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运用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从产权的视角出发,深刻剖析了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结构,并对现行法律制度中关于农村担保融资范围的规定进行了归纳。通过对湖北、浙江、四川三省有关试点地区农村信贷担保的抵质押问题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农村担保融资制度的创新应当:优化农地产权权能、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放宽现行法律中关于农村抵押担保物的范围,同时加快土地产权市场的建立、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专利申请大国,但专利技术和发明创造的产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比例很低,技术发明人创业难、融资难是其间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制约我国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瓶颈性障碍。尽快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融资制度,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形成知识产权产业化的良好金融环境,对于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产权融资的主要形式有: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知识产权信托和知识产权证券化。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价制度,进行金融体制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才会促进我国知识成果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防知识产权体系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可以完善知识产权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在世界和平主旋律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在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国防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度和广度也接受着时代的检验。国防专利的保护和推广,通过健全以公平为核心的保护制度、加强专业管理队伍建设、注重人才要素培养、完善产权激励制度、坚持全面保护原则、扩展产权保护方式、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机制,以促进军民融合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4.
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对专利运营提出新的要求,一般民用领域的运营模式不可简单套用至国防领域。本文认为,鉴于国防专利制度的特殊性,必须结合军民融合的时代要求,塑造专利运营基本理念。军民融合下的专利运营涵盖专利创造阶段的布局、双向转化、价值评估以及技术标准化等关键环节,这些环节有的已经比较成熟,有的尚存缺陷。因此,必须完善国防专利权利归属制度,优化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环境,加强相关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倡导专利运营各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5.
林权抵押贷款是林权制度改革的产物,是对林业融资机制的创新,它的发展在对推动林权市场化建设、盘活现有森林资产价值、推动农村信贷、林业融资发展和完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林权抵押贷款也面临着其价值损失风险、抵押物处置风险和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建立林权保险机制分散价值损失风险,又可以通过健全贷款风险控制制度,加大政府贴息力度等措施来减少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力求将林权资产信贷业务的风险降到最低,促进林权资产抵押贷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讨论了实物财产权的界定内容,然后分析了知识产权界定的含义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防知识产权界定问题及其产权归属思路,并阐述了重新界定国防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项资源实现其价值需要满足边界清晰和产权明确等条件,技术变革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创新一整套所有权。知识产权确权就是确定知识财产的所有权归属。高校知识产权确权是检验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对职务技术成果、财政资助项目技术成果、协同创新技术成果、在校学生技术成果权利归属确定的法定原则进行了分析,针对高校知识产权提出相应的创新性的权属制度规则,以期望高校创新和完成人权益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多种原因造成了知识产权担保在发放信贷方面的重要性不如其他财产的担保。原因之一是知识产权具有一些特殊属性,一些潜在贷款人对这种财产属性缺乏了解。另一个原因是对许多知识产权的估价存在困难,相关法律在调整这些法定权利上的担保权益方面也不甚健全。尽管金融机构及其法律顾问已经越来越多地理解了知识产权担保借贷中的诸要素,但以知识产权担保的融资仍处在初期阶段。这是一个无论在法律领域,还是在信贷实践方面都很复杂的问题。立法者在回应专门立法需求以促进其发展方面也行动缓慢。这就进一步增加了用知识产权这种价值可能很大、但寿命又可能很短的财产做担保提供信贷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国防工业合作创新的类型及特点.系统比较了国防知识产权与普通知识产权的区别.剖析了国防工业合作创新中的国防知识产权问题,指出目前的国防知识产权在政策体系、制度环境等方面尚无法对国防企业合作创新形成有效激励,对于可能产生的知识产权风险等问题缺乏有效的约束和规范机制.最后给出改革、完善现有国防知识产权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运行的法律机制和功能定位尚未得到充分探讨的现状,基于对相关政策环境和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从知识产权法、民法和金融法三大维度对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法理分析,认为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源于权利质押,其发展可以划分为基础构建、系统发展、深化改革三大阶段,其中基础构建阶段形成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所需的基础法律依据,系统发展阶段大范围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示范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重点工作内容在深化改革阶段得到进一步细化;但当前我国知识产权质押工作仍存在融资估值难、财产变现难、融资风险高等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国外3种典型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认为应明确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功能定位是促进社会科技创新、降低科技型企业资金融通难题并保证全程风险可控的创新机制。