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莹  李锋 《情报科学》2018,36(6):13-19
【目的/意义】鉴于谣言扩散对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本文研究如何通过截断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来抑制谣言的扩散。【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引入知识扩散中的主路径分析方法,确定对谣言扩散起到重要作用的关 键节点,即信息扩散主路径上的节点。然后,通过对节点可获得的属性和特征进行数据获取或计算,确定与主路径 上节点最为相关的属性。并且,通过信息扩散的路径重建,计算这些节点对信息扩散的影响。【结果/结论】通过分 析计算,我们确定了节点的中心性指标—中介中心性指标值和点度中心性在节点识别和分类中的相关性,并确定 了对信息扩散影响最大的节点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2.
魏莹  刘冠  李锋 《情报科学》2018,36(5):76-84
【目的/意义】研究知识扩散路径和知识扩散网络中节点的特征,从而服务于知识扩散的模型研究。【方法/ 过程】通过对流行的中文知识分享平台-“知乎”网络上一次典型的知识扩散进行回溯,建立参与知识扩散的节点的 知识扩散网络和节点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对节点历史行为和网络位置属性的交叉分类,分析整个知识扩散 网络中节点的统计特征。并且,对社会关系网络中一个节点的所有相邻节点进行 K-Means聚类,分析这些相邻节 点的特征。【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发现了知识扩散过程中,节点较强的聚类特性。更重要的是,父节点在知识扩散 网络中的子节点同时具有较强的聚类特征,并与父节点具有较强的相似性。这些通过交叉分析挖掘得到的数据特 征和结论,能够为知识扩散模型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汪明艳  陈梅 《情报科学》2017,35(5):171-176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网络成为突发事件的主要传播平台,也使得网络舆情影响力得到更大范围的扩散和 传播。【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力研究的现状,从研究着力点、研究 方法、衡量因素及评价方法进行评述。然后,对影响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信息生态链、群体情绪研究进行分 析。最后,从加强政府治理舆情治理的可控性角度,对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力的指标构建情况分析。【结果/ 结论】本文认为,为提高对网络舆情影响力的可控性,应从公众情绪、媒体责任、政府治理加强引导和治理。  相似文献   

4.
刘小平  田晓颖 《情报科学》2018,36(1):96-101
【目的/意义】为了解媒体微博信息传播规律与特征,识别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媒体微博节点与类型,更有效 地对信息传播进行监管和引导。【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新浪微博中的部分媒体微博为研究样 本,测度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并结合中心度与LeaderRank 算法测度媒体微博影响力。【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媒体 微博社会网络整体较为紧密,信息在媒体微博网络中的传播速度较快,网络节点之间的整体凝聚性强;网络结构与 节点位置决定着成员的影响力程度;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核心节点的资源控制能力与话语权相对较大,可以通过改 变中心度、聚类系数等手段引导核心节点,控制信息传播态势。  相似文献   

5.
刘嘉琪  齐佳音  陈曼仪 《情报科学》2018,36(11):138-145
【目的/意义】随着在线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在线群体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意 见领袖作为在线群体中的关键角色,其在在线群体发挥影响力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尚未被深入探讨。【方法/过程】 本文利用社会网络研究方法和计量经济学建模法,以雪球网为实证研究平台,创新性地对在线群体内部影响力和 外部影响力进行区分并度量。对比分析意见领袖、普通节点与在线群体影响力间的关系,同时,对研究结论的实践 与理论启示进行说明。【结果/结论】意见领袖行为对群体内部成员非常重要,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权威度可以增强群 体内部影响力。然而对于缺乏共同兴趣和情感驱动的群体外部节点而言,它们并不具有明显的号召力,其高活跃 度反而可能引起外部节点的抵触情绪,对群体发挥外部影响力和信息传播产生负向效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由于微博消息发布的自由随意性,微博中的虚假信息泛滥,且难以识别,信息冗余、信息失衡 等问题也很突出,这给人们通过微博获取资讯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方法/过程】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通过微博中“关 注”与“被关注”的关系构建媒体领袖间的关注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方法对该网络中的主流媒体进行识 别,分析评价网络中的节点在消息传播方面的作用,并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分析媒体领袖间的关系网络对消息 传播的影响。【结果/结论】据此提出一些有利于微博消息传播和扩散的建议,帮助人们通过微博获得真实、准确、全 面的资讯,也有利于改善微博环境。  相似文献   

