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张浩  孙新波  张雨  张媛 《科学学研究》2018,36(2):296-303
针对"为什么是某些人发现和识别创业机会"的传统难题,从创业认知理论视角,系统考察了创业者反事实思维、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警觉性以及特质性调节焦点间的内在关系,构建了反事实思维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模型,并详细探讨了反事实思维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通过对182位创业者的问卷调查,研究表明:(1)创业者反事实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正相关;(2)创业警觉性在创业者反事实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3)特质性调节焦点在创业者反事实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失败创业者能否形成连续创业意愿是创业研究领域较为重要的议题,已有研究基于悲痛恢复理论探讨了失败创业者的悲痛恢复机制,但却相对忽略了情绪成本对连续创业意愿的影响,尤其是尚未很好探讨其背后的创业身份中心偏离机制以及边界条件。因此,亟需深入研究情绪成本、创业身份中心性与连续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综合已有理论视角,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了创业失败后的情绪成本对连续创业意愿的影响,并分析了创业身份中心性在情绪成本与连续创业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特质性调节焦点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156份失败创业者有效问卷,运用SPSS25.0和AMOS26.0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情绪成本对连续创业意愿有负向影响;(2)创业身份中心性在情绪成本与连续创业意愿之间起到负向的中介作用;(3)特质性促进型调节焦点弱化了情绪成本与连续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弱化了创业身份中心性的负向中介作用;(4)特质性防御型调节焦点对情绪成本与连续创业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但却强化了创业身份中心性的负向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实证研究角度,分析环境宽松性、创业者特质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基于相关文献推理,提出了环境宽松性、创业者特质4个维度和创业机会识别关系的相关假设。基于368份有效样本对所有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创业者特质与创业机会识别正相关关系显著;环境宽松性作为调节变量对创业者特质的风险倾向、成就需要、不确定性容忍度3个维度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影响显著,但对内控制源维度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秀娥  王超 《科学学研究》2020,38(3):466-475
创业活动的失败率极高,如何促进连续创业已经成为政府和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基于以往研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以探究创业失败情境下创业者创业承诺影响其连续创业意愿的中介机制以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创业承诺影响创业者连续创业意愿;(2)创业机会识别在创业承诺与连续创业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环境宽松性不仅调节了创业机会识别与连续创业意愿的关系,还调节了创业承诺通过创业机会识别影响连续创业意愿的间接关系,即当创业环境越宽松时,创业机会识别在创业承诺与连续创业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越强。以上结果不仅丰富了创业承诺的理论研究,而且对我国创业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爱丽 《科学学研究》2020,38(2):288-295
通过对医药行业192个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的PROCESS宏程序进行Bootstrapping分析后发现,个体的创业经验通过创业自我效能为中介对创业机会开发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创业意图调节创业经验与创业机会开发以创业自我效能为中介的间接关系,从而形成了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从创业经验影响创业自我效能的视角,探讨了影响个体创业机会开发的相关机制及关系路径,深化了对创业经验、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意图及创业机会开发相互关系的了解,为提升个体创业机会开发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机会是创业的起点,创业机会的选择决定了未来的路径方向。机会评估和创意识别在本质上是互通的,创业者也希望识别出具有创新性的机会,因此评估创意的两个维度新颖性和有用性也能成为机会评估的标准。然而由于新颖性和有用性之间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创业者需要权衡考量这两个维度。参考双元理论,构建指标衡量新颖性和有用性之间的交互关系和平衡状态,通过224份创业者问卷数据发现:在机会评估过程中,机会的新颖性和有用性的作用存在替代效应;同时二者的平衡状态对评估结果有U型作用;创业者的认知关注点越偏向全局,U型关系越强。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机会评估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桥接了机会识别和创意研究领域,对创业者决策过程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是某些人发现和识别创业机会?针对这一问题,从网络嵌入的视角考察了创业者外部社会资本构成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并引入创业者机会感知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创业者外部社会资本的网络规模、网络资源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正向影响,网络强度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不显著;(2)创业者机会感知能力正向调节网络强度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但对网络规模、网络资源与创业机会识别的调节作用则不显著;创业者知识整合能力正向调节网络规模、网络资源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但对网络强度与创业机会识别的调节作用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新创企业机会识别是创业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高阶理论的视角,探讨创业者社交主动性和警觉性对新创企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以149位新创企业家为样本,调查结果表明:(1)创业者社交主动性对新创企业机会识别有显著影响。(2)企业社会网络在创业者社交主动性和企业机会识别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创业者警觉性正向调节企业社会网络和机会识别之间的关系,且创业者警觉性越高,企业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9.
