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中小企业生态化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选  李杰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4):459-461,474
陕西省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9%,然而这些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已成为陕西省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从生态经济建设的高度,结合陕西省中小企业生态化发展的现状,提出推进中小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小企业生态化的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技术生态化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发展观支配下的技术发展目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其结果是在取得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要付出惨重的环境代价。科学发展观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科学发展观为当代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大力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技术。技术生态化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技术生态化,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大力推广生态技术,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生态化。要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生态化改造,建立健全保证和支持技术生态化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个较新的生态化创新理论,并基于对"两圈"两型社会的建设现状分析,得出通过生态化技术创新可以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双赢目标,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给出了在"两圈"区域内促进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已经成为一种极富吸引力的工业生产模式和园区建设模式,促进其产业生态化发展,实现园区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我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现状,从选址、产业定位、资源能源利用以及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产业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生态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生态化是企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湖北省中小企业没有得到很好发展,技术生态化水平整体不高这一现状,一方面要全面推进湖北省中小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发挥各级政府及公众支持、引导、规范和监督作用,促进企业技术的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耗散理论的生态工业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昆  魏晓平 《软科学》2006,20(5):38-41
目前许多地方的生态工业政策呈现为系统线性演化特征,这造成地方政府过度干预生态工业发展,尤其在生态工业园建设中,盲目投资、激进行为导致了工作的低效和浪费。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人们没能充分认识到工业系统生态演化所具有的系统特征。其中,开放系统的耗散品质决定了工业生态化进程的非线性渐进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尽管对科学技术在生态危机产生及其解决中的作用存在着技术乐观论与悲观论的争论,但科技进步在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生态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中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为生态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技术基础,构成生态文明的物质和精神基础,而且推动着生态化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展,在全球一体化的生态经济体系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生态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它不仅是一种高效率获取所需物质资料的技术,而且是一种无公害技术;是一种能对生产过程及其环境影响进行全程监控的技术,即对生产与自然关系进行有效控制的复合技术。  相似文献   

8.
产业生态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关键领域.当前,产业生态化的发展为促进我国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互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产业生态化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面临着对产业生态内涵认识不足和产业生态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缺乏经济社会方法等不足.基于此,本文拟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利用生态经济理论方法,遵循环境——经济大系统的复合结构和运行规律,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索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发展转型的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过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谢高地  曹淑艳 《资源科学》2010,32(4):782-789
目前的生产-消费体系是造成生态系统损失的主要原因,未来的经济进步依赖于生态服务价值得到充分的评价与应有的体现.面对资源环境困境,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新的发展途径,"A模式向B模式转变"的理论不足以为我国发展政策提供足够理论解释和决策支持.从发展过程视角,本文系统总结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内涵、内容,其中,经济生态化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配置和谐化;②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生态化;③生态资产再造和功能激活;生态经济化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生态资源资产化;②生态资产价值化和资本化;③生态服务供给和消费费用化.最后指出,我国应该走经济生态化和现代生态经济化相结合的道路,即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生态资源稀缺的区域推进经济生态化进程,在生态资源丰富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欠发达区域推进生态经济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科技生态化是科技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而发展的必然趋势。超越具体科技形式和科技活动,从科技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向上去理解科技生态化的内涵,才能准确把握科技生态化的特质和重要价值。科技生态化以科技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为基本目标,具有综合性、多效益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生态经济-嘉陵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是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分析了嘉陵江流域发展生态经济的必然性,提出了该流域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实现农业的生态化和产业化,发展特色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城市和生态城镇,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生态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生态化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以生态经济综合效益为目标,以"以人为本"为最高价值准则,与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相契合.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生态化,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杨文选  李杰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5):605-608,615
企业生态化是环境保护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也是我国经济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创建生态企业,实现企业生态化管理,必须从生产和管理两个角度建立生态化的企业内部机制,从生态经济教育、生态法律体系、生态消费观念、社会价格形成机制、财政金融政策和社会配套服务体系等方面建立企业外向机制.  相似文献   

14.
陈春宝 《科技风》2013,(11):168-16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城市绿化和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城市规划建设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化和最佳居住环境已成为园林景观设计者力求实现的共同目标。园林景观本身具有鲜明的生态化特征,城市生态化园林景观设计是当前生态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向,进一步探索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我国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来,把握好科技这把双刃剑,寻求生态文明与科技发展的协同走向,发挥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至为关键。阐述了科技生态化的提出背景,对科技生态化的必然性、重要内容以及其实现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态文明与科技发展的协同走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指出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改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依赖的特性,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本文认为坚持技术创新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重要措施,必须从改变技术创新的原则、警惕当下面临的技术创新生态化危机着手,朝着更加生态化的技术创新方向,以政府主导、提升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观念、培育生态化技术创新人才为路径,并建立起以营造氛围、建立生态工业园等载体、以处罚机制倒逼企业进行生态化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论述生态文化与技术创新生态化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认为技术创新生态化是生态文化的基本要求,而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从多个层面为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提供了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在这种关联中把握并推进生态文化与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变革。  相似文献   

18.
人们生活环境逐渐恶化而造成的严重后果,使生态保护成为了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在生态保护的历程中,逐渐产生了生态理念,其主要以处理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在水利工程体系的建设中应用生态化理念是发展水利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设计环节的探讨,对生态化理念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主要目的是推进生态化理念在水利工程体系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并能够在工程建设中起到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规划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环节,尤其是在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城市建设的生态化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但城市在实际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其参与规划的工作人员存在一定的规划误区,导致整个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效果较差。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规划以及绿化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期为其他城市进行生态化建设的过程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一、全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2006年,山东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按照省委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三个亮点"战略部署,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