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21,(27)
"新工科"建设的全面启动与部署对未来工科人才的培养和工科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高校优秀教育力量与产业领域优质资源的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但目前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新工科"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不甚明显,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的评价机制没有适应"新工科"的发展要求。本文对当前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评价机制分析基础上,结合高校工科教育现状提出了更加适应未来"新工科"发展需求的工程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中心建设与发展建议,为未来工程中心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的建设是高校教育内涵提升与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三创"能力培养是完善新工科人才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因此,本研究从高校"三创"育人的理念与价值、学生主体、课程与师资梯队建设、育人环境塑造、平台搭建、评价体系建设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思考,探索新工科教育与学生"三创"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与融合,能够对高校新工科教育内涵不断丰富,以及我国产业提升发展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1,(10)
智能制造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大趋势。本文就"智能制造"背景下新工科人才的跨学科培养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分析了跨学科协同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必要性以及国内外工科人才教育现状,探讨了新工科人才的跨学科协同培养方法,重点结合"任务驱动(项目+竞赛)"的培养模式,将培养"机械+"交叉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作为最终目标,逐渐形成机械与材料工程、机械与管理工程等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素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工科"建设,对理工类综合大学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以新要求为起点,分析"新工科"思政教育中的问题,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通过明确思政教育新概念,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新方法,借助新传媒技术进一步掌握思政教育新动态,共同促进"新工科"建设中思政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青海省地方实际。本文以青海民族大学为例,着重阐述了盐湖化工"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主要努力方向及其对青海省实现"一优两高"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19,(11):111-112
从国家和社会需求出发,以适应新时代下新的经济模式对新技术人才需要为基础,并以我国工科教育规模之庞大为事实,指出"新工科"教育理念的发展内涵,具体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转型升级需遵循的原则,并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方案"、"课程优化"、"课程内容和内涵"、"教学方法和手段"四个方面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举措,旨在为相关院校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1)
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各个高校在人才培养和考核方面已建立了较完善的体系。随着新的教学理念提出及多种教学方法的推出,各个高校在本科教育阶段都进行了符合校情及专业特点的教学改革,作为培养更精更专人才的研究生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对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当今教育部开展的"新工科"大背景下,如何让工科研究生教育体现"新工科"的要求,如何将更优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去,是研究生教育中的大课题。本文根据工科专业课程特点,结合"新工科"的要求,探究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融合了BOPPPS模型及案例教学法的复合教学法对研究生课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新形式下新产业、新技术发展人才需求,实现工科人才培养向科技创新与基础研究应用型转化,提高人才与技术国际竞争力,为国家输出工科骨干力量,根据建设"新工科"的战略思路,梳理分析目前高校应届毕业生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改进高校教学模式,倡导创新思维、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治学探索;通过国家战略相关政策引导,鼓励学生多方位发展,为构建新时代背景下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建设目标的提出明确了新时代背景下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作为"新工科"建设中重要的实践场所,应积极地调整及优化工科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学生工作作为高校和谐、稳定、全面育人的重要保障,也应有所调整。江南大学君远学院作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先行单位,从多维度进行教学改革以积极响应"新工科"建设。本文从意识引导、学科交融、国际化引领、多元化培养四个方面,介绍了江南大学君远学院在"新工科"背景下学生工作重点方向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为主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以及"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不失时机地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对传统自动化、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实施新工科建设,使之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文章详细地阐述了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自动化专业在新工科建设的道路上,实践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3月25日,2019信息技术新工科第二届年会在京举行。年会以"新工科新机遇新行动"为主题,围绕高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新工科研究与实践进展、行业领军企业推动产学合作的实施方案等主题,组织了大会报告与圆桌论坛交流,有力推动信息技术领域新工科的建设和再深化。  相似文献   

12.
新业态、新模式的"轮机新工科"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机遇期。该文着眼于轮机工程专业船舶电气类课程教育现存的弊端,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通过合理修订培养方案、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采用混合式实践教学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我国航海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国家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兴产业的诞生,对复合型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工科应运而生,"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为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新工科建设中,培养人才追求创新的思维禀赋、自拓展的知识结构、设计思维及技术理解力和领导力,是其核心和内涵。如何改变教学理念,成为高校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工科的研究和实践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与研究前沿,"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以提高地方高校人才质量为目标,研究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突出工程创新理念,构建了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及创新创业课程实施路径与方法。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发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0,(7)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在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工科"人才,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融入"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创新性的应用型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0,(20)
新工科建设重视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支撑的理念,目的在于促进行业技术和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机器人产业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产业,机器人教学理应跟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以下内容分析了国内外机器人教学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19)
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经济和产业和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项目引入智能制造中"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探索智能制造等新工科研究生的"全培养周期"模式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和措施,具体从三个方面来开展:新工科研究生全培养周期体系的构建;工程实践与创新基础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探索实践,项目提出的研究生全培养周期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为其他新工科专业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热点问题,该文解析了新工科建设的基本要义、新特点、人才培养目标。作者结合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新工科专业教育;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生创新多元协同模式的发展;为学生创业营造孵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热点问题,该文解析了新工科建设的基本要义、新特点、人才培养目标。作者结合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新工科专业教育;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生创新多元协同模式的发展;为学生创业营造孵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提出,高校工科教育对数学课程的课程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针对普通高校机电类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分析了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目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机电类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