创业者的隐性知识获取是提高机会能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机会能力是企业获得生存发展、影响创业绩效的关键所在,但是很少有研究对创业者的隐性知识获取、机会能力和创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具体的研究。本文基于创业者的研究视角,构建了隐性知识获取、机会能力和创业绩效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18位创业者的深度访谈和对382位创业者的问卷调研,对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显示:(1)机会能力在隐性知识获取和创业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对机会能力各维度以及成长绩效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更大,而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对生存绩效的影响作用更大。(3)与机会评估能力与机会利用能力相比,机会识别能力对创业绩效各维度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
创业教育是实现"双创"中国的关键,然而学者们关于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关系的研究结论还存在争议。以253位大学生创业者为研究对象,从动态研究视角出发,采用层级回归模型,研究创业教育对创业机会开发及新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创业导向作为中介变量,检验创业教育的效果,并挖掘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创业教育促进创业者创业导向的形成,进而有利于机会开发和企业成长;(2)创业教育分别调节创业导向与机会开发及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其中,创业理论教育负向调节创业导向与机会开发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的关系,而创业实践教育分别正向调节创业导向与机会开发及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创新机会识别的促进因素这一观点可能夸大了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好处而忽视了其潜在的成本。为此,关注创业自我效能感在机会识别过程中的“黑暗”面,并将信息扫描频率引入创新机会识别过程,基于145名中国创业者的调查数据,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考察创业自我效能感、信息扫描频率、创业经验与创新机会识别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创业自我效能感对信息扫描频率有负向影响,而信息扫描频率的降低不利于创新机会的识别;信息扫描频率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新机会识别的关系中发挥负向中介作用,而创业经验可以缓解信息扫描频率的负向中介效应。基于此,提出新创企业管理者应正确看待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新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创业者应积极进行信息扫描并更好地利用创业经验等对策建议,以此启发创业者在实践中更好地识别创新机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的推进,我国国民的创业热情被点燃。但是,我国的创业政策和生态环境仍不够完善,使得很多创业者处于“临渊羡鱼”的观望状态。因此,迫切需要探讨创业期望和风险恐惧对新生企业家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调节聚焦理论,解析了创业期望对新生企业家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探究了风险恐惧对新生企业家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企业家的创业期望越高,其创业积极性也就越高,并且会采取积极的创业投资行为。风险恐惧会降低新生企业家的创业倾向,但是个体一旦选择了创业行为后,风险恐惧对新生企业家创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取决于其创业期望水平。当新生企业家创业期望水平较高时,风险恐惧的增加会驱动新生企业家萌发促进聚焦的调节机制,此时积极投资将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新生企业家会实施积极的投资行为。但是如果创业期望水平较低时,风险恐惧的增加会催生新生企业家产生预防聚焦的调节机制,此时害怕失败将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新生企业家会减少创业投资。  相似文献   

13.
曲婉  冯海红 《科研管理》2018,39(10):12-21
本文首先建立了创新创业政策对微观创业行为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7-2016年间58个国家的580个观测样本开展经验验证,验证了创新创业政策对早期创业行为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创业资本和能够感知的创业机会对早期创业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创新创业政策并非直接作用于创业活动,而是通过增强创业资本和创业机会对早期创业行为的正向影响,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3)国家发展阶段、创新创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创新创业文化也对全社会的早期创业行为发挥了重要影响。研究结果丰富了创业行为研究的内容,也为结合创业行为特征开展创新创业政策制定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社会网络、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晓波  张超群  王莹 《科研管理》2014,35(2):104-110
本研究围绕"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创业意向"这一基本研究问题,在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网络特征、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关系的概念模型。通过向高校大学生群体发放问卷,并对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社会网络规模越大、连接越强、异质性越高,创业效能感越强,而网络中心度的提高只能增强风险容忍效能感,对机会识别效能感没有影响;创业机会识别效能感和风险容忍效能感均对创业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效能感在社会网络特征与创业意向的因果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莫寰 《科研管理》2009,30(6):128-135
摘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借助SPSS软件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影响创业意愿的因素,并绘制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创业意愿路径图。结果表明,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方式存在文化的差异。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创业行为控制知觉与创业意愿正相关,创业行为结果知觉通过创业控制知觉影响创业意愿,创业行为结果知觉与创业行为控制知觉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秀娥  王超  李帅 《科研管理》2022,43(5):59-66
如何促进创业是近年来学术和实践领域广泛关注的议题。基于制度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本文研究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在该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利用来自28个国家跨越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分层广义线性模型。结果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创业意愿,制度环境中支持创业法规、金融资本可得性、教育资本可得性和腐败控制正向调节二者关系,社会文化价值观负向调节二者关系。论文从跨层视角探索了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制度环境对创业意愿的交互作用,拓展了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最后,本文从创业者和政府层面提出管理启示,以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爱丽 《科学学研究》2010,28(9):1405-1412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索了潜在企业家创业机会开发的影响因素,潜在企业家创业机会开发的影响因素包括感知机会理想性、感知机会可行性、感知机会社会规范、创业意图和创业自我效能。本研究的学术贡献是提出并验证了扩展后的计划行为理论,并为潜在企业家、创业教育者和政府政策提供有益的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分析创业机会识别在网络关系影响创业决策过程中的机制问题,并引入创业者网络能力研究其对网络关系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的调节效应。为帮助新创企业做出正确的创业决策,实现持续成长提供理论指导,以浙江省地区164家新创企业为调研对象的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网络关系对创业决策具有间接促进作用,其中弱关系相较于强关系对创业决策产生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第二,创业机会识别在网络关系对创业决策关系路径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弱关系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更积极显著的影响;第三,创业者网络能力有利于推动创业机会识别。  相似文献   

19.
张玉利  冯潇  田莉 《科研管理》2022,43(5):1-10
在数字经济时代,大型企业在技术创新与创业发展所展现出的骨干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通过支持和推动多元创业活动来识别新的发展机遇和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有关大型企业组织僵化、结构臃肿等方面的陈旧负面印象被打破。然而,目前还鲜少有研究将大型企业的创业实践与数字创新相结合,探讨数字经济下由创新驱动的大型企业创业活动,导致对大型企业是如何在数字技术创新的支撑下驾驭企业创业活动的理解仍然有限。对此,本文首先梳理提炼了大型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机遇和优势,然后对既有研究中对大型企业创业的关注与探索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其次,以前述梳理工作为逻辑起点,提出了有可能挑战管理主流理论观点的研究课题,即公司关联创业、大型企业机会识别与定义以及对管理模式的冲击。最后,本文总结了本次专栏的工作,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