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演变及其本质意含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文章通过考察建构主义的历史发端与其当代话语分流,澄清了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演变历程。同时揭示了建构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建构论的本质意含,并指出了社会建构论尚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两部分全面系统地描述和分析了德国当代著名社会批判理论家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思想。规范语用学在哈贝马斯整个社会批判理论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在对其进行建构中,哈贝马斯批判和继承了包括马克思、康德、霍克海默尔、马尔库塞、米德、阿佩尔、奥斯汀、乔姆斯基和达米特在内的许多哲学家的思想,并与他们进行了思想的直接对话,因此,具体地揭示他们与哈贝马斯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展示规范语用学的形成路径,对于整体把握哈贝马斯社会思想的本质,理清当代德国哲学的发展方向,进而洞察20世纪哲学方法论的演变特征,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本部分(上)从两个方面探讨了规范语用学理论(1)交流理性的重建构成了规范语用学形成的内在动因,促使哈贝马斯从意识哲学转向到语言的分析哲学;(2)通过对传统语义分析途径的考察,哈贝马斯最终将现代语用学中发展了的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规范语用学的理论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本文结合其学习观阐述了对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把法律作为社会性整合的主导机制,因为法律的事实有效性和规范有效性满足了社会性整合的需求,具有稳定行为期待和达成共识的功能.而法律的建制化等特殊性,使得法律在有效性方面具有优于其他社会力量(如道德)的特点.最终,法律因这种差别优势成为了系统和生活世界的转换器,担当起社会性整合主导机制的重任.哈贝马斯这一思想给人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其不足之处仍值得人们反思.  相似文献   

5.
陈建花 《科教文汇》2008,(25):15-16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既是学习者个人的建构活动,同时也是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建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教师培训也是一项情境性、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因而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应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真实问题情境的设计,学习者的合作交流,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参与式的培训模式,经验的积累,系统的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教师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本文结合其学习观阐述了对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胡芬芬 《内江科技》2010,31(5):201-201,147
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批判,认识不到技术的文化、历史、宗教等社会性,忽视了对技术行为起约束和引导作用的人文理性的应用,更需要我们呼吁把科技发展置于价值关怀的目标下。  相似文献   

8.
邂逅技术     
芬伯格的名字可能早已为读者所熟悉,作为一名左翼学者,他对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的研究,确立了早期学术声誉。芬伯格的著作主要分两类:一类集中于卢卡奇和马尔库塞等左翼学者和批判理论,另一类直接与技术和现代性问题相关。自20世纪90年代,芬伯格发表了大量讨论技术问题的作品。其中,《技术批判理论》和《可选择的现代性》,都已译成中文。不同于其它专题性文章,"邂逅技术"(Encountering Technology)一文是芬伯格教授对自己介入技术问题研究的一次系统性总结,从中可以了解他的整个心路历程。自童年起,家庭环境就让芬伯格同技术紧密联结。在求学时代,他是具有反叛精神的青年,此后受马克思主义启迪,通过社会实践和对弱势群体的观察,他逐渐意识到技术民主化的理论可能和社会潜能。经过长期思考,通过对马克思、批判理论、STS和社会建构论等思想资源的融合,芬伯格最终提出了技术批判理论的完整设想,对现代社会面临的技术问题和困境,给出了"转化技术"的解答。芬伯格的理论对中国尤其重要。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内部存在大量弱势群体。技术民主化的设想,对于改善这些群体的生存状况,协调人们与技术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中国是现代化中的后发国家,发展方向受限于传统和文化形态,芬伯格的转化技术,对于如何处理现代性危机,给出了重要思路。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芬伯格对马克思和左翼思潮的发掘,会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这是他在本文中展示的心路历程,所能提供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网络信息日新月异,以构建主义为理论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日趋成熟,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新的教育技术的应用显得十分的必要和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摆到广大教育者的面前。当代的建构主义特别是社会性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建构的合作,就是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构意义时是互相的,学生是主动自愿去建构学习。基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新的教育技术,能够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充分发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来自技术的危险——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技术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对于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社会问题等技术的负面影响人们已多有关注,然而这些却并非海德格尔所认为的来自技术的真正危险。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的“座架”本质占统治地位才是人类最高意义上的危险,人类应通过“思”来克服这种危险。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追问是与他对“存在”问题的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赋予技术以存在论上的根本性地位,这使得他对技术的探讨比别种解释更显深刻。在人类被技术深深困扰的今天,我们无疑应该像海德格尔一样先想想技术到底是什么?真正的危险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