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1951年—2013年黄河流域逐月降水、气温资料以及美国海洋大气局的500 hPa高度场、850 hPa风场、海平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1951年—2013年发生干旱的时空特征以及黄河流域干旱的夏季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951年—2013年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冬季月尺度SPEI指数表征旱涝效果不佳,黄河流域春秋易发生干旱,夏季干旱时间变化明显,黄河流域发生极端干旱以及中等以上干旱的频次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黄河流域少雨年500 hPa高度场上,我国北部中纬度长波脊偏强,东亚大槽较深,乌拉尔山脊西移,西太平洋副高偏弱;850 hPa风场上,东亚夏季风风速显著减小,在中高纬度,纬向环流明显,经向环流较弱;在海平面气压场上,蒙古低压的强度减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印度低压偏弱。  相似文献   

2.
李育  朱耿睿 《资源科学》2015,37(3):605-618
气候类型作为一个地理学概念包含了综合性的气候信息,同时研究气候类型变化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本文使用气候类型面积变化这一地理学指标来探讨中国1961-2010年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气候型的划分基于国际通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计算了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I)、南亚夏季风指数(SASMI)、夏季西风指数(SWI)、东亚冬季风指数(EAWMI)等指数,分析这些气候要素的强弱对各气候型面积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大陆主要气候型为草原气候(Bs)、沙漠气候(Bw)、常湿温暖气候(Cf)、冬干温暖气候(Cw)、冬干冷温气候(Dw)和苔原气候(ET);2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地区,青藏高原西部,400mm等降水量线附近以及梅雨边缘区,年代际尺度的气候类型变化表现为整个中国出现变暖趋势,除南方地区外都出现变干趋势,年际尺度的各气候类型面积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升温趋势,而未表现出明显的降水变化趋势;3东亚夏季风(EASM)主要影响沙漠气候(Bw)、常湿温暖气候(Cf)、夏干温暖气候(Cs),南亚夏季风(SASM)主要影响沙漠气候(Bw)、常湿冷温气候(Df)、夏干温暖气候(Cs),夏季西风(SW)主要影响苔原气候(ET)、常湿冷温气候(Df),东亚冬季风(EAWM)主要影响冬干冷温气候(Dw)、草原气候(Bs)、热带疏林草原气候(Aw)、夏干温暖气候(Cs),而其中对中国大陆气候影响区域最广,影响程度最明显的是东亚冬季风。  相似文献   

3.
利用山南地区1961~2006年夏季(5~9)的逐月降水资料,分辨率为2.5×25度的500hpa高度场、向外长波辐射(OLR)和分辨率1×1度的海温资料,利用d指数方法找出山南地区夏季旱涝指标并划分等级;通过对旱涝年份环流形势分析,发现山南地区旱年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南,印度季风低压和新疆高压偏弱,西藏高原上低值区偏东偏北,乌拉尔山东部和鄂霍茨克海北部有较强的阻高.涝年西太平洋副高的脊线位置偏北,印度季风低压和新疆高压偏强,西藏高原中东部有较强低值区,乌拉山西部和鄂霍茨克海一带为负值区.  相似文献   

