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不断推陈出新,但尚缺乏在论文被引离散度层面对作者影响力的评价,本文提出一种综合论文被引频次平均性和均衡性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Gm指数。【方法/过程】以2009年-2018年图书情报领域发文量最高的20名学者文献数据为样本,采用熵权法确定作者论文被引频次平均性和均衡性的客观权重,计算作者的Gm指数,与h指数、g指数、篇均被引频次进行对比,并从稳定性、区分性和相关性角度讨论Gm指数的评价效果。【结果/结论】结果表明:Gm指数与h指数、g指数、篇均被引频次呈显著相关,与h指数、g指数相比,Gm指数的数据稳定性良好、对作者区分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王晓慧  王康 《情报科学》2018,36(2):63-66
【目的/意义】量化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并综合评估选取最客观、公 正的评价指标,为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以CNKI期刊库为数据来源,以竞争情报为检 索词,统计该领域所有学者,并计算被引频次排名靠前的99 位学者的发文量、篇均被引频次、重要论文数、重要论文 被引频次、合作率、h 指数、g 指数、p 指数,利用SPSS22.0 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运用不同的评价指标 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将得出不同的结论;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较多相关性;p 指数在众多指标中更具区分度、灵敏 度以及适用性和可靠性,是一个极具应用前景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z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效果。【方法】 以SSCI收录的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期刊为例,计算分析了目标数据的总发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一致性指标η、h 指数、p指数和z指数,实证研究了z指数应用于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效果。【结果】 z指数相较于h指数以及p指数更加适合于综合评估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质量因素、数量因素和被引分布情况。【结论】 利用z指数评价期刊有助于激励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z指数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区分度。但z指数在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中存在不能区分施引文献影响力大小等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针对z指数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存在的问题,提出融合引文分析与Altmetrics改进z指数得到znew指数方法,以提高对学者影响力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方法/过程]文章融合学术论文被引频次、下载量和期刊影响因子指标,考虑作者贡献度,构建学术论文综合学术影响力综合指标(AC),以替代z指数评价的基本单元——被引频次(C)单一指标,改进得到znew指数。以图书情报学领域2016—2020年的发文为数据来源,统计获得发文量排名前50位的学者,分别计算他们的znew指数、z指数、p指数、h指数、总发文量N、加权综合学术影响力(AC)、篇均影响力(AC/N)、体现论文影响力分布的一致性指标μ,并实证分析了znew指数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效果。[结果/结论]znew指数在继承z指数优势的基础上,同时也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和特点,可较公平和客观地对学者的影响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情报学领域期刊发文时滞与论文影响力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分析发文时滞较短的论文的作者、机构以及研究主题等特征。【方法】 利用Spearman统计检验和关键词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对Scientometrics和《情报学报》期刊论文的发文时滞和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发文时滞较短论文的作者的h指数、机构排名以及关键词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该两种期刊论文的发文时滞与论文被引频次之间具有相关性趋势,相关性并不显著。选题为当前领域研究热点的科研成果能够获得快速承认和发表,作者和作者所在机构的名望对于缩短论文的发文时滞具有促进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人员投稿以及期刊编辑部审稿和出版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合著者的生产力、影响力与论文发表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差异,为期刊编辑初审筛选高被引论文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编辑学报》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年发表的484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其中独著论文142篇,合著论文342篇。利用中国知网分别收集所有论文的被引频次,并以论文所有作者2014―2020年的发文量表征作者生产力,以论文作者该时段的h指数表征作者影响力,对484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合著者的生产力、影响力与论文的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独著论文的被引频次与作者生产力无关(r=0.163,P=0.053),与作者影响力呈正相关(r=0.287,P<0.001)。在合著论文中,论文的被引频次与第一作者生产力、影响力均呈正相关(r=0.195,P<0.001;r=0.320,P<0.001),与合著者的生产力、影响力也均呈正相关关系(r=0.115,P<0.001;r=0.134,P<0.001)。【结论】无论是独著论文还是合著论文,第一作者和合著者h指数高的论文发表后被引频次高。若合著者发文量较高,论文发表后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出比较不同语种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新指标——高频作者指数,比较中、俄文图书情报学(LIS)领域的期刊学术影响力。【方法】 以中、俄文不同学科的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期刊作者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发文情况评价期刊,检验新指标在不同学科、不同语种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以期刊新指标得分、期刊数量等为依据,比较中、俄文LIS领域期刊学术影响力。【结果】 社会科学类期刊的新指标得分比较理想,并且期刊的新指标排名与影响因子排名的相关性较高;中文LIS领域期刊在新指标得分、期刊数量等方面均好于俄文LIS领域期刊。【结论】 高频作者指数目前更适用于评价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文LIS领域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高于俄文LIS领域期刊。  相似文献   

8.