由此提出未来应努力通过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保障、强化风险管控等途径,促进和优化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事业的发展及其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杨洪涛 《中国科技纵横》2010,(16):189-189,186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都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而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从信用担保制度的起源,国内外发展现状来分析我国信用担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风险防范对策,并结合实际提出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征信体系、法律体系、健全再担保制度、采用反担保措施等来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发展,探析更加完善的,能促进整个担保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在政府的鼓励和自身商业利益驱动下,研究并提供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其中动产融资是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较好切入点.但是,2007年《物权法》颁布后,同一动产既能够进行质押,也能够进行抵押,由于现有国内法律体系的缺失,容易造成同一动产下多个担保权冲突,从 而导致银行担保物权落空,这种忧虑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动产担保融资业务的重要障碍.本文深入分析了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从国内物权法的法律实践出发,对比其他大陆法系国家物权法的相关处理规定,提出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手段、提升中小企业的法律认识、完善物权法司法解释和动产担保登记查询体系等多方面建议,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沛佩 《科学学研究》2011,29(4):521-525
 虽然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推广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但遗憾的是,由于知识产权难以估价,加之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备和风险分散机制等配套措施的不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如履薄冰。因此,就必须从质押融资所涉各方的功能与职责入手,建立多方参与制度,通过各方的协同努力来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阵痛”开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4.
浮动抵押制度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融资业务提供了一项务实的担保工具,但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抵押物的浮动性以及商业银行缺乏针对浮动抵押的授信管理机制和经验,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诸多风险,如何应对这些风险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防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滞后于军民融合战略发展.基于军民融合战略,分析了军转民、民转军中的国防知识产权制度需求.分析了国外发达军事国家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国防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基于中国国防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支持军民融合战略实施的国防知识产权制度安排,包括国防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和推进工程.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重要,但是融资难问题始终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在抵押担保体系之外,通过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民间融资、银行信用工具等方式构建信用担保融资体系,完善融资服务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他们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及美国的动产担保法律在世界上是最为有效和成熟的。这两个国家的立法对广泛的知识产权给予认可和保护,其中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此外,其他形式的法定知识产权,包括特殊植物培育者的权利和诸如商业秘密之类的普通法权利也得到认可。然而,规定这些权利的法律是很陈旧的,在许多方面,并不十分适用于知识产权的担保。知识产权担保:注册及优先权根据加拿大和美国法律,在担保协议中可用知识产权作担保品。所涉及的担保权益体现为一种权利负担(charge)(中国法律中用于知识产权担保的质押的概念,在加拿大和美国仅用于有形动产的情况之下)。知识产权的担保权益无需登记即可生效。同其他担保一样,登记只是决定相对于其他权利主张者的优先顺序,而并不影响担保本身的有效性。知识产权可根据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类社会正从传统的以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为生产要素的工业经济时代走向了新兴的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第三次经济革命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处于社会中心地位,智力资源被视为财富和资本,高技术产业已成为第一支柱产业。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以保护新知识、新经济中蕴含的先进生产力。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由此应运而生,它从产权的角度,赋予权利人以一定时期的独占权,以此鼓励知识的创新,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为“知识”走向“权利”提供了…  相似文献   

19.
何莉 《中国科技信息》2008,3(8):182-183
一般而言,权利与权利限制共同构成权利体系的统一体,以达到法律上所追求的各种法益的大致平衡,实现法律的价值目标与社会功能。知识产权制度在赋予权利人专有权的同时,也对该权利给予相应的限制。这种限制体现出知识产品权益分配的公平正义观,也表现出知识产品的社会属性,表达了知识产权人的社会责任,协调与平衡了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利与公众对知识和信息的利用需求。  相似文献   

20.
论知识外部性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英  黄瑞华 《科学学研究》2006,24(5):742-746
将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对一般财产产权的分析应用于对知识产权的分析,从经济学角度解释“知识产权”这一传统法律概念,分析知识的外部性问题;通过对不同知识的产权界定的分析,指出知识的产权难于完全界定,外部性难于消除;分析了这种外部性将如何导致知识产权的风险并列举一些由外部性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