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区发现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针对实际社会网络中存在的多关系现象,通过计算节点之间的共有邻居相似度来实现多关系社会网络中的社区发现,并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专利信息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专利问题需要从多个关系层面共同进行观察。本文在介绍了动态网络分析及与社会网络分析的联系和区别后,以北京地区纳米技术领域专利为例构造具有多重属性节点的专利网络,利用动态网络分析方法对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与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对网络中潜在的重要关系和变化进行了识别,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试论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在合作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则渊  尹丽春  徐大伟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2):267-269,273
科学合作的增加已经形成了大型的合作网络,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合适的网络计量方法。应用数学和统计物理学领域近年对复杂网络的演化和结构的研究已经证实,大多数的社会网络是具有共性的——“小世界”和“无标度”。合作网络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社会网络,因此也具有这些特性。简要介绍目前国际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及其在合作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4.
姜鑫  田志伟 《情报科学》2012,(8):1139-1142
以"腾讯微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借鉴复杂网络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网络中介中心性分析,确定了影响整个网络内信息扩散的关键节点和连线,并进一步探讨了微博社区内信息传播的"小世界"现象的成因。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运用小世界理论研究微博社区内的信息传播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SNA的国家科技奖合作网络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以社会网络分析(SNA)的视角,通过深度挖掘2000-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合作网络数据之中的结构性信息,分析由合作关系构建的获奖机构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化趋势,结合社会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从实证性研究的角度提出并验证若干关于系统结构的假设,揭示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合作网络整体趋于聚合、"核心"结构突出的内在特征,拓展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在组织间网络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丹  何跃 《情报杂志》2012,31(5):62-65
SNS网站积累着起巨大的用户量以及用户的关系网络,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以SNS网站社会网络为研究对象,结合聚类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以社会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针对SNS关系分析的框架——基于聚类分析的社会网络分析框架SNAC,定义了SNS关系权重指标"亲密度",基于"簇饱和度"改进K-Means聚类算法,用网络参数描述了SNS关系网络的特征和小世界特征,利用实验验证了分析框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化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计量学、因子地图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高被引科学家论文合作关系进行研究,探寻高被引科学家科研合作规律,研究发现化学领域科学家论文核心作者网络中存在多种形式的合作团体。高被引科学家参与的机构、国家间科学论文合作逐年增加,尤其是国家合作已成为现今科学论文合作的主流趋势。科学家论文学科合作网络以生物化学与材料学为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高被引科学家的学科合作网络也随之变化。具体体现在原有学科的分化、新兴学科的崛起、学科交叉的增加以及其他领域学科的介入,这些规律将为我国化学科技战略管理决策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创业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环境成为影响创业的一个重要变量。环境对创业的影响通过创业者与环境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各种联系来实现。"社会网络分析"作为研究"联系"的有力工具,为创业研究开拓了一个新视野,通过对以网络视角研究创业的文献加以回顾,以期发现今后创业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深入了解科学体系的内部结构,分析科学系统的运行规律及发展趋势是科技评价研究的重要课题。科技文献体系中的知识网络类型多种多样,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不同要素组合构成多种类型的网络结构,如引文网络、共词网络和合作网络。探讨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例如权力指数、点出度与特征向量中心性、共词网络分析、合著网络分析、E-I指数等,对科技文献、科技期刊、学科研究热点、作者与机构合作情况以及学科交叉程度等进行科学合理、客观有效地评价、分析与测量。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中国-东盟增强区域整体创新实力和实现高质量合作发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取2000-2019年中国-东盟国家合著论文,结合中国和东盟国家相关经济地理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中国-东盟跨境区域创新网络格局演化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东盟各国创新联系日益密切,但创新协同规模较不平衡、创新协同质量差距较大,其中中国和新加坡为核心节点;创新网络格局由"双核+多节点"向多核演变,日趋完善;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水平和语言差异与创新合作的可能性和规模水平呈显著反向关系,且技术临近性表现为节点国家间"强弱结合"状态,而地理距离并未成为阻碍国家间创新联系的显著因素.根据研究结论,为推动中国-东盟跨境区域创新网络持续完善,提出健全中国-东盟跨境区域创新合作机制、扩展跨境区域创新合作渠道、完善跨境区域创新配套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