结重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特点和经验,认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注重城乡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注重农业部门自身的发展、强调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特征变化为切入点,分析现阶段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面临的几个重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完善日益成为阻碍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现状以及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对策,进而改善农村环境,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2.
加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建设,提高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青林在四川全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要求,统一思想,明确思路,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四川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成都市的邛崃、温江、青羊等市(区),成都市全面介绍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德阳市、资阳市分别书面交流了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提高城市化推进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确保城乡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重点研究了孝感市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大方面,利用统计学中因子分析法,分析得出孝感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趋势,但是小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比较显著。根据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澧州是湘西北澧水流域最重要的商埠,解放后由于津市、澧县行政分治,其区域经济位置已现劣势。面对经济全球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为了振兴区域经济,保护流域环境,津市、澧县唯有充分利用“中部崛起”机遇,进行优势互补,实现津澧一体化,才能促进湘西北澧水流域形成区域性综合中心城市,带动区域社会.环境全面科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下简称“协调发展”),既是三者内在联系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又是人们对该客观规律的运用;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又是制订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针。考察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从理论上分析其协调机制,阐明“协调发展”的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在“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具有显明的现实意义。一、“协调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是有目的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做出了全面、科学的部署,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完成,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巨大的消费市场,成为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城乡教育产生较大差距的社会制度原因。河南农村教育的滞后,制约着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要正视城乡子女教育的差距。针对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中的现状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边缘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期望为我国城市边缘区这一类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借鉴。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并运用定量分析法,对西安的城市边缘区泾阳县的城乡发展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泾阳县为例,从规划的角度统筹安排各类城乡发展要素,为城市边缘区提出“吸纳—互补—融合—提升”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加强城市边缘区的城乡统筹发展,填补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区域性差异分析的不足,推进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当代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城镇化既有顺应世界潮流、肩负参与全球竞争的重任,又有促进国内经济增长、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任。为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化,必须实行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