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宇 《软科学》2010,24(11)
利用26个省市1996~2008年的有关数据,就经济结构、金融危机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单位GDP能耗越高,越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率越低;市场化程度越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越是宽松,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对我国的启示是:继续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政策;做好应对危机的各种预案,建立金融危机的预警体系,争取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继续执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抵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明年将被"从紧的货币政策"所取代,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空中的作用也首次写入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中央经济工作会  相似文献   

3.
陈青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0):21-22
货币政策作为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经济目标,通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之间的作用过程。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个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家主要的日常货币管理手段。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有着特殊的作用,产生不同的货币政策效应。从货币政策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汇率影响效应、财富变动效应、信用供给可能性效应来分析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货币政策的数量效果、货币政策质量效果和货币政策的滞后性来分析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4.
王远鸿  李迎春 《预测》1998,17(5):7-12
1紧缩政策与通货紧缩紧缩政策是指在经济过热时国家采取的降低社会总需求、抑制经济增长速度,以防止通货膨胀加剧的政策措施。在通常情况下,一般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往往减少对商品和劳务的采购,减少对公共工程的投资,压缩...  相似文献   

5.
温侯爱 《科技风》2013,(12):238
财政政策作为一种政策的工具在稳定经济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选择某种财政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相关经济变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不同的外部条件相对有效性也不同,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两大政策有效协调配合,发挥对经济的积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上涨速度过快,货币政策如何有效发挥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出发,研究了房地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的互动反应关系,对货币政策关于房地产价格的最优反应规则进行了模型分析,得出货币政策应对策略取决于对经济主体预期的合理和正确判断。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宏观控制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作为国家能够直接掌握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民经济宏观控制的主要手段。要想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好地发挥它们的调控作用,就要研究两者的协调配合问题。用协同学的观点来说,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协同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丹萌 《现代情报》2006,26(7):223-225
在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任何一国的货币政策都会受到其他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在维护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前提下,最大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我国货币政策与别国的货币政策的关系,也就是要利用国际协调来解决这个矛盾。本文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环境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此环境下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只有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和协调才能使中国的货币政策的效用最大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作为与财政政策并驾齐驱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之一,货币政策由于其对经济具有财政政策不可替代的总体影响和短期微调的特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其作用愈来愈大,对经济的影响相当巨大。资产价格波动不仅对实体经济的稳定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由于其频繁引发的信贷紧缩、银行危机等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随后的经济衰退,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建立MGARCH-BEKK模型,对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发现三者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0.
对世博会影响下的上海市经济投入指标和经济产出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对世博会的作用做一个客观的评价.借助C--D生产函数等模型,测算2003年至2009年无世博会影响下的相关经济指标值,得出世博促使上海市资本投入年均增长速度提升1.90%,劳动力投入年均增长速度提升3.10%,科技进步速度提升1.15%,这三大投入指标的增长又促使上海市年均产出增长速度提升3.80%.而世博筹备期和申博前相比较,除科技进步速度外,其他三项指标均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货币增长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1994-2005年间的月度数据为基础,利用时变参数马可夫情势转换模型将我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分解为宏观政策层面引发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冲击引发的不确定性,进而考察两类货币增长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冲击所引发的货币增长不确定性是我国货币增长不确定性的主要根源,且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而宏观政策层面引发的不确定性则有助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G ranger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对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性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短期调控效果较显著,且财政政策的调控能力更强;货币供应量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并在很大程度上被动适应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存在中期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对不同产权结构企业的最终影响。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与"三资"企业、其他非国有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效应,从而影响到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体制转型时期,不同产权结构企业面临不同的市场经营环境,形成不同的市场经营约束,由此形成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差异效应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和商业银行的信贷偏好也会促使差异效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谢乔昕 《科学学研究》2017,35(1):93-100
宏观调控政策对于微观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已成为公司金融领域重要研究热点。以2011-2015年沪深两市74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文章对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作用渠道及货币政策扰动对这种影响效应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研究显示:货币政策宽松对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渠道在需求效应与供给效应两方面均成立;货币政策扰动负向调节货币政策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弱化货币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5.
资源配置是资本市场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货币政策调整必然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新兴和转轨时期,在股权分置情况下,货币政策传导的途径、效果和特点必有别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本文对我国宏观调控(紧缩性货币政策)传导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政策方向正确,具体的经济策略不同。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政策多针对局部或具体问题,我国经济政策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针对整体性、系统性问题。经济政策不在于简单或组合,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宏观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否给予市场以清晰正确的信号。对比中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经济政策的目的不在于走哪条路,而在于走哪条路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中国经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工业、消费、投资、外贸、农业、物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角度对2006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全面的展望,并利用计量模型对2006年经济总量和物价走势进行了预测。认为,2006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的质量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针对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的局部过热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相关部门也以其它措施进行配合。本文分析这一期间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及存在的局限性,研究我国在货币政策实施中面临的特殊制度背景,进而提出在我国现阶段实施货币政策所应具备的“大智慧”和“大思路”。  相似文献   

19.
股票市场发展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深化,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由于市场规模有限、金融一体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制约,我国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低下。因此,应通过扩大股票市场规模、调整和优化市场结构、疏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等途径,构筑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基础条件。同时,应完善货币政策运作体系,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