7.
陈培友  侯甜甜 《情报科学》2019,37(5):115-120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平台的普及应用使得传统网络舆情升级为社交网络舆情,舆情风险预警难度进一步 增大,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舆情预警新方法对于舆情风险导控而言意义非凡。【方法/过程】在对社交网络舆情自身 特点及其风险预警相关主体进行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包含多主体影响因素的社交网络舆情风险预警体系,并 综合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与灰色模糊评价法构建基于ANP—灰色模糊的社交网络舆情风险预警模型,继而以“重 庆公交坠江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该事件的风险预警等级介于严重和特别严重之间,存在较 大的舆情风险,采用此方法能够实现社交网络舆情风险的有效预警,从而较好地说明了该预警方法的科学性和准 确性。  相似文献   

8.
张丽  马静 《情报科学》2019,37(10):20-25
【目的/意义】本文构建一种“特征降维”文本复杂网络进行文本表示,解决传统词同现文本复杂网络处理海 量数据时的维数灾难与语义不足问题,再结合机器学习方法提升文本特征提取效果。【方法/过程】依据共现关系抽 取二级词条,再结合依存句法关系抽取三级词条,构建“特征降维”文本复杂网络,接着利用PCA算法和TOPSIS法 评价网络节点重要性提取反映文本主题的关键词作为文本特征词,实现文本特征提取。【结果/结论】本文以网络新 闻数据为实验对象。实验结果表明,特征降维文本复杂网络能较好地表示中文文本,并且在较好地保留了文本语 义信息的同时有效减少网络节点冗余,结合PCA算法的特征提取方法可以使文本分类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在对立信息竞争扩散的过程中,网络关键节点如何影响争议性话题的舆论走向,已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方法/过程】采用智能代理模型刻画对立信息的竞争扩散过程,利用实验方法设计针对关键节点(hub、结构洞)和随机选择的普通节点的不同竞争策略,通过280组实验数据分析2种对立信息环境和7种不同节点组合策略下,对立信息的竞争扩散过程和扩散效果。【结果/结论】在竞争扩散过程中,支持者数量较少的弱势方可以通过影响结构洞和hub节点实现"反败为胜"。当支持者较多的强势方率先占据网络hub节点位置时,弱势方能够通过占据结构洞位置进行有效防守。关键节点策略效果受到竞争激烈程度的调节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海娟 《情报科学》2017,35(8):134-140
【目的/意义】优质信息传播是社交应用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力,而适应性信息分享是提高社交信息质量的 有效途径。【方法/过程】以微信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影响的“推-拉”视角构建微信用户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 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并通过问卷调研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规范性压力、社会 连接和形象都显著正向影响微信用户的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且规范性压力的影响均大于社会连接和形象的影 响。此外,规范性压力对社会连接和形象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舆情监管关乎社会稳定,区块链作为当前一种重要的应用技术,关于区块链社交网 络的信息传播特征和规律研究将有利于对区块链社交应用的舆情监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区 块链和信息传播理论,通过爬虫采集区块链社交网络应用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Gephi进行数据可视化 并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此基础上,对整体网络下的社群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讨论了声誉分与用户 度的关系情况。【结果/结论】区块链社交网络为无标度网络;社群间的平均聚类基本一致并且较低;用户发帖量服 从幂律分布;声誉分高的用户在区块链网络中的影响力较大,其在舆情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创 新/局限】基于区块链社交网络应用,本文分析了区块链整体社交网络及区块链社群网络的舆情信息传播特征及规 律,后续将采用动态网络、超网络方法对区块链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谢辉  李广建 《情报科学》2017,35(10):3-6
【目的/意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网络飞速发展,对传统的推荐技术提出了新挑战。为了开展进一步研 究,厘清种类与方法十分必要。【方法/过程】分析了传统互联网推荐系统、信息物理方法以及机器学习方法三大类 推荐系统。通过研究代表性的论文,比较了常见推荐算法模型的优缺点。【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很难找到一种“万 能的”模型,使移动社交网络的推荐系统在实时性、准确性和多样性等关键特征取得满意的结果。移动社交网络推 荐技术可能取得突破的领域,将是多种模型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3.
谭必勇  陈艳 《情报科学》2018,36(3):20-25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环境下,相关文化机构如何实现对文化遗产最大程度的保护与开发。【方法/过 程】从社交媒体应用所带来的“长尾”群体入手,分析社交媒体五大特性对于开发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 的价值,并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实起点出发,探究资源客体可采取的对应措施。【结果/结论】本文认为,文化 遗产管理机构可通过参与主体与资源客体两个方面的优化来实现文化遗产的“长尾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互联网+”背景下,微信作为重要的社交网络应用之一,是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重要平台, 其有助于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微信息”文化需求,顺应“微时代”富媒体新环境。