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针对性强、易操作、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基于WEB的大豆选种系统。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所以大豆根据中国大豆气候区划,除了热量不足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和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又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以外,一般均有大豆种植。中国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根据大豆品种特性和耕作制度的不同,中国大豆生产分为五个主要产区:一、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二、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三、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四、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五、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由于产区不同、品种众多,所以在什么地区适宜种什么品种的大豆,成了广大种植物户普遍关心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涵盖大多数大豆品种、具有完善的品种介绍及种植方法介绍、针对性强、易操作的大豆自动选种系统,以便广大农户可以方便快捷准确的查询到大豆品种信息,为广大农户种植大豆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选取山南地区主要农区气象观测站1980~2007年月降水量资料,以降水量为主,利用Z指数法定义了山南主要农区春、夏季洪涝指数。结果表明初夏洪涝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21世纪次之,80年代最少,初夏洪涝地域分布来看,南部农区出现洪涝频率最高,沿江一线洪涝出现频率西段和东段高于中段;20世纪90年代出现盛夏轻涝的频率居首位,20世纪80年代次之,而21世纪头七年出现频率最低,盛夏重涝高频时期位于21世纪,20世纪90年代次之,20世纪80年代最低,盛夏洪涝地域分布特征为:南部农区出现洪涝频率最高,沿江一线洪涝出现频率西段和东段高于中段。  相似文献   

3.
近50 年河西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及时间分布均匀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西地区13个气象站点的月降水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反距离加权法,研究了河西地区50a来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基尼系数对河西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均匀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年降水在20世纪60年代较少,进入70年代降水量有所增加,从2000年开始,降水量较80年代、90年代逐渐增多。河西地区的年降水、春季降水、夏季降水、秋季降水、冬季降水倾向率分别为-3.88mm/l0a、2.33mrrd10a、5.25ram/l0a、-3.27mm/l0a、-2.32mm/l0a,其中东、中部地区的冬季倾向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河西地区降水均匀度年际变幅较大,60年代、70年代、80年代降水不均匀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步入90年代,降水不均匀的区域逐渐转移到了中东部地区,其中东部是降水不均匀度变化较为显著的地区,从长期趋势来看,河西地区降水量均匀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波动依然会很大。  相似文献   

4.
阐述分析了我省岩溶水资源系统的结构特征、岩溶泉水时段流量变化趋势与泉域地下水补给的分布范围与补给形式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岩溶泉水流量开始大幅度衰减,特别是90年代,泉水流量降到最低。泉域水资源主要接受碳酸盐岩、灰岩裸露区大气降水的直接入渗补给与河川径流水的渗漏补给。  相似文献   

5.
利用锡林郭勒盟地区15个观测站的风资料,计算各站点的平均风速和风能密度等,分析风能的分布特征和历史演变,并对风能资源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西南部地区最为丰富;全盟风能资源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和可利用区;风能资源在20世纪90年代后呈减小的趋势;地形对风能的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在我省,大豆种植区是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的区域,由于大豆是黑龙江重要的粮食作物,所以对于大豆技术的探讨是大势所趋。在春季大豆播种时,冷暖空气交替,快速升温现象和阶段性低温现象时有发生,地表气温浮动较大,加上我省的降水分布不均,干旱天气较多,又受到霜冻和大风等天气的影响,所以大豆的播种和生长阶段都会受到影响。文章立足现实,进一步分析了大豆春播技术,分析相关的注意事项和种植标准,为种植者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大豆种植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现阶段,大豆在全国都有种植,而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面积非常大,可谓是大豆的主产区之一。大豆具有广泛的食用、药用以及营养价值,深受广大人们的欢迎,极大地促进了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我省大豆的种植品质和产量,本文就大豆种植的价值、影响因素、种植技术等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我省广大豆农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科技快递     
正地球臭氧层恢复有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近日表示,经过国际社会的努力,地球臭氧层几十年内有望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来自多个国家的近300位科学家对地球臭氧层进行了一项评估,显示《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实施以来,破坏臭氧层的氟氯化碳等气体在大气中的丰度逐渐降低。近年有迹象表明,地球臭氧层正在逐渐恢复。如果议定书能得到全面执行,中纬度地区和北极上空的臭氧层有望本世纪中叶前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南极部分地区有望晚些时候达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  相似文献   

