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石敢当"为基本考察的对象,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以史书记载和考古实证为依据,将神话传说与民间民俗信仰结合起来,对"石敢当"这一民俗信仰的内涵有了初步的探讨,这对整个古代灵石崇拜体系将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词源的角度考证了“China”的词源研究现状并从历史、地理等的角度考证了“中国”一词的来源。同时,本文以英汉对比语言学的视角对两者作深入比较研究。“China”和“中国”在语言所指及能指上是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相似文献   

3.
尹浩英 《科教文汇》2007,(11Z):197-197
本文以“石敢当”为基本考察的对象,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以史书记载和考古实证为依据,将神话传说与民间民俗信仰结合起来,对“石敢当”这一民俗信仰的内涵有了初步的探讨,这对整个古代灵石崇拜体系将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从生理学、环境学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不可捉摸的生命时间“陷阱”。  相似文献   

5.
朱世佳  张军虎 《内江科技》2004,25(5):66-66,19
本文从已有的“审计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和审计理论发展本身的角度,对“审计理论基础”研究提出了一些疑问,并给出了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其选择确认标准、审计理论结构关系以及“审计理论基础”研究的意义等角度来认识与思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管理的基础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吴淑梅 《情报科学》2004,22(5):540-543
本文阐述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并从图书馆管理者的角度 ,提出了如何在图书馆实施“以为人本”的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论做什么事,都是先想了之后再去做,预则立,而不是相反。发明创造也是这样,发明者先想到了要发明,之后才去搞发明,发明从“想”开始。有人把头脑中的“想”,比喻为是一切发明创造活动的“精髓”和“基石”,此话不虚。首先,“想”是抓住发明机遇的前提。机遇,随机而遇,可遇而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参与“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兰州“康乐花园”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从规划角度,简要介绍“康居示范工程”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杂志中文版特别增刊上,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蒲慕明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探讨了“大科学”和“小科学”的利弊。他说,现在西方和东方都在刮“大科学”之风,大量的研究经费投入到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计划上。中国  相似文献   

10.
周萍 《中国科技信息》2007,(15):263-263,265
高校合并后组建的“新高校”的建设中,校园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尤其要处理好“新高校”校园生态环境、人际交往、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从这些角度逐一展开讨论,旨在说明校园文化建设在“新高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从战略管理角度出发,根据当前市场竞争特点,提出了企业应该遵循“拉长板”木桶原理,凭借“长板”参与竞争应该遵循高平台原则、集中性原则、优势联盟原则、动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还原”是科学家和哲学家围绕解决世界统一性和科学统一性问题提出的,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文章从“还原”的提出、发展及引发的争论等相关问题说开去,然后结合复杂性科学、整体论、突现等问题对近年来“还原”的科学研究纲领进行扼要分析,尝试对“还原”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以理清对“还原”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2007,(6):58-60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人们在睡眠中,往往会做这样那样的梦。于是,关于做梦与人体健康的疑问也伴随而至:“一夜无梦”就表示睡眠质量高。梦境与疾病有关联吗?梦是否反映心理危机?……专家指出:从医学角度去分析,某些看似虚幻的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心理与生理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战略"与"大战略"--战略决策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战略决策思想史中,从“战略”概念到“大战略”概念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它极大拓展了战略决策思维的对象、空间、视野和方法。大战略的实质内涵必须根据民族国家同外部世界间关系的角度来把握。大战略体现的是,处于国际无政府状态中的国家综合运用各种力量以实现国家利益和目标的规划,是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立场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战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卿青芳 《科教文汇》2007,(1):156-157
《庄子》所言“道”,妙不可言。但庄子却说“道”是“不可言传”的,因此有“言不尽意”的痛苦,古代文论家们多有体会。本文试图从文论和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庄子“得意忘言”的说法,即通过在文字之外寻求更丰富、更复杂、更精微的言外之意来化解“言不尽意”的难题,从而呈现妙不可言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面对“木子美”现象,我们浮躁的心灵不应只停留在它的表面,深究其中的“质”,会使很多问题变得富有内涵。本文总结了当前对“木子美”现象的各种观点,并从文学与性的角度对“木子美”现象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张丽君  孙亚 《科教文汇》2008,(7):164-165
英汉面孔词则能具体地、有代表性地揭示英汉民族的认知取向差异,所以本文将以原型裂变和次范畴化为理论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多义词“eye”和“眼”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揭示此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系位结构和整零结构的角度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基数词构成的异同并对基数词“一”与“one”在汉英语境中的用法异同进行详细描述,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的知道两种语言的功能与作用。语法部分主要包括数词的特性、组合功能、及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理念在"数字城市"规划中的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城市”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作为巨大的系统,“数字城市”涵盖着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数字城市”不论从本身的建设架构、建设初衷,还是服务对象来说,都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数字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非技术层面上的人文因素,“以人为本”是“数字城市”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轨迹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数字城市”建设的“天时”、“地利”,“人和”成为决定“数字城市”建设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而决定能否“人和”的重要前提之一在于是否充分考虑“以人为本”。本文从“人本”的角度分析“数字城市”对未来城市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和这种影响对“数字城市”建设的潜在要求出发,提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数字城市”规划思想,将“以人为本”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20.
"魅"之视野下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魅”这个独特的视角去审视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出自人类社会产生到现在,人类对自然之“魅”的理解有三种形式,即人类对自然的附魅、祛魅和返魅。通过对自然“附魅”、“祛魅”和“返魅”产生的原因和特征进行分析,可知自然之“魅”的附—祛—返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借助科学及文化的发展对自然的不断解构、建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