【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分析 微信平台的服务特点、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整合图书馆各部门业务系统和文献资源,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平台的“O2O”(Online To Offline)微信服务模式。【结果/结论】该模式将实现微信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有机融 合、完善用户体验和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大勇  王妍 《情报科学》2019,37(4):10-16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影响力评价的检测方法,实现对社交媒体关键用户的识别。【方法/过程】根据关系型 网络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连通子集、网络连通分支和全局效率的综合检测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用户个体 在保持网络完整性和连通性方面的作用。【结果/结论】抗毁性实验结果表明:中心性指标适用性与网络结构属性紧 密相关。对于稠密网络,个体的介数值越大在网络中所具有的影响力越高;对于稀疏网络而言,个体对外连接度越 大其所具有的网络影响力越高。数据来源不够广泛,有可能导致研究偏差。本文所构建的综合检测方法能够有效 地判断网络个体影响力的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针对基于地理坐标的社交网络(如微博)信息传播特征,研究复杂网络环境下网络节点影响力 识别算法,为某些真实网络拓扑结构中衡量节点传播影响力的模拟仿真和实证分析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统 计分析和计算机仿真方法,在传统的中心性变量基础上,考虑网络社区加权因素,引入LWCS算法;然后对该算法 的排序结果以及度、紧密度、介数和k-shell之间的性能进行比较;最后,基于k-shell划分对LWCS算法加以改进并 提出LWCS+算法,并通过实证分析对改进算法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识别网络节点传播影 响力范围和还原社区加权因素方面,LWCS+具有比LWCS更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李紫薇  邢云菲 《情报科学》2017,35(12):39-44
【目的/意义】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合理管控是舆情管理者面临 的重要问题。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话题演进过程进行研究,能够深入剖析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规律, 帮助舆情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舆情监测与控制。【方法/过程】通过信息传播模型把突发事件舆情话题演进过 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突发期、蔓延期和消散期。并采用实证方法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九寨沟地震”为例作为数据源 获取微博发文、转发、评论信息数据,通过Matlab软件拟合舆情周期,再使用Gephi绘制可视化云图,通过网络结构 分析网络舆情话题演进规律。【结果/结论】对“九寨沟地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在移动端和非移动端传播过程 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移动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话题传播范围更广、传播周期更长、信息传播层级更高、意见领 袖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为了探究复杂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机制以及不同网络中的信息推动力。【方法/过程】本文利用 邻居节点特性与信息公信力确定传播规则,探究了小世界与无标度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并研究了节点对爆发规模 的影响差异。【结果/结论】结果发现:无标度网络中信息传播的驱动力倾向于从众效应,而小世界网络则主要源于 信息本身;不同k-shell值的节点对无标度网络爆发规模的影响比小世界网络显著;不同度值的节点对二者的爆发 规模影响均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讨利用大学网站间的引用结构网络来研究大学网站综合影响力的可行性,同时避免社会网 络分析中使用单一中心度来评估节点影响力的片面性。【方法/过程】以112所211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英语版必 应搜索引擎收集高校网站间的互链数据,然后运用传统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中心性理论分析各高校在网站引用网络 中的影响力,最后运用熵权TOPSISI方法得到了高校网站影响力的综合排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熵权TOPSIS 作为一种多属性决策方法,在研究节点影响力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从211高校网站综合影响力的排名结果 可以看出其与大学科研实力并不是完全相关的,高校在提高科研实力的同时应该加强网站建设。  相似文献   

20.
魏萌  张博 《情报科学》2018,36(2):88-94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网红”群体通过生产与传播个性化内容,逐步构建了自身的社会影响 力。【方法/过程】为探究不同类型“网红”输出内容的特征差异及其与受欢迎程度的关系,本文利用新浪微博数据, 从文本特征和主题类型的角度,对十位“网红”的微博内容建立评价指标,使用阶层分析和多因子虚拟回归的方 法。【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网红”的微博内容在生动性、互动性、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 且对受欢迎程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最后,从传播内容和传播者的角度为提升传播效果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