从图书馆的发文数量、被引次数、h指数、g指数、R指数及标准化(h,g,R)指数角度,结合<中国引文数据库>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研究.同时通过计算图书馆各作者h指数,研究了图书馆作者群体学术影响力对图书馆整体影响力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h指数兼顾了传统的发文数量和被引次数;标准化(h,g,R)指数对其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比单一指标更加公正合理;具有高的h指数的图书馆,高的h指数作者对图书馆整体影响力贡献比较大,对低h指数的作者群而言,仍然有一部分作者单篇被引次数很高,这部分作者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学术影响力;如果只依靠单篇文章被引次数的静态增加而发文数量并不增长来提高图书馆的学术影响力,并不利于图书馆学术研究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排除发表时间影响后论文传播引用的真实情况,从而为各期刊能够针对性地邀约到高质量的文稿、保持办刊特色、创办精品期刊提供参考。 【方法】 以加权被引频次对5种林业科技期刊近3年发文的被引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 月刊在发文优势上带动了加权总被引频次的增加,但不应忽视重点学科、重大课题发文。对加权被引频次TOP20的论文分析发现,主要以森林生理生态方面论文为主,其中森林碳汇研究、林权制度改革等切合当时研究热点类论文被引较高,而综述类论文特别是由资历丰富的专家执笔时,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同时,排名20以内论文的较高他引率说明其刊载内容更易被广泛传播,有利于期刊的影响力提高。此研究也是限于在国内数据库基础上的分析,有些外文论文在国外数据库中有可能已被引用。 【结论】 吸引优质稿源、保持特色对于期刊影响力至关重要。缩短出版周期,专家综述以及结合研究热点可显著提高被引频次。此方法有待在其他专业领域、大型数据库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结合江苏省科技期刊发文、引文、作者、基金项目等元数据,结合被引次数、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文献半衰期与h指数等文献计量学指标,综合分析江苏省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方法】 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2—2016年)为原始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比较江苏省科技期刊的发文数量、篇均引文数量、篇均作者、作者地区分布、机构分布、篇均基金项目、论文选出比例、引用期刊数量、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h指数。【结果】 江苏省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各个期刊在不同指标显示出自己的特点。【结论】 江苏省科技期刊表现出清晰的学术层级性,影响力不均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提升高校学报自身学术水平以及学术影响力,实证探索将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应用于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评价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方法】 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数据来源,收集整理了34种安徽省省属本科高校学报的发文总数、零被引文章数量、h指数、总被引频次和h域引文数量5个独立测度参数,计算各高校学报的学术迹和学术矩阵,从h核量化测度、h尾量化测度、零被引量化测度、学术迹综合量化测度4个视角对其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学术迹的动态变化趋势呈发散态势,学术矩阵中9个构成参数能够精准表征各自学术成就的分布,并且能够诠释各自学术影响力之间差异产生的个性化原因。【结论】 省属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形成至少需要累积3年时间,学术矩阵能够较好地区分省属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整体水平,能够从学术关注度、学术爆发力等个性化发展角度提升综合性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可以作为省属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江秋菊 《情报科学》2019,37(6):96-100
【目的/意义】本文综合考虑文献的主题、被引频次和发文时间,从三维视角出发,提出一种文献影响力指数 (Influence Index of Document,IIOD)计算方法,在主题分类的基础上对文献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方法/过程】以 中国引文数据库中2013-2017年情报学领域9本期刊的10523篇文献为样本,利用LDA模型进行主题提取,并将 LDA与K-means算法结合实现文本分类,进而计算特定主题下文献的影响力指数,根据文献影响力指数对文献进 行排名。【结果/结论】文献影响力指数综合考虑了文献的主题特征、被引频次和时效性,其排名结果更加全面合理, 为评价文献的影响力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鉴于期刊影响因子和h系列指数单个使用在评估期刊学术水平中的局限性,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尽量减小这些局限性,以更合理地应用这些指标,同时得到一个综合评价指标来真实地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本研究引入累计影响因子、h指数、g指数和hc指数,可以综合反映期刊的近期影响力和中长期影响力,并考虑到被引频次和论文数量之间的平衡,排除自引的影响;同时引入标准化方法对影响因子和累计影响因子以及h系列指数进行标准化转换,克服单个指标的学科局限性;最后将五个评价指标加以综合,得出综合指标,并以社科期刊为例对该综合评价指标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排除发表时间影响后论文传播引用的真实情况,从而为各期刊能够针对性的邀约到高质量的文稿、保持办刊特色、创办精品期刊提供参考。【方法】以加权被引频次对5种林业科技期刊3年发文的被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月刊在发文优势上带动了加权总被引的增加,应保持重点学科、重大课题发文。对加权被引频次TOP20的论文分析发现,主要以森林生理生态方面论文为主,其中森林碳汇研究、林权制度改革等切合当时研究热点类论文被引较高,而综述类论文特别是由资历丰富的专家执笔时,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同时,排名20以内论文的较高他引率说明其刊载内容更易被广泛传播,有利于期刊的影响力提高。此研究也仅限于是在国内数据库基础上的分析,有些外文论文在国外数据库中有可能已被引用。【结论】吸引优质稿源、保持特色对于期刊影响力至关重要,缩短出版周期,专家综述以及结合研究热点可显著提高被引频次。此方法有待在其他专业领域、大型数据库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淑平 《现代情报》2018,38(4):71-76