9.
1971年-2007年青海省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义花  汪青春  王振宇  李林 《资源科学》2011,33(5):1010-1016
基于青海省51个气象站1971年-2007年各月日照资料,分析了青海省日照时数分布特征:青海省多年平均日照实数在2351.5~3397.7h之间,多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是柴达木地区,日照时数最少的地区是果洛地区。从日照时数的年变化来看:青海省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是5月,只有果洛地区的几个县最高日照时数出现在4月。从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特征来看:20世纪80年代与70年代相比,只有格尔木呈上升趋势,其余地区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同仁、共和日照时数分别上升60.8h、83.7h;而西宁、乐都、德令哈、格尔木、玉树呈下降趋势,除乐都、共和略有增加,其它地区均呈下降趋势。通过影响日照时数的要素分析:总云量、低云量与日照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我国136个气象站1956~2001年大风频数资料,应用MapInfo 5.0和Excel,研究了我国大风的空间分布特征、年代际变化、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对大风频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大风灾害的总体趋势减少,变化幅度较大.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除内蒙古和东北交界处,以及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区外,大风灾害发生频数都较小,各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下降趋势较为显著.而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对大风频数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分别有促进和阻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平均温度和降水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跃飞  谭季青 《科技通报》2006,22(6):753-756
采用东北地区41个代表站1958-2001年历年逐日降水和平均温度资料,采用EOF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得到结果:在降水和温度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全区一致的特征,但也存在着东西、南北间的差异。降水不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20世纪70年代降水最少。温度存在着3 ̄4年的变化周期,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后存在明显的温度正距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大豆面积、产量与出口量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大豆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组装与推广上发展缓慢,单产水平上不去,导致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同时,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大豆发展迅猛,在国际大豆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对我国大  相似文献   

13.
统计了鄂尔多斯市1971年~2016年11个气象站46年实测的大风、扬沙、沙尘暴资料,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市大风沙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6年来鄂尔多斯市大风沙尘天气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鄂尔多斯市大风日数从西北部向两侧呈现逐步减少趋势,扬沙和沙尘暴多发地区主要位于西部和南部地区的沙漠与沙地;从年代变化特征来看,20世纪70年代鄂尔多斯市各地区均为大风沙尘多发年代,之后各个年代大风沙尘的发生次数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但在21世纪以来,伊和乌素站发生大风、扬沙的次数有增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北方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高寒地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马铃薯年种植面积40万hm2。在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是全国第二个马铃薯种植大省。本文主要讲讲马铃薯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利用西藏高原38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依据降水相对系数,结合高原降水特征,客观地确定了西藏高原的雨季开始期,并分析雨季开始期的气候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雨季开始期藏东南最早,藏西最晚,自东南向西北相继进入雨季,相差近4个月;西藏高原大部分地区雨季开始期呈现为提早趋势,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60年代全区大部分地区雨季开始期推迟,70和80年代的雨季开始期趋势的空间分布是反位相,自90年代到21世纪初(2001~2005年)西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开始期提前,尤其是21世纪初提前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1~2010年那曲地区西部班戈县和申扎县的气温、降水等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区气候要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干旱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那曲地区西部初夏干旱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80年代次之,21世纪最少,显然,那曲地区西部初夏出现干旱频率进入21世纪以后有逐年减少的趋势,特别是中旱和重旱出现频率越来越少。而2010年5~6月那曲地区西部两站降水总量仅为62.9mm,较历史同期(149.5mm)偏少6成。其中,申扎县雨量之少位居历史第1位。  相似文献   

17.
油橄榄于20世纪60年代被引进我国,迄今已有60余年的种植历史,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近年来,由于油橄榄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种植前景广阔,一些地区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种植油橄榄,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油橄榄的应用前景,生长环境及栽培技术,旨在为油橄榄的种植、推广提供理论基础,促进油橄榄种植规模的扩大,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降水量时程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金华站1961-2013年逐月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分析、累计距平分析以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突变检验分析综合研究了该地区多年降水量的时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金华站多年降水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不明显。降水量的季节性差异较大,夏季与冬季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夏季降水量上升趋势显著。春季与秋季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下降趋势不显著;从整体与季节的分析发现降水量发生突变都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段与90年代初。通过对该地区降水量的时程变化特征研究,为该地区的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西藏新能源开发利用情况回顾(一)太阳能利用情况西藏太阳能利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包括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1.太阳能热利用太阳灶。太阳灶是西藏太阳能利用较早的光热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示范推广的时候遇到了较大难度,由于农牧民群众的认知有限,一开始并不接受这一实用的太阳能光热产品。  相似文献   

20.
大豆蚜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也可侵害嫩荚,造成植株矮小,结果枝和结荚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苗期发生严重时可使整株死亡,大发年如不及时防治,轻则减产20-30%,重则减产50%以上,我国主要大豆产区都有分布,而以东北三省、河南、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危害较重,在栽培作物中,不仅危害大豆也能危害野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