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振洲  顾新 《科学学研究》2013,31(9):1381-1390
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已成为我国推动重大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前沿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可以视为企业和大学(或科研机构)两类异质性知识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因此,本文基于知识流动的视角,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的形成三个递进演化阶段,分析了各阶段运行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协同特征,初步构建了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累积优势、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现有理论解释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的不足,从效用理论视角系统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创新主体主客观效用差异越小,协同创新机制越有效;IT能力、地理位置邻近性对隐性知识供需匹配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IT能力的影响更强,隐性知识供需匹配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主体间关系嵌入机制,即信任机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稳定性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连带对隐性知识转移子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主体间文化相似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稳定性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累积优势、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现有理论解释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的不足,从效用理论视角系统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创新主体主客观效用差异越小,协同创新机制越有效;IT能力、地理位置邻近性对隐性知识供需匹配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IT能力的影响更强,隐性知识供需匹配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主体间关系嵌入机制,即信任机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稳定性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连带对隐性知识转移子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主体间文化相似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稳定性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创新链理论研究了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的过程、障碍及协同攻关机制.首先,对关键核心技术内涵进行界定,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知识—技术—产品"逻辑,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链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进行研究,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障碍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双重导向的创新特征、竞争前技术特征及广泛应用的市场特征分析不同协同过程中的障碍,从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及由此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分析其障碍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协同攻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面向知识创新及传播过程、面向技术孵化及转移过程、面向产品创新及推广过程的协同攻关机制可以化解产学研协同创新障碍,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互补性的视角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收益模型,对知识互补性转化为现实协同创新的条件进行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实例分析论证了产学研最优劳动资源的配置与专业化经济之间的正向关系,以及互补性知识的积累程度、互补性知识的协调效率、互补性经济程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阐释了产学研异质组织之间实现有效合作与协同创新的充分必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风车模型应用于产学研协同创新,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李雅普诺夫判别法分析市场驱动机制、政府引导机制、资本支持机制以及平台联动机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使用MATLAB软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研究表明,与政府引导、资金支持以及平台联动作用机制相比,市场驱动下产学研协同创新各参与主体之间合作意愿更加明显,激励效果显著。通过对比各主体演化博弈策略,构建循环式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我国正在通过实施"2011计划"构建国家层面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欧洲的EIT(欧洲创新工学院的英文缩写)是启动较早且较成功的旨在振兴欧盟创新经济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平台结构分析和协同创新路径分析两方面对EIT案例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其实现协同创新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基于"协同创新中心"构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平台机制对内容提供商新服务开发绩效作用机理的研究模型,提出4个关于内容提供商知识获取发挥中介效应的假设,借助386个配对样本,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力提供机制以内容提供商获取能力提供商的显性知识为中介,对新服务数量发挥正向作用,同时,该机制还可以帮助内容提供商获得能力提供商隐性知识,进而改善新服务的评分;互动机制以内容提供商获取新服务体验者的隐性知识为中介,对新服务评分发挥正向作用;知识整合机制以内容提供商获取平台的显性知识为中介,对新服务数量发挥正向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完善创新管理领域的理论积累,可以为各行动者借助平台机制、共享知识、协同推动网络平台众创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有限理性视角下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是组织提高自身隐性知识存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基于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发送、知识吸收、知识创新的三个阶段,分析了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的价值增值机制,认为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价值增值包括知识交流的直接价值和知识创新的间接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博弈的收益矩阵。基于知识主体的有限理性,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进行分析,研究了隐性知识共享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探讨了知识共享成本、知识发送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以及知识主体间的知识势差等参数对进化稳定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调整相关参数的取值,可以使得隐性知识共享进化博弈实现最优进化稳定策略,从而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规划和最高效的利用,是每位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参与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教育资源规划与共享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教育资源规划与共享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三角模糊理论和博弈论对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共享问题特征进行分析,并创新性构建企业协同创新中的三角模糊矩阵博弈模型,研究知识共享、信任损失价值和利益分配比例对企业知识共享策略的影响机制,并结合模型探讨促进企业在协同知识创新战略中进行知识共享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对知识溢出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海尔集团知识联盟、ofo共享单车研发联盟和华为产业园3个案例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溢出的虹吸效应、漏斗效应和极化效应。研究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溢出的3个效应往往并存,对产学研而言既是机遇也是风险,核心企业对于知识溢出效应的激发极其重要。从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培育社会资本发展和改革政府科技管理职能3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主管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等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的界面冲突及其表现,提出解决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界面障碍的优势互补、动态性、兼容性、主体竞争性等原则,进而通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界面管理平台,构建基于协同创新主体间(内)的关系联结、互动行为以及制度保障等内容的联结机制,建立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共识性,促进协同创新组织平台的开放性,达成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约束性,构建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约定性,从而有效地解决界面管理问题,进而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  相似文献   

14.
李春发  赵乐生 《情报科学》2017,35(12):73-80
【目的/意义】组织双元能力是产学研知识创新协同演化的内生动力机制。研究阐释了双元能力与产学研 知识创新协同演化的耦合机理,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实现提供借鉴和启示。【方法/过程】基于组织双元性理论 和知识创新理论,构建双元能力影响产学研知识创新协同演化的理论框架,以及契合各主体间动态反馈行为的系 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和灵敏度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各主体间基于创新性知 识的供求关系为开展双元型合作提供条件,双元能力与产学研知识创新增量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知识协同的概念与特性,基于知识协同的前提条件从准备、运行、终止三个阶段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模型,并对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予以描述。同时从环境因素、协同意愿、产学研合作模式、知识差异四方面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协同过程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影响因素作用的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的特征,分析了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继而构建了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机制,该机制由4部分组成,其中,协同机制是该共享实现机制的控制中心,交流机制、激励机制和信任机制是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3个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构建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机制,以期提高企业内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效率。  相似文献   

17.
将物联网产业视作一个产业创新系统,构建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结构模型,分析多要素协同创新的内在原理,并提出战略协同、制度协同、组织协同、知识协同、服务协同、竞争协同、市场反馈等七大协同创新机制;进而对无锡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经验作了分析,认为无锡在推动规划制定、多部门协作、政产学研联盟建设、知识协同平台建设、服务联盟建设等方面先试先行,取得效果显著,但是企业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市场反馈机制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是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高校知识转移能力和产业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实践,对于新时期我国自主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广西在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建设方面仍然欠缺,尤其是保障机制建设方面作为较少。本文从内部保障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两个方面构建有助于广西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效运转的保障机制,以期为广西政府推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云计算为基础形成的云创新为知识共享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支持,立足这一背景,从云创新的低成本、个性化、服务性、大众性、认知性来研究IT企业知识共享问题,构建IT企业云创新的知识共享模型,并用344份有效样本对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云创新的低成本、个性化、服务性、大众性、认知性能有效促进IT企业知识共享的实现,云创新平台能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提出IT企业通过加强云创新的推广应用、建立云管理制度、普及云知识、建立云创新的文化等实现知识共享;最后提出社会公共云服务的途径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有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模式和机制?围绕这一问题,桥接了资源依赖、模块化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分析了在资源依赖和模块化的交叉调节下对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基于模块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模型和模块化协调机制。结合案例验证发现:(1)在以模块为交互载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中,资源依赖能够促进产学研各方的合作创新,而模块化既能改善资源过度依赖问题,还能担当创新需求方与供给侧的整合者;(2)模块化可以有效促进需求分析?模块创新?资源配置?组织协同的过渡,且利于确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点和策略;(3)基于模块化的协调机制(规范性约束机制、延续性交互机制和架构调节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之间知识交互和知识创新,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的持续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