机构h2指数能够定量的计算出机构所拥有的高水平科研人员规模,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机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具有简单、直观、可视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方法/过程]本文结合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对机构h2指数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首先,同机构科研人员合作署名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构h2数值;其次,不同机构所拥有的高水平科研人员数量有可能相同,但被引次数和高被引文章数量可能存在较大差距;另外,机构h2指数将拥有单篇高被引但发文少或个人h指数不高的作者排除在外,忽略了单篇高被引论文和作者对机构学术影响力的贡献。[结果/结论]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h2指数进行修正,并进一步以机构h2n指数为基础,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一种机构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指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国内高被引论文在国外的被引情况与国外高被引论文在国内的被引情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以了解国内外高被引论文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医药大学学报类综合评价总分排名前5位的期刊,选取2008—2017年各期刊在CNKI中的高被引论文共512篇及WoS中高被引论文共486篇,统计分析所选文献的被引频次等相关指标。【结果】 5种期刊的CNKI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差异较小,而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差异较大;CNKI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远高于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除《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外,CNKI/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其在WoS/CNKI中的被引频次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5种国内学术影响力较高的医药大学学报的国际影响力均较低,这些期刊国内/外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其在国外/内的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明显,国内外对5种期刊的引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选取浙江省内21所高校图书馆作为机构样本,统计分析各机构2003-2013年的发表论文数据,应用h指数法进行机构发文评价并分析h指数关联因素。结果表明,h指数较传统单项计量指标可更加合理地评价发文机构的科研产出力与影响力;h指数与发文总被引频次关联度最高,与被引篇数和篇均被引频次其次,与发文量的关联度最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为了解决新近发表文献大多零被引、被引多是自引的问题,本文基于论文所在期刊的复合影 响因子,对 p 指数改进,提出 pi 指数计算方法,用以合理有效地进行人才评价。【方法/过程】以图书情报学领域 2015—2016年的发文情况为例,运用 pi指数识别近两年该学科的主要贡献者,并分析 pi指数与 p指数、h指数的评 价效果;以图书情报学三位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发文情况的优秀学者为例,分析 pi指数对中高龄学者与年轻学者的 评价效果。【结果/结论】研究发现 pi指数在评价新近发表文献时,较 h指数、p指数表现出更好的评价效果,可用于 识别近期某研究领域的主要贡献者;另外 pi指数对优秀青年人才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可作为一个较公平和客观 的人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研究整合替代医学领域24种SCI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分析发展态势及中国对该领域的贡献。【方法】 利用JCR统计各期刊2014年度影响因子(IF)和特征因子,利用Web of Science分析各期刊2013和2014年两年的总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对该学科领域的贡献,并研究Top100篇高被引文章的学术特征。【结果】 中国整合替代医学领域3种SCI期刊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且中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水平较高,中国论文在Top100高被引论文中占43%。【结论】整合替代医学是中国的优势领域,国内整合替代医学期刊的水平与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整合替代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以留住国内优秀稿源。  相似文献   

20.
以2013年1月21日为统计目,对国内图书情报学领域排名前40位论文高被引博士生导师在CNK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为依据,计算出每位导师的h指数。通过h指数与总被引频次、发文量、篇均被引量的对比.分析h指数用于评价学术成就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