4.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突出,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加剧其水资源短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RU(Climate Research Unit)数据和DCHP(Downscaled CMIP3 and CMIP5 Climate and Hydrology Projections)提供的32个经BCSD降尺度的CMIP5(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模式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M-K(Mann-Kendall)检验及滑动T(MMT)等检验法,以西北干旱区典型流域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通过对1950—2005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低气温3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突变年份进行检测,评估各模式及模式集合平均对气温变化的模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2个模式能够准确模拟出1950—2005年流域内各气温指标的显著增加趋势,8个模式能够模拟出部分气温指标的增温趋势,但均低估了增温速率,集合平均也存在同样问题;②除FIO-ESM与MPI-ESM-MR能够准确模拟出气温突变时间外,绝大多数模式不能够准确模拟出。基于优选模式的集合平均PM-PLS和PM-EE对突变的模拟能力总体上优于单个模式,其中PM-PLS模拟能力更优;③对PM-PLS模式集合平均进一步评价,发现其能较好地再现流域气温线性趋势的时空变化总体特征,但仍存在增温速率低估的问题。采用气候模式进行未来气候预估仍需加强模式优选及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突出,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加剧其水资源短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RU(Climate Research Unit)数据和DCHP(Downscaled CMIP3 and CMIP5 Climate and Hydrology Projections)提供的32个经BCSD降尺度的CMIP5(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模式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M-K(Mann-Kendall)检验及滑动T(MMT)等检验法,以西北干旱区典型流域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通过对1950—2005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低气温3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突变年份进行检测,评估各模式及模式集合平均对气温变化的模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2个模式能够准确模拟出1950—2005年流域内各气温指标的显著增加趋势,8个模式能够模拟出部分气温指标的增温趋势,但均低估了增温速率,集合平均也存在同样问题;②除FIO-ESM与MPI-ESM-MR能够准确模拟出气温突变时间外,绝大多数模式不能够准确模拟出。基于优选模式的集合平均PM-PLS和PM-EE对突变的模拟能力总体上优于单个模式,其中PM-PLS模拟能力更优;③对PM-PLS模式集合平均进一步评价,发现其能较好地再现流域气温线性趋势的时空变化总体特征,但仍存在增温速率低估的问题。采用气候模式进行未来气候预估仍需加强模式优选及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01年青南牧区气温、降水、积雪以及500hPa高度场和850hPa温度场资料,分析了青南牧区多雪年和少雪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若青藏高原与中亚地区850hPa温度距平场配置为“南 北-”型、高原西部与中国东部地区500hPa高度距平场为“- ”型,或印度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东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北美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偏强以及北半球南下的冷空气次数偏少时,青南牧区易多雪。反之易少雪。冬季平均积雪量与降水、气温分别呈正、反相关。平均积雪量预测方程入选的前期因子集中在春、夏季的高度场,表明前期北半球高度场变化对青南牧区冬季积雪的预测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T213预报场可预报性的检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验T213模式的性能与产品的质量,了解其可预报性,本文用2003年春夏两季中5个月的资料,计算模式总体场的标准误差和相关系数;同时采用10×10经纬度网格,计算了5个要素场各层次的标准误差和相关系数。对上述结果的诊断分析表明:(1)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各要素场各层的标准误差和相关系数逐渐变差;(2)温度场高层比低层预报得好,湿度场和风场反之;(3)各个场的标准误差在中高纬度较大,其它地区沿南北方向减小。但500hPa高度场标准误差由北到南逐渐减小;(4)中纬地区相关系数普遍较好,低纬地区较差。但低层的相对湿度预报在贝加尔湖以东和印度半岛西北部相关性最差。另外高层由北到南uv分量相关系数逐渐减小,到低层时分布较均一。  相似文献   

8.
利用44年(1971~2014年)内蒙古西部30个站点夏季降水逐月观测资料、NCEP环流及海温场逐月格点资料,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对44年内蒙古西部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环流海温背景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内蒙古西部夏季降水空间分布为整体一致型,时间分布存在5年~9年的周期。(2)降水偏多年,从100hPa~500hPa,极涡发展深厚,强度偏强,冷空气活动频繁,东亚大槽比较深厚,槽前上升运动强烈,700hPa水汽输送充沛;降水偏少年环流特征相反。(3)内蒙古西部夏季降水异常和前期春季海温异常相关显著。夏季降水偏多年印度洋存在存"-""+"偶极子震荡,NINO2+1区海温异常偏低,为拉尼娜现象;降水偏少年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年-2008年青海南部牧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74个环流特征量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网格点资料,整理了地表积雪序列和雪灾年表,并对积雪、降水的变化趋势和雪灾发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61年-2008年青海南部牧区春季共有25a发生积雪灾害,占总年数的52.1%。积雪量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为偏少期,80年代-90年代为偏多期,近8a维持在偏少阶段。当春季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偏大、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偏小、亚洲纬向环流指数偏小、印度副高脊线偏南、北半球500hPa高度场遥相关欧亚型(Eu)为正值时。高原高度场易偏低,青海南部牧区春季积雪容易偏多。反之,在上述关键因子相反的配合下,高原高度场易偏高,青海南部牧区春季积雪容易偏少。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2008年汛期降水环流背景分析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日降水资料.计算2008年汛期(4~6月)降水量和洪涝指数.分析表明,汛期全省总降水量略偏少,无明显的大范围洪涝发生,呈现出南多北少、前少后多的时空分布特征.应用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距平场、西北太平洋副高特征量、海温、南海季风指教及前期气候资科,对2008年汛期降水特点进行了环流背景分析及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偏弱.中纬度西风带北支锋区较为平直、位置偏北,副高偏弱、偏东、偏北是2008年汛期降水偏少的主要环流背景.汛期降水量存在着明显的周期变化.2000年以来处于少雨阶段、娜尼拉事件发生、南海季风爆发日期偏早、上年秋季降水偏少等,均是汛期降水偏少的预测强信号.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advances regarding land–atmosphere–ocean coupling associated with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nd its climatic impacts. Thermal forcing over the TP interacts strongly with that over the Iranian Plateau, forming a coupled heating system that elevates the tropopause, generates a monsoonal meridional circulation over South Asia and creates conditions of large-scale ascent favorable for Asian summer monsoon development. TP heating leads to intensification and westward extension (northward movement) of the South Asian High (Atlantic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and exerts strong impacts on upstream climate variations from North Atlantic to West Asia. It also affects oceanic circulation and buoyancy fields via atmospheric stationary wave trains and air–sea interaction processes, contributing to formation of the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The TP thermal state and atmospheric–oceanic conditions are highly interactive and Asian summer monsoon variability is controlled synergistically by internal TP variability and external forcing factors.  相似文献   

