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钱海梅 《学会》2005,(11):16-18
"和谐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但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差异的大一统社会.从公共治理的视角来看,通过政府、第三部门与企业组织共同治理来构建和谐社会,将分化的社会力量进行整合,形成政府、第三部门与企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结构,这是对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尝试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首先界定了电子政府和政府公共网络管理的内涵。分析了当前上海政府公共网络建设亟待完善之处:政务信息质量缺乏明确的评价与管理制度;公共网络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质量监督和控制;采用网络办公后政府业务流程整合进展不大;政府公共网络管理缺乏合理的治理机制。提出了完善上海政府公共网络管理的建议:加强政务信息质量管理;完善公共网络技术设施质量控制;强化网络办公后的流程重组;建立公共网络管理的治理机制;加强政府公共网络管理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政府管理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管理必须在体现其社会主义指导作用的同时,转变行政理念;明确社会发展目标,确保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加快推进政府转型的实际进程以及坚持社会治理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4.
宋雄伟 《学会》2013,(2):38
<正>构建服务型政府,离不开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的参与。新加坡政府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强调公众参与,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政府社会双向互动",非常注意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发挥社区和国民自我管理机制的作用,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政府、基层组织、公民共同管理国家的良好机制。第一,新加坡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新加坡大量的社会组织工作网络,在政府与人民中  相似文献   

5.
平台网络中“如何开展对平台伙伴知识资产治理”的问题从未在理论上给予合理解释。本文通过多案例分析,从合法性理论探讨平台网络知识资产治理机制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平台领导者通过构建公众集体意义、建立协调冲突矛盾和建立基于新型平台身份三种治理机制,赋予平台伙伴合法性,从而激励平台伙伴或潜在伙伴创新意愿,实现知识资产治理。本文打开了平台网络中对平台伙伴知识资产治理的“黑箱”,揭示了知识资产治理机制中不同的合法化策略,明晰了平台网络知识资产治理机制包含的合法化策略中的执行主体,合法性判断受众、合法性获得者之间的关系。实践意义在于指导平台网络知识资产治理,为高速发展的平台网络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多主体合作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网络治理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如何使其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成为公共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国内外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及合作效果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多主体合作效果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作相关假设,运用SEM验证主体、关系和环境因素对治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的合作态度、合作能力和资源的投入对网络治理效果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参与网络合作的主体间信任和协同程度越好,效果也会越好;另外,环境因素中的上级支持和公众参与状况也会对治理效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整合关系治理、社会网络和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利用德阳装备制造业集群中的205家企业的问卷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关系治理、集群创新网络与集群企业知识共享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关系治理下的三个维度--共同愿景、联合行动和资源依赖对集群企业知识共享均有正向影响;共同愿景、资源依赖正向影响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而联合行动只对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嵌入有正向影响;集群创新网络在关系治理与集群企业知识共享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但在不同维度的关系治理与知识共享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构建“关系治理--集群创新网络—集群知识共享”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本文丰富了关系治理、社会网络和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集群企业合理运用关系治理行为来构建创新网络并促进彼此间的知识共享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其组织功能的实现。NGO作为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域,不仅可有效补充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而且在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中应该担负起特殊的职能。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理想功能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刘泾 《情报科学》2018,36(12):66-70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带来全新的网络传播生态,分析新媒体时代 网络舆情特点与演化规律,提出网络舆情治理创新路径,有效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治理能力。【方法/过程】从 网络舆情及其治理的概念与属性出发,阐发当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困境,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探析网络舆情治理创 新的具体实施策略。【结果/结论】新媒体时代,政府舆情治理应从网络管控转变为网络治理,创新治理理念;从单一 到多元,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从线性到系统,构建“三位一体”的网络舆情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网络结构与网络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三年京津冀区域技术交易流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京津冀13个城市间的技术转移网络,并分析其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发现了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的联系整体性逐渐加强,区域技术转移的凝聚力也逐渐增强,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也印证了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并发现天津在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中的中介、传递作用不足,且处于降低趋势。针对此问题,本文还提出构建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网络治理机制的相关建议,供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宏观质量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将市场机制作为研究我国宏观质量管理体制改革路径选择的出发点,提出"质量安全"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宏观质量管理体制的核心目标.文章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质量管理体制的基本属性,分析我国目前宏观质量管理中,存在的"消费者缺位"与"政府越位"等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市场质量监管体系、社会质量监管体系和政府质量监管体系的改革,是我国宏观质量管理体制改革,在路径选择上的主要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加快工程建设领域中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市场监督机制、加快建立以工程担保和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合理界定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属性、改革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融资体制、积极开展政府工程项目的市场化运作、降低商品住房的空置率、拓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融资渠道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陈丽丽 《现代情报》2010,30(8):163-166,170
网络秩序监控体系的构建是建设和谐网络社会的重要内容。网络秩序具有内生性、有机性和复合性特点。网络秩序监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遏制网络失范现象的泛滥。文章提出了网络秩序监控体系的"三三制"模型。这一模型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全方位监控体系,它包括政府、网络媒体、网民三大监控主体,监控手段包括法律监控、技术监控、道德监控三方面,从信源、信道、信宿3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由此形成"信源——政府——法律"、"信道——网站——技术"和"信宿——网民——道德"3个维度构成的"三三制"监控体系。这3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各自为战"的分立关系,而是在政府主导下协同作战的交叉统合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今国际社会对森林可持续发展在林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达成共识:森林资产核算在森林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既重要又特殊的角色。本文首先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与会计理论研究的变革,然后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探讨了森林资产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以及森林资产会计核算主体的确立,提出了以政府为依托构建森林资产会计核算新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传播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镇  张继兰 《现代情报》2006,26(7):60-62
在理解网络信息传播与和谐社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和谐网络社会”的概念,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与优势。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应该包括城镇和农村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和谐,从和谐的本质看,和谐社会应该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它应该是一个各方利益均能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的稳定有序的社会。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两大问题,提出了若干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构建和谐农村、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政府建筑安全监管博弈分析及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已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基于博弈论原理,从政府监管机构、承包商、监理三个安全责任主体利益考虑,构建了监管机构与承包商、监管机构与监理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建筑安全事故产生的本质原因,并提出了安全监管的应对措施,以降低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意义、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政府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有力地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建设成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稳定剂。我国目前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机会等方面存在着失衡现象,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拉大,这就需要在体制与政策上都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原子化"现象表明,热力学广为使用的拉格朗日函数同样可用于描述微观个体行为与宏观社会整体状态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社会运行"势能机制"与"动能机制"的概念与内涵,进而提出和谐社会建构的机理模型。并把和谐社会的建构归纳为不断重复从失稳到稳定、从稳定到有序、从有序到和谐,持续提高社会和谐度的动态过程。最后,从理论上推演出各个阶段实现的基本条件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部民族地区民族贸易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泳兴 《科技与管理》2009,11(5):18-20,29
民族贸易是我国一种特殊的商贸形式,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国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为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从西部民族地区民族贸易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互动影响入手,针对如何协调民族贸易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