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信这一即时通讯社交软件,在短短3年的时间内,迅速席卷互联网络,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微信应用,已经成为很多行业、很多企业的运营新选择。对大学生来讲,微信群的使用已经成为移动网络中最风靡校园的应用之一。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微信群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就如何趋利避害提出一些意见和正确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信息传播极快的社会,随着网络技术不断迅猛发展、智能手机行业的崛起,手机app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生活已离不开手机,QQ、微信等社交工具及手机安全软件为大学生基本手机配置。为更加了解这些app对我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我们设计了"手机app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3.
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密不可分的一种网络活动的主要载体。本文研究的是在微信等新媒体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使用微信等新型媒体处于正常状态,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等新型媒体行为活动中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的变量有"参与微信互动测试"、"关注公众号"等,负向预测变量有"发布照片"、"点赞"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微信成为备受欢迎的社交软件,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微信已然成为大学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信可以有效实现信息的实时分享,加强用户间的交流,因而备受大学生青睐。将微信文化与大学教育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大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微信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5.
微信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是当代大学生社交的一款重要软件。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使用微信,符合改革与创新要求,能够更好地服务当代大学生,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阅读需求。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图书馆都已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在阅读推广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汉大学不同年级各类学科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现,微信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处事等方面,导致学生的现实交往弱化,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变得冷漠,课堂学习注意力分散等。因而大学生要提高理性认识,减少微信的过度使用,同时高校管理也应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加强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使微信回归其本质的通讯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以微博、微信、个人主页,以及QQ、MSN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还有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站广泛流行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便捷性、及时性、互动性强和平民化的特征,使得它融入到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的各个方面。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是各大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研究,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在新媒体时代下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帮助与指导[1]。  相似文献   

8.
范琪 《科教文汇》2014,(22):6-6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以微博、微信、个人主页,以及QQ、MSN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还有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站广泛流行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便捷性、及时性、互动性强和平民化的特征,使得它融入到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的各个方面。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是各大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研究,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在新媒体时代下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刘咏梅  张帅  谢阳群 《现代情报》2019,39(10):58-65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回避行为影响因素,既能为社会深入理解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回避行为提供一定理论支持,也能为社交平台优化用户信息回避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收集30位在校大学生社交网络中信息回避行为的相关数据,借助NVivo11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与分析,归纳出影响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回避行为的10个基本范畴并聚焦为3个主范畴,在此基础上建构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回避行为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认知因素是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健康信息回避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和内部驱动因素,信息因素与社会因素是间接影响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其中,认知因素是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回避行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国际上占领社交天下的是Facebook,与之相匹配的是instagram、tmblr等。在国内,大家熟知的社交平台莫过于腾讯QQ、陌陌、微信、乌鸦等。那么在这个看似饱和的社交市场中,新的社交平台还有没有机会进入?弱化即时通讯的社交有没有可能得到发展?基于这个想法,利用大学生社交作为突破点,尝试技术实现一个操作方便、新的社交app平台。它有即时通讯的功能,但核心体验弱化即时概念,通过一定限制达到"慢社交"的目的。它具有保证即时通讯功能的同时强调社交的分量与沉淀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李云 《科教文汇》2009,(24):68-68,77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使用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及早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引导,在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年级大学生使用网络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焦虑、心理压力特.点及相互关系,为增进高职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石家庄市763名高职生进行测查。结果高职生状态焦虑水平高于一般人群常模,与心理压力呈正相关,特质焦虑水平无明显差异,与心理压力不存在相关关系。状态、特质焦虑在性别、年级、城乡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职生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家庭压力及压力总分低于大学生常模群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社交压力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农村来源的学生学习压力高于城市来源学生,(P〈0.05)。不同年级在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及心理压力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年级学习压力最高,二年级总的心理压力和发展压力最高,三年级总的心理压力及各方面压力最低。结论心理压力是状态焦虑的重要相关因素,应针对不同情况,加强高职生学习、社交、生活适应教育,从而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焦虑。  相似文献   

13.
腾讯QQ等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软件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网络人际传播工具之一.本文通过路径分析方法,以182名大学生QQ用户为研究样本,来探索QQ人际传播对现实人际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并建构了大学生QQ人际传播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QQ人际传播模型中:首先,QQ私密话题的谈论和QQ亲密表情的使用,是QQ人际传播“深度”交谈的主要形式,激发了自我表露这一中介变量,进而促进了现实人际关系;随着人际关系的发展,能够减弱孤独感.其次,联系与人际交往动机、QQ私密话题的谈论和QQ亲密表情的使用,共同促进了QQ人际交往行为,进而减弱了孤独感;但普通的QQ人际交往行为无法促进现实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乔一飞 《科教文汇》2011,(3):190-191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使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第二空间。随着网络虚拟社交的不断普及,这种新的交际方式已在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与生活方式、道德意识、价值观念乃至行为规范。本课题通过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网络虚拟社交方式和主要内容、分析虚拟社交的利弊,从而预测未来我国大学生虚拟社交的发展趋势,使大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网络虚拟社交,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管理》2017,(1):71-78
近年来微信在我国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涌入微信平台。大学生是微信上活跃的群体,微信成为大学生积累社会资本的重要工具。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访谈发现:微信平台上形成了一个以"己"为中心、强关系为主的小圈子,小圈子中个体间信任度和互惠程度较高,社交规模小且封闭;过多强关系带来信息窄化和群体同质,基于亲缘关系维系的小圈子带来社交网络的封闭性,封闭的小圈子带来结构洞,束缚了其社会资本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通讯工具的不断变化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在改变着传统的商业发展模式。基于QQ空间、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等社交平台建立起来的微型商业模式,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此基础上对在校大学生微商活动进行研究分析,把握在校大学生微商活动特点,分析在校大学生微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在校大学生遵纪守法创业和积极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17.
徐萌  王晓 《情报科学》2017,35(8):40-46
【目的/意义】随着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的普及和社交网络的搭建,大众的舆论影响力不断提升,一旦 舆论导向被动机不良的犯罪分子掌握,将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方法/过程】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蜜罐网络主动防 御模型为基础,借助适应性聚类分析技术,对微信中的舆论信息进行实例结果分析。【结果/结论】验证了适应性聚 类分析算法的效力和准确度,证明了投放诱饵数量与舆论调和间的正比关系,印证了本文所构建的蜜罐主动防御 系统对社交媒体的舆情监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西安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使用年限、阅读频率、阅读方式、阅读环境、阅读动机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微信阅读行为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特征,并通过卡方检验探究性别、年级、专业3个变量对用户使用行为的干扰作用,发现3个控制量对大学生微信阅读行为影响有限,表明微信阅读行为特征具有广泛性。  相似文献   

19.
黄鑫  宋宁 《大众科技》2013,(11):135-137
当前,各种微博、QQ、微信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直接性、爆发性、隐匿性、表层性以及广泛性等特点,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有效控制和正确处理,对于实现高校校园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应对研究,准确把握其特点,及时防范和管控,掌握和采取确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形成一套防、管、控机制,有效化解危机,同时做好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微信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交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当充分利用微信,与时俱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途径进行不断地创新、开拓,以更好地适应微信时代,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