12.
近40年浙江省梅雨的年际与年代际演变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东亚季风指数与浙江省各个站点的梅雨降水进行相关分析 ,选出浙江省梅雨代表站 ,然后将各个梅雨代表站的梅雨降水总和得到一个时间序列 ,对该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 .结果表明 ,90年代是气候多雨期和洪涝多发年代 .浙江省梅雨降水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而年代际变化则表现得比较稳定 .因梅雨持续天数的周期振荡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这给浙江省梅雨总量的预报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The variability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climate is a major scientific puzzle in the exploration of global change. As early as in the late 1990s, a research team led by Prof. AN Zhisheng from the CAS Institute of Earth Environment started their work in this topic, with an objective of improving the hypothesis of monsoon-controlled East Asian environment and advancing the basic studies of past global changes in eastern Asia.  相似文献   

14.
The East Asian monsoon (EAM)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irculation system in the global climate system, which features strong southwesterlies with wet air over East Asia in surruner and northwesterlies with dry air over North China, Northeast China, Korea and Japan and northeasterlies along the coast of Southeast China (e.g., Tao and Chen). Influenced by the variations and anomalies of the EAM system, therefore,  相似文献   

15.
当前重大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春夏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5年秋冬季发生了21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文章在介绍厄尔尼诺事件的定义、特征、成因和影响东亚季风的物理过程的基础上,指出了厄尔尼诺事件对印度洋海温变化的影响,阐述了厄尔尼诺次年我国主雨带华南春雨和夏季主汛期(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华北东北雨期和华南后汛期)将出现降水增加,并给出2015年12月我国东部大范围环境污染与厄尔尼诺事件的联系和对2016年我国主雨带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浙江梅汛期强降水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娟  郭巧红  胡淳焓 《科技通报》2012,(1):34-38,50
采用浙江省常规自动站、MICAPS资料和NCEP/NCAR1.0°×1.0°资料对2010年浙江梅汛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年是浙江近几年来比较典型的梅汛期降水年份,梅雨量较常年偏多,暴雨过程频繁;(2)500 hPa双阻形势的稳定维持,有利于浙江梅汛期的持续性降水,5次强降水过程700hPa、850 hPa都配合中纬度低压槽和切变线;(3)梅雨前期100 hPa南压高压呈西部型,梅雨中期由西部型转为东部型,梅雨后期呈带状型分布,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高有着相向而行的移动路径;(4)阿拉伯海和印度的西风气流和西平洋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为暴雨区提供水汽来源,东路、中路和西路三支冷空气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雨带位于高空急流的右侧和低空急流的左侧。  相似文献   

17.
毛捷  杨晓兰 《软科学》2002,16(1):23-28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40多年中,东亚地区的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日本、“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东盟四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和地区经济的先后腾飞,引起了人们对东亚经济研究的极大兴趣。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等,使人们对东亚模式产生了质疑,不少文章指出和批评了东亚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但东亚各国和地区并未止步不前,东亚模式仍然充满生机,本文旨在通过阐析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亚产业区域转移出现的新特点及其原因,借鉴其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产业调整和升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安辉  赵清 《预测》2012,31(3):1-7
每次金融危机爆发都会引起人们对区域货币合作的高度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石即以清迈倡议(CMI)为代表的区域救助机制,而此次危机后形成的标志性合作成果则是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本文正是基于上述事实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比较东亚地区过去30年和近10年经济冲击对称性的差异,以考察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基础的新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小国间的经济冲击对称性一直很高,并继续呈上升趋势;而近年来,最为显著的变化是以中日为代表的大国间的经济冲击对称性的显著提高,因而为东亚更深层次的货币合作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认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应适时调整为以"亚洲共同繁荣"为目标,由过去的"危机推动型"合作转向以中日为代表的"